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鎮:激發農文旅商融合新氣象
游客在金山湖體驗漂流的樂趣。 記者 雷子欣 金山鎮地處金佛山、柏枝山、箐壩山“三山”璧合腹地,位于金佛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這里景色秀美、物產豐富、商貿發達、文化繁榮,是避暑納涼的絕佳勝地。近年來,作為“178”環線的重要節點,金山鎮圍繞“好吃、好玩、好禮”,積極推進農文旅商融合發展。 立足優勢 產業發展勢頭足 這段時間,每天晚飯后,玉泉村糯玉米種植大戶王啓剛就組織農戶到糯玉米地里采摘糯玉米,從晚上6點到9點,糯玉米地里總能看到星星點點的人影。“這兩天忙著給城區的水果連鎖超市供應,那邊一天一個電話的催,根本忙不過來。”王啓剛說。 金山鎮玉泉村平均海拔1300米,地勢開闊連片,陽光充足,特別適合種植高山糯玉米及高山蔬菜。種植大戶王啓剛于2008年成立了專業合作社,2010年流轉本村800多畝撂荒地,堅持種植高山糯玉米15年,合作社現已帶動本村發展糯玉米2000多畝,新增產值400多萬元,解決100多人的臨時就業,其中有11戶脫貧戶。 近年來,王啓剛帶領種植戶實踐總結出高山糯玉米階梯種植技術,填補市場需求,延長鮮糯玉米供貨期,推動了高山糯玉米產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基地獨特的自然環境和海拔優勢孕育了糯玉米獨有的軟糯醇香,合作社不斷加大有機肥投入,提高種植技術,保證基地產品質量。同時,與重慶豐必達農業服務公司進行合作,共同推動我區糯玉米產業發展,把“金佛山糯玉米”品牌建設成為特色農產品金字招牌。 除了高山糯玉米,李子、葡萄、無花果等產業也穩步發展。今年上半年,全鎮投資275萬元完成新建產業路1.5公里,安裝水管13.5公里,新建蓄水池2口,安裝防護網4公里;維修溝渠4.4公里,新建溝渠200米、堡坎400立方米;新建提灌站1個;為糯玉米加工項目添置全自動機械化設備7臺。上半年,金山鎮的晚熟李、無花果、方竹筍、紅提、中草藥等農產品實現訂單量破萬。 盤活資源 旅游出行人氣旺 金山鎮旅游資源豐富,不僅有“三岔溝”“清溪溝”“懸崖村”“科門寨盤山路”等熱門景點,還可到金山湖漂流享受穿越湖山的清涼與刺激。 金山湖漂流項目水源源自金佛山天然泉水,河道水質清澈見底,沿途擁有峽谷淺灘、深潭、激流、緩流、天然滑道等自然風光,是重慶2小時都市經濟圈休閑度假和戶外運動體驗的勝地。 在院星村的金山湖漂流起點,游客們正排隊等待漂流。“這里風景優美,水流有急有緩,十分好玩。”游客王先生一家從合川過來游玩,兩個大人加一個小孩乘坐一艘漂流船,隨著河水流動的方向,他們沖下第一個陡坡,尖叫聲和歡笑聲此起彼伏。現場工作人員介紹,漂流全長3.5公里,體驗時間約60~90分鐘,項目以“山、水石、植物、村落”為資源依托,打造重慶首個“生態休閑漂流+夢幻夜漂+親子漂流”運動體驗基地。 從起點出發沿河而下可到達終點的金山文旅小鎮。金山文旅小鎮占地面積120余畝,是“178”環線的重要節點。小鎮集聚特色酒店、鄉村民宿集群、精致露營基地、卡丁車體驗場、農耕體驗基地、水上娛樂項目、戶外足球場、學校研學基地等特色業態于一體,能全面滿足游客和大眾休閑度假、餐飲住宿、民俗體驗、戶外運動、拓展訓練、會務接待等多元化需求。自項目投用以來,深受廣大游客青睞,實現年接待游客達3萬余人次。 金山鎮鎮長魏朗介紹,下一步將與當地村民聯動,采取城市居民認領、認種等農場模式,將金山文旅小鎮打造成吃、住、玩、休閑、健康生活的旅游綜合體。 