區教委督查開學工作
教育訊(通訊員 冉中成)2月23日起,區教委、區政府教育督導室組成6個督查組,對全區中小學、幼兒園以及教育培訓機構,開展2021年春期開學工作全覆蓋拉網式專項督查。 督查組通過聽、查、看、訪等方式,重點對學校疫情防控工作、開學工作、安全穩定工作等情況開展重點督查與指導。要求各級各類學校要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區政府疫情防控的決策部署以及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的具體工作要求,全力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要加強校園及周邊治安專項整治,做好校園環境安全大排查、大整改,強化校園活動安全防范工作,確保全體師生員工安全,確保順利開學。 下一步,督查組還將根據督查中發現的問題,對學校整改落實情況開展復查。
2021-03-01紅色文化代代傳

紅色文化代代傳 合溪鎮中心校打造特色校本課程 合溪鎮中心校全景。 學生在閱讀校本課程《紅色傳承》。 合溪鎮中心校教師為學生講解韋奚成革命先烈的故事。資料圖片 ■ 記者 袁治衛 一走近合溪鎮中心校,紅五星校門映入眼簾。校園里的“紅色文化墻”,將合溪的紅色文化躍然墻上,吸引學生去閱讀、去思考。以先烈命名的凱庭閣,是孩子們靜心學習成長的“搖籃”。 合溪鎮素有“南川井岡山”之稱,而合溪鎮中心校則是紅色的發源地。該校充分挖掘合溪特有的紅色歷史,將紅色歷史與校本課程融合編寫出《紅色傳承》,是學校最大的特色。 紅色印記新注腳 合溪鎮是革命烈士韋奚成的故鄉。他16歲考入重慶府中學堂,19歲加入中國同盟會,32歲任川軍第五師第一團團長劉伯承麾下警衛營長,36歲回到南川。這以后,他發動革命、創辦學校、教書育人、改革鄉政、領導革命,紅色傳承因他開始。 1928年3月,韋奚成在元合鄉創辦了合溪國民初級小學,以學校為據點傳播中國共產黨紅色革命思想,開展武裝革命斗爭。1942年,在韋奚成的建議下,中共南方局再次以合溪小學為據點建立川黔邊合溪特別黨支部,負責領導川黔邊九縣黨的革命工作,紅色合溪從此有了“南川井岡山”之稱。 合溪鎮中心校既是南川的紅色革命搖籃,更是川黔邊教育的搖籃。“紅五星校門”“奚成圖書館”是學校固有的歷史性標志物,學校校園文化始終以“紅五星”為魂彰顯紅韻,以“奚成圖書館”“凱庭閣”展書香人文之氣,結合新時代學校教育立德樹人的要求,提煉出了“紅星閃閃放光彩”的辦學理念和“弘揚奚成精神,培育學識根基,成就群眾英才”的育人目標。 在此基礎上,校本課程《紅色傳承》在全校教職工的收集整理中誕生。該書分四個篇章,紅色家鄉、紅色校園、紅色故事、紅色人物,展現了韋奚成等老一輩革命先烈艱苦奮斗、敢于犧牲的偉大精神,讓紅色文化得到代代相傳。 啟迪后人不忘本 “我們要不斷前進,互相團結,肝膽相照,看誰記得牢,中華兒女志氣高……”這是韋奚成在抗日戰爭時期作詞的合溪國民初級小學校歌,歌聲穿過歷史的長河,至今飄蕩在學校上空。 合溪鎮中心校開展“十八個一”系列革命傳統教育活動。課前一支革命歌曲;班級每周黑板上更換一條紅色名言警句;學校每周一次以“弘揚紅色文化”為主題的國旗下講話;班級每月一次紅色文化主題教育活動;每月舉行一次紅色班級文化評比與交流活動;每期每名學生在課桌上更換一條紅色文化座右銘;每學年舉辦一次全校師生革命歌曲演唱比賽;每期一次全校師生“革命英雄在我心中”的紅色故事演講;每期一次全校師生紅色文化征文比賽;每期上一堂紅色教育課;每期讀一本紅色革命書籍;每期看一部紅色革命電影;每月學唱一首革命歌謠;班級每期出一期紅色革命教育手抄報;每天一段紅色舞蹈;每位學生崇拜一位革命人物;每周宣傳一位紅色革命人物或大事件;每年組織一次師生掃墓活動。 “依托校本課程,達到人人都知曉紅色文化,人人傳承紅色文化,人人建立文化自信,影響身邊人,弘揚愛國精神。”合溪鎮中心校校長韋朝陽介紹。 與此同時,該校以校本課程《紅色傳承》為藍本,通過改編、補充、拓展和新編等方式開發紅色德育課程,形成具有創新性的德育校本課程。 紅色基因得發揚 近年來,合溪鎮以合溪中心校為中心,全力保護、維修奚成烈士園、紅五星校門、奚成廣場、奚成圖書館、奚成銅像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建設、打造、提升紅色文化,新樹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標志碑,并以相關革命烈士尊名對中心校教學樓命名為培根樓、群英樓,新建紅色文化長廊,對奚成圖書館標準化設置圖書閱覽室、藏書室,組建紅色合唱團,培養紅色解說員,編印紅色傳承書籍,開設紅色教育課堂。 合溪鎮中心校一方面加強學校紅色德育課程的落實,另一方面注重學校紅色文化的宣傳,成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基地,也是4個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累計接待區內外100多批次3000多人次黨員干部接受紅色教育。 去年,“南川井岡山”紅色文化讀本獲重慶市社區教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讀本編寫及微視頻課程資源開發項目立項,充分結合合溪鎮的地方性紅色文化,全方位展現“南川井岡山”風貌,擴大紅色文化的輻射范圍,推介我區紅色旅游資源,為打造合溪鎮紅色文化體驗基地奠定基礎。
2021-03-01上課鈴聲倒計時 全面“體檢”迎開學