深耕文化 商旅融合奔頭好 在金山湖漂流游客中心,不少游客簇擁在非遺手工坊展柜周圍,只見柜臺上陳列著各式畫作——清雅高潔之竹、純潔美麗之荷,翩翩起舞之蝶……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是名叫金佛山筍殼畫的佳品。 “筍殼畫”顧名思義也就是取材于各類竹子(方竹、楠竹、斑竹等)筍殼的手工制品。金佛山筍殼畫形成于清朝末期,是流傳于金佛山南坡的一種傳統技藝。筍殼經晾曬、熨燙、構型、剪裁、烙燙、裝裱等十六道工序,融入中國水墨畫、剪紙、雕刻等技法,以每幅畫案的色調根據筍殼斑紋修剪,粘貼成圖畫。具有題材廣泛、造型淳樸、藏巧于拙、格調高雅的特點,極具藝術價值。“筍殼畫既環保又好看,價格也算實惠,買回家當裝飾品和送人都不錯。”游客孟女士說道。 為做好文化傳承和保護,金山鎮將非遺傳承與學校教育相結合,在金山小學建成“筍殼畫教育體驗培訓基地”,多名師生、志愿者共同參與“筍殼畫”作品研學創作。為促進文化產業化發展,金山鎮依托民間文化傳統技藝,發展小河手工米粉、面條等加工廠25家,油粽子、油糍等小吃餐飲企業46家,竹編、藤椅、盆景等傳統手工藝制作坊6家,開發金山風物“伴手禮”,積極打造具有金山辨識度的文旅產品。金山鎮還依托金佛山積極推進精品體育賽事活動,成功承辦首屆金佛山半程馬拉松賽、南川區首屆露營·民宿·冰雪歡樂節等大型賽事,進一步推進了農文體旅深度融合。
2024-08-20金山鎮:用美食填滿你的旅程
個大圓潤的無花果讓游客體驗了采摘的樂趣,更讓當地農戶實現了增收致富。記者 甘昊旻 攝 南川融媒訊(記者 雷子欣)近日,走進金山鎮老街,賣手工米粉的店鋪前排著長隊,吃米粉的游客三五拼桌享用美食。餐飲店里熱騰騰的小河米粉一碗接著一碗,在濃郁香氣中開啟了專屬于金山鎮的美妙旅程。 金山鎮原為小河鄉,后因金佛山而得名,也因金佛山而出名。它既有金山湖盛景、甑子巖天險,又有小河米粉的清香和小河面條的柔韌;既有金佛山糯玉米的甘甜,又有金山脆李的可口和無花果的清甜淡雅。于金山鎮走一遭,無異于一場舌尖之旅。 特色美食品地方風味 張秋石磨米粉是金山鎮上的“網紅”米粉店,老板張秋開店已有36年,放佐料、煮粉、盛粉,從清晨到晌午,一撥接一撥的食客絡繹不絕,張秋和店員們始終忙碌著。 下午2點,張秋坐在店門口的小凳上扇著扇子,臉上的汗珠從額頭一直流到下巴。“從早上忙到現在,剛準備休息就又有客人來。”張秋笑著感嘆道,“以前‘178’環線沒火的時候也要排隊,只是隊伍沒這么長,排隊時間也沒這么久,現在節假日高峰期差不多要等半個小時。”還沒休息幾分鐘,又來了一家五口的顧客,張秋又起身張羅。只見顧客手上提了一袋手工米粉,說是在附近買的,“因為是純手工的米粉,路過看見他們正在做覺得很新鮮,就買一點回去。”游客笑著說。 沿著老街往北走200米就來到游客提到的這家手工米粉店,只見一張張圓形的米皮晾在屋內的木桿上,店主婁雙和丈夫正在一旁忙碌。從浸泡、打漿、蒸煮、晾曬再到切條,制作米粉這件事婁雙和丈夫已經做了7年,如今早已技藝純熟,但他們依然堅持凌晨2點起床。“起來了就要把米皮切條分裝,再逐個送到餐館。”婁雙說道。送完貨回來,婁雙夫婦就進行散裝售賣,售完即止。提到“178”環線的好處,婁雙直言讓他們的米粉售罄速度陡然增快,“節假日特別明顯,來購買米粉的游客很多,基本上上午9點不到就賣光了。”婁雙笑著說。 除了小河米粉,到金山鎮還可品味地道的小河白酒,品嘗白油方竹筍、油粽子、油糍等多種當地美食,可謂風味十足。 親手采摘嘗水果香甜 在金山鎮,水果采摘成為另一道風景線。又大又圓的李子高高掛著,一串串葡萄晶瑩剔透,還有樹上那圓潤飽滿的無花果,各式水果給了游客多樣的選擇。 梁大建是金玉良園無花果基地負責人,當天,他正在果園里安裝聲波驅鳥器。他說,驅鳥器覆蓋面積較小,這些天果實熟得快,必須得增加一些才能保證果子的完好度。 在果園內,不少游客正拿著籃子采摘,其中不乏跨越千里遠道而來的客人。梅先生一家趁著假期從蘇州自駕到重慶,聽說南川有個“178環山趣駕”線路,就一路開了過來,首站便來到了金山鎮。梅先生說:“我們都喜歡吃無花果,在路邊看到招牌說這里有個基地還可以自己采摘,就沿著路牌過來了。”梅先生拿出籃子里的采摘成果向我們展示,只見個個都有拳頭大,根莖處的汁水還未干,無花果在陽光的照射下更顯飽滿多汁。整個無花果基地有60畝,一會兒工夫,不斷有游客駕車前來,他們拿著籃子穿梭在果園里,盡享采摘樂趣。從2017年始建無花果基地至今,基地年產量可達3萬公斤,年收入將近60萬元。為此,梁大建注冊了自己的品牌“梁田良地”,并于去年將無花果小作坊投入初加工生產,搭建自己的電商平臺,通過互聯網渠道,把鮮果和果干賣到全國各地。 在小河壩社區,金山晚脆李正逐漸成熟。果樹上的李子顆顆分明、圓潤飽滿,一口下去可知果肉脆嫩、鮮美多汁。金山晚脆李比本地李子采摘時間延長兩三個月,目前正逐漸成熟進入采摘期。據介紹,每年到基地采摘的游客達到7000余人次。除此之外,葡萄園里黑提、陽光玫瑰、美人籽等品種繁多,從8月中旬至11月底會大量成熟,果香四溢靜待客來。 記者手記 以“本土性+體驗感” 讓游客“剎一腳” 鄉村游是貼近大自然的旅程,自駕更是讓旅途多了一分自由與隨性。除了觀賞風景與打卡留戀,最能讓游客“剎一腳”的莫過于當地的特色美食。金山鎮通過打響小河米粉金字招牌,讓游客只要路過都愿意停下腳步去老街嗦一碗米粉,甚至帶一包手工米粉回家。 產業的發展催生了水果采摘的好點子,不論是緩解路途奔波還是出于轉換口味的需要,極具參與感的水果采摘項目總是能吸引游客眼球。鄉村游重在地方特色,也重在融入和體驗,既有辨識度又有參與感才能不讓游客“一晃而過”,而是選擇“剎一腳”。
2024-08-20金山鎮舉辦消防安全宣講會

村民在宣講會上學習消防安全知識。 見習記者 夏語 攝 南川融媒訊(見習記者 夏語)12月5日,金山鎮在龍山村舉辦“人人關心消防事 家家戶戶保平安”消防安全宣講會。 “冬季天干物燥,一定要對用火、用電安全引起高度重視。”龍山村法治廣場,金山鎮黨委副書記王華從冬季取暖問題出發,結合身邊的案例,向現場村民強調冬季防火消防安全,提醒村民,日常生產生活所遺留的灰燼要用水將余火徹底澆滅,每家應做到灶前清、水缸滿,用火不離人,人走斷電。在室內用煤爐、炭火取暖時,要勤開窗通風,維持室內空氣流通,謹防一氧化碳中毒。此外,冬季正是家家戶戶熏臘肉、熏香腸的時候,如果疏于看管,也可能引發火災。王華提醒村民要將臘肉和火源保持相對安全的間距,以防油脂滴下引燃臘肉和上方覆蓋物。 接下來,金山鎮將繼續加大線上線下宣傳力度,入戶發放宣傳資料,提醒村民家庭防火注意事項、講解消防安全知識。
2023-12-11“青繪178”志愿服務隊走進金山鎮龍山村
2023-05-25
龍山村來了一群名叫“青繪178”的“客人”
志愿者為農家樂經營者提出發展建議。 記者 聶靈靈 攝 ■記者 聶靈靈 深山的鳥兒唱起悅耳的歌曲,層層薄霧還縈繞在山間。近日,金山鎮龍山村一大早就熱鬧起來,村民的家門不斷被敲開,一聲聲“叔叔、阿姨、爺爺、奶奶”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這群特殊的“客人”,討得村民喜歡不已。 其實,這群“客人”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客人,而是走進龍山村的“青繪178”青年志愿者,他們來自區衛生健康委、區教委、區消防救援支隊等8個單位部門。這幾日,他們分為4組走訪龍山村農家樂“把脈問診”,以青年人的視角去了解農村發展情況并提出相關建議。 “酒香不怕巷子深,好酒也要有人知。”青年志愿者走進金國山莊時,碩大的4個酒缸吸引了他們的注意,經過走訪了解到,此處農家樂以釀酒為主,夏季則少量接待游客。