上課鈴聲倒計時 全面“體檢”迎開學 全區各中小學積極做好開學準備工作 小河中學開學前對學校進行全面消毒。 記者 梁向紅 攝 ■ 記者 梁向紅 新春伊始,開學在即。沉寂了一個假期的校園,又將迎來熟悉的師生。 連日來,在區教委的統籌下,全區各中小學積極做好開學準備工作,把安全穩定和疫情防控措施落到實處落到細處,為師生返校創造良好條件。 防疫和安全隱患雙排查 2月23日,區教委召開全區安全穩定暨疫情防控工作會,要求學校定期開展校園保安人員全覆蓋培訓,完善物防設施,優化技防系統,推行人臉識別系統,嚴格落實保安門衛安全查驗制度、校園巡邏巡查制度、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及時排查安全隱患。 區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寒假期間,全區中小學幼兒園一律封閉管理,校外無關人員一律不準進入校園。新學期到來,將繼續堅持門崗管理、一米線、上下學途中戴口罩、堅持洗手、做好消毒通風等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學校要做到全面掌握寒假離渝師生情況,“一人一檔”建立信息臺賬,對離渝返南教職員工和學生進行核酸檢測。 同時,全區各中小學,開學前要做好校園環境衛生全面清潔,按規范做好寢室、食堂、廁所、飲用水設施消毒,重新采購食堂原輔材料,配備口罩、手套、消毒劑、防護服等物資。開學后,依托“智慧醫療”平臺晨午檢系統開展好師生晨午檢,安排專人負責管理,發現問題及時報告,開學十四天內,學校不安排混班級的課后延時服務活動。 現代化教學設備全覆蓋 近年來,我區著力完善“智慧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為全區中小學配備投影儀、計算機等電子教學設施,提供豐富的輔助教學工具,營造新型交互式教學演示環境。 開學在即,東勝小學對學校的教學設備進行了全面檢查,目前,該校的每間教室都配備了智能教學一體機。 “智能教學一體機是一種交互式教學設備,在多媒體教學的基礎上,增加了師生互動功能,它自帶教學資源,方便老師備課和課件制作。同時,具有手機投屏功能,便于教師現場教學展示。”該校教導主任龐波介紹,新學期學校新增加設備6臺,目前全校一共配置22臺,實現班班都有智能教學一體機。 據介紹,智能教學一體機采用高清大屏顯示,分辨率可達1080P,在相同大小的屏幕上,智能教學一體機屏幕展示的內容能夠呈現更多的細節;教師可以用手或觸摸筆直接在屏幕上對教學內容進行批注、修改、擦除等,提高了教學效率;智能教學一體機中有中小學各個階段的教學資源,老師備課的時候,可以直接參考里面的內容并結合班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課程的編寫,讓學生更好地明白老師的授課內容。 截至目前,我區教育寬帶網絡與重慶市教育城域網以10000M帶寬連接,各學校“寬帶網絡校校通”建成率達100%、多媒體教學設備配備100%,學生信息化學習終端配備每100生達15臺以上,實現互動式多媒體教學設備占比80%、優質資源班班通,數字校園網、無線網絡全覆蓋。 全面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新學期,區教委將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各中小學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教學計劃,設立心理咨詢室或熱線電話,全面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強化師生心理疏導,完善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機制,會同相關部門逐步推進社會心理問題服務機制。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規范教師從教行為,努力營造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氛圍和和諧學習生活氛圍,建立和睦的師生、同學關系。 小河中學是一所寄宿制學校,現有學生300余名。為了加強學生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教育,該校從上學期開始就開設了心理咨詢室并安排專職心理教師,著眼當前中學生存在的熱點心理問題,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 “我們從上學期開始,每個月每個年級集中開展心理教育主題講座,內容涉及早戀、防性侵、網絡、舒緩考前心理壓力、了解抑郁癥等。鼓勵學生無記名向校長寫信,反映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新學期,我們將通過家校聯合,共同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該校校長趙弟明說。
2021-03-01我區“東坡教育聯盟”教育集團成立
南川網訊 1月29日,我區“東坡教育聯盟”教育集團成立。 “東坡教育聯盟”是由大有鎮中心校、古花鎮中心校、慶元鎮中心校和合溪鎮中心校組成的教育集團。因這幾所學校地處金佛山東坡,因此,各學校共同決定成立南川區“東坡教育聯盟”,并簽訂合作協議。 今后,“東坡教育聯盟”成員學校將秉承“共研共享,互學互助,區域聯動,整體提升”的共同教育教學愿景,以提高辦學水平為主要任務,以校際互助發展為基本目的,以校際合作交流為主要形式,以教學教研、課程課改培訓學習、教育科研、常規管理、環境文化為主要內容,通過聯盟成員學校輪流開展管理互鑒、文化共建、教學互學、教研互動、跟崗交流、師徒結對、學生聯誼、名師引領等活動,達到“教育質量能增速、教師培養能快速、學校效應能提速”的效果,為區域三課聯動、校際交流提供新的思路和平臺,促進鄉鎮學校教育資源的優化和整合。 近年來,我區先后成立道南集團、“隆化一小+東勝小學”教育集團等25個融合型、引領型、聯盟型教育集團,通過“名校+弱校”“名校+新校”協同共建,全區40多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參與集團化辦學,形成“1+1>N”的雁群效應,全區教育教學質量得到了明顯提升。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