志愿者茍思源大膽地向老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圍繞“酒”做農家樂文章,游客到了這里不僅可以避暑納涼,還能參與釀酒過程,走的時候再帶上自己釀的酒,增加旅行的意義。 “這個小妹妹說得對!我怎么就沒想到呢。”農家樂老板對茍思源的意見大加贊賞,“我們就沒得這些思路,多年的農家樂也就平平無奇,今年夏天我一定把這個想法落實了。” 青年志愿者有的逐戶走訪,有的則在院壩同村民拉起家常。“現在生活水平高了,游客對出行的要求也就高了。”“龍山村的農家樂依舊是傳統模式,我們可否提升服務,把我們好客、熱情服務的一面展現給游客呢?”“我們應該怎么做呢?”青年志愿者拋出問題,村民們也積極思考,遇上問題大家互相探討。青年志愿者王泰萍說:“首先我們要文明用語,其次要有文明的行為,最后把微笑留給游客。” 王泰萍話音剛落,院壩里就響起陣陣掌聲,村民茍光林說:“以前就是不知道怎么服務好游客,今天可算是明白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現場氛圍十分熱烈,村民們收獲滿滿。 志愿者們在龍山村走訪時,了解到這幾年村民靠著這綠水青山富了腰包,日子也越過越好,青年志愿者徐暢找到村干部說了自己的想法。他認為,可以打造一冊龍山村的旅游手冊,將龍山故事講在里面、龍山村的風土人情展示出來,并將農家樂信息一一羅列,這樣既宣傳了龍山村,游客又能根據自己的需要找到心儀的農家樂。 聽了志愿者的建議,村民張金全連連稱贊,“年輕人在外面見多識廣,想法很接地氣,希望他們多到我們這里來,給我們多提建議把龍山村變得更好,讓更多的游客喜歡這里。”
2023-05-24李子園里管護忙

2月17日,程世貴正在給李子樹施藥。 記者 李崎君 攝 南川網訊(記者 李崎君)眼下即將迎來李花盛開的季節,李子基地也進入了花前管護的關鍵期。2月17日,在金山鎮小河壩社區程世貴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李子基地,300畝李子管護工作已經鋪開。 “我一早就來到李子基地忙活了。”正忙著施藥的該合作社負責人程世貴說,李子樹春季管理是很關鍵的,特別是開花前這段時間的清園工作尤其重要,花前施藥能有效消滅越冬害蟲,不但能保花保果,還會提升李子結果的質量,確保有個好收成。 程世貴種植李子已有八年時間,對李子何時該施肥、除草、修枝等種植要求都已經掌握。“種植李子對海拔和土地是有一定要求的,海拔越高,產量越低,海拔1500米以上的話,就不會結果了。”程世貴說。 為了進一步提高李子的產量和品質,程世貴還通過探索實踐,以嫁接的方式在李子基地種植了新品種,不但果大肉厚,還香甜多汁。如今,每到結果季節,前來采摘的游客絡繹不絕,李子供不應求。 近年來,金山鎮深入推進農村改革,按照“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要求,將特色產業與扶貧產業融合發展,發展鞏固方竹林6萬畝、晚熟李1萬畝、中藥材8500畝、優質稻1000畝。今年,金山鎮將繼續著力發展金山方竹筍、晚熟李、中藥材、高山蔬菜等優質產業,在現有基礎上擴面提質,突出金山品牌,改造升級方竹林、李子示范片,發展高山蔬菜、中藥材等,同時健全聯農帶農機制,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2022-02-23金山鎮:旅游產業遍地開花 休閑慢城再寫新篇

金山文旅小鎮。資料圖片 編者按:公路,一頭連接著經濟發展,一頭連接著民生幸福。從即日起,區融媒體中心將推出“沿著公路看南川”行進式采訪,組織全媒體記者沿著四好農村路深入一線,分時分段報道全區干部群眾貫徹落實區“三會”精神情況,展現各地新氣象新面貌。敬請關注。 ■ 記者 李崎君 近年來,金山鎮立足“綠水青山”旅游資源,融入金佛山旅游和全區發展大格局,梯次規劃旅游產業,打造以康養、消暑為主的高品質宜居宜游目的地。大力改善交通條件,進一步縮短中心城區、周邊區縣到金山鎮的距離,同時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提升旅游品質,延長旅游產業鏈,通過建設民宿酒店、開發旅游產品、打造特色農產品等多個方面不斷提高金山旅游附加值。 打造文旅新風向 2月17日,走進金山文旅小鎮,山林環抱下,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致映入眼簾,儼然一幅世外桃源的美景。金山文旅小鎮是金佛山環線旅游重要的接待型小鎮,為金佛山南坡的旅游發展提供了支點。 在金山云溪酒店,前臺服務員正在為前一晚入住的客人辦理退房手續。酒店主管杜松說,今年春節期間,每天都達到了滿房狀態,其間還不斷有客人打電話過來訂房。 曲徑深幽、造型美觀……在酒店旁邊,一棟棟民宿已修建完成,目前正在進行內部裝修。民宿一共有70多間房間,在今夏就能開門迎客,既可單間預訂又可整棟預訂,不僅能滿足散客,也能滿足團隊需求。 在民宿抓緊內部裝修的同時,河道旁,挖掘機也正加緊施工。杜松告訴記者,他們規劃在河道旁修砌堡坎、增設階梯,這樣不僅能預防汛期河流漲水,也能讓游客玩水時更方便、更安全。 據了解,在金山文旅小鎮二期,還規劃了包括越野摩托車體驗、F3方程式賽道、水上樂園等體驗項目,“這些項目是為了增加游客的滿意度和體驗感,讓游客不僅要住得滿意、耍得滿意,還能夠留下來多耍幾天。”杜松說。 納涼避暑富農家 龍山村,地處金佛山西南面,是一個夾在金佛山、柏枝山、箐壩山中間的村莊,海拔900~1400米,夏季平均氣溫比南川城區低5℃左右,森林覆蓋率高,空氣清新。 在村主干道沿線,整治立面、打造文化墻、改造排水溝;在村民屋里屋外,改廁所、改廚房、改圈舍,硬化院壩、連戶路、排水溝等工作不斷完善。天藍、地綠、水清、村美……如今,通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正悄然發生著可喜變化。 與此同時,龍山村憑借優厚的自然資源,避暑旅游成了村里的主導產業,讓這個昔日偏遠的小村莊熱鬧起來。現在,該村有農家樂80余家,早已名聲在外,美了村莊,也鼓了村民的腰包。 村民杜先全就是其中一員,借助發展旅游的東風開辦農家樂,吃上了“旅游飯”。記者見到杜先全時,他正在打掃院壩。杜先全告訴記者,生活環境好了,自己的生活質量才更好,而且游客到鄉村來旅游,對環境衛生尤其重視,干凈整潔的環境更能吸引游客耍得下、住得下,所以現在他們都養成了隨時保持清潔衛生的習慣。 談及開辦農家樂后的收入情況時,杜先全的笑容就沒停過。“我的農家樂有近20個房間,除了接待一日游的游客,也接待整月租戶。現在很多都是回頭客,5月就開始預訂房間,夏季旅游火爆,往往一房難求。”杜先全說,去年夏季幾個月,他的收入就有15萬元左右,鄉村旅游給他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實惠,現在的生活是越過越美。 在離杜先全的農家樂不遠處,一棟四層樓的主體已經完工,這是村民李傳友修建的房子,他計劃著也要開辦農家樂。“村里旅游火了,我也想跟著吃上‘旅游飯’。”李傳友介紹著農家樂的布局,會有花園、停車場、休閑步道……對于未來,他信心滿滿。 全域旅游美畫卷 隨著黃泥埡隧道建成投用、金頭路通車、連接金山的道路提檔升級,金山鎮交通優勢十分明顯。加之優良的生態環境,又處在我區環金佛山旅游大通道的重要節點,給該鎮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遇。 該鎮按照“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要求,不但精心推出金山方竹筍、金山晚熟李、金山糯玉米、小河米粉、小河白酒、小河掛面等特色旅游產品,還規范提升農家樂集群,在現有農家樂的基礎上,鼓勵鎮內其他農戶利用閑置房屋發展民宿產業,同時加強電商平臺與產業發展融合,進一步提高金山農副產品和鄉村旅游的知名度、美譽度。 “下一步,我們還將以方竹筍、中藥材等特色產業為基礎,籌劃對集鎮進行整治,在避暑休閑、鄉村旅游上走特色化、差異化發展之路,打造一條具有金佛山特色的慢游小街,并持續推進一批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點,使之成為熱門打卡地。”金山鎮黨委副書記王華表示,未來金山鎮將圍繞“特色產業重鎮、山水休閑慢城、游客集散中心”的目標定位,發展避暑休閑鄉村旅游,特別是以水上游樂項目為突破,打造全域旅游,大力提升集鎮形象,并加強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將集鎮改造提升為具有金佛山特色的邊貿集鎮、可以觀山游水避暑度假的慢游之城。
2022-02-22金山鎮聚焦基礎設施建設 增進民生福祉
■ 記者 李崎君 今年以來,金山鎮圍繞基礎設施建設為民辦實事,將完成污水管網整治3千米,修建“四好農村路”30公里,農村電網提檔升級改造400戶,另外實施衛生廁所、天然氣入戶等項目,保障人民群眾的出行及生產生活需求。 一路通 百業興 近日,記者在小河壩社區沙灘壩至香爐灣的通村路改造工程現場看到,挖掘機正在平路基,一派繁忙景象。 據了解,正在改造的這條路是只有3.5米寬的泥土路,是小河壩社區沙樹坪組、香爐灣組通往集鎮的主要通道。經過多年發展,山上還開辦了數家農家樂,但土路歷經多年風吹日曬,早已坎坷不平,如遇下雨天,轎車都難以通行。“這條路又窄又爛,給村民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一旦遇到雨水天氣,路上泥濘不堪,村民出行十分困難,游客上山也需要繞行,車輛出不去進不來。”小河壩社區黨委書記李光讓說。 9月,該路段開始升級改造。“這條路將會改造為6.5米寬的瀝青路。”李光讓說,工程預計明年6月完工,屆時將能保障村民和過往游客的出行。 清水流 繞人家 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今年金山鎮持續推進污水管網提標升級治理工程建設,目前,安裝工程全面完成。 “原來的污水管網不完善,農戶的廚房廢水、廁所污水和洗滌用水,有的直接排放到河道,導致河水發臭;有的排放至田間,導致泥土發黑。”金山鎮規劃建設與環境保護辦公室工作人員楊萬剛介紹,之前雨污混流,污水處理率也比較低,此次污水管網提標升級治理工程本著“污水應收盡收”原則,計劃在集鎮人口密集區改造污水管網約3千米,高效發揮污水處理系統“凈化”作用。 現在,農戶的廚房廢水、廁所污水和洗滌用水都被納入污水管網,統一收集、統一處理,實現達標排放,沿線約2300戶農戶的95%以上生活污水將得到有效收集,在集鎮污水處理廠進行統一處理。 農網弱 再升級 在金獅村蘭家灣組,村民夏偉開了一家小賣部。除了家用電器外,他還使用了兩臺冰柜,但苦于電壓不穩,不時出現的跳閘、斷電情況讓他頭疼不已。 今年,金山鎮實施農網改造升級工程,提升農村電網供電能力,8月完成的電網改造讓他用電不再擔心。 據了解,改造之前,金獅村普遍存在供電線路線徑較細、部分供電設施老化現象,且隨著村內各種用電設備的不斷增加,供電線路末端低電壓已影響到村民家用電器的正常使用。 “電壓穩定了,完全可以滿足用電需求,我現在又給家里新添置了一個微波爐。”看著電桿上的新線路和變壓器臺架上煥然一新的變壓器,夏偉高興地說。
2021-11-05金山鎮:強基礎補短板 增進民生福祉
基礎設施直接影響到居民的生產生活。今年以來,金山鎮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把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力實施集鎮污水管網改造,農村路網建設、電網升級等,著力改善老百姓的生活環境。 在金山鎮,新的污水管網已經沿著集鎮安裝到了2公里外的小河壩社區石壩組。埋管、回填...工程如期推進,已經接近尾聲。據工作人員介紹,由于集鎮建設久遠,污水處理系統不完善,當地一直處于雨污混流的狀態。考慮到人居環境和長遠發展,金山鎮將集鎮人口密集區納入污水管網改造范圍。 【同期聲 金山鎮規劃建設與環境保護辦公室工作人員 楊萬剛:現在實施這個工程主要是搞雨污分流,通過雨污分流過后,沿途居民95%的生活污水能夠得到有效收集,進入污水處理廠處理,通過本次工程(遠期)能夠滿足上萬居民的生活污水處理。】 在完善集鎮基礎設施的同時,金山鎮還大力實施農網改造提升。9月初,小河壩社區沙灘壩至香爐灣通村公路開始改造,這條泥土路原本寬3.5米,是當地村民到集鎮的主要通道。 【同期聲 小河壩社區黨委書記 李光讓:可能在明年6月就能竣工,為什么這條路要修成6米5的草油路,就是關系到1000多人,幾百戶人的出行問題,一旦這個路不修,遇到前面那種下雨天,老百姓,像車那些的話進都進去不到。】 在金溪村蘭家灣,村民夏偉去年改造了廁所,今年8月又享受到電網升級帶來的便利。夏偉在當地開了一家小賣部,用電高峰期,冰柜、電磁爐、微波爐幾個大件一起上,用電也不會受到影響。而在電網升級前,讓他最頭疼的就是跳閘。 【同期聲 金溪村蘭家灣村民 夏偉:負荷一大了,電就拖不動,就容易跳閘,現在的話,改造過后,就沒有發生類似情況,電壓是非常穩的。】 同夏偉一樣,蘭家灣附近的村民都完成了改廁和電網提升,如今房前屋后不臭了,用電也有了保障,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大大改善。 【同期聲 金山鎮宣傳統戰委員 王仕梅:今年我鎮主要圍繞基礎設施建設來為民辦實事,將完成污水管網整治3公里,修建通村路、四好路等30公里,農村電網提檔升級改造400戶,另外實施衛生廁所、天然氣入戶等來保障人民群眾的出行及生產生活需求。】
2021-10-28金山鎮以“小廁所”促進“大進步”
南川網訊(記者 李崎君)防滑瓷磚、沖水蹲便器、淋浴器,屋外連著三格式化糞池……近日,記者走進金山鎮金獅村村民夏偉家中,看到了改造后的廁所。 “和過去的廁所相比,現在的廁所真是好,既方便又衛生。”夏偉說,過去的廁所雜質多,化糞池每幾個月就會發生一次堵塞,完全靠人工疏通不說,溢出來的水還又臟又臭,有很多蚊蟲。 得益于金山鎮開展的農村改廁工作,夏偉家裝上了三格式化糞池,如今臭味沒了,蒼蠅少了,環境衛生也變好了,這讓他對改廁這一民生工程贊不絕口。夏偉說:“池口是蓋住的,上面干干凈凈,改了之后更加美觀、衛生、環保。” 和夏偉一樣,村民王應碧家的廁所也進行了改造,提及改造后的廁所,王應碧高興地說:“現在我們改了衛生廁所,裝上了三格式化糞池,經過層層過濾直接排到了排水溝,廁所里面干凈了,房屋也沒味道了。” 農村廁所簡陋臟亂,是鄉村顏值提升的一塊絆腳石,近年來,金山鎮持續摸排清理衛生廁所使用情況,全覆蓋推進改廁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635戶農廁改造。 “改廁事小,卻是美麗鄉村建設中的重要一環,關乎老百姓的身體健康和生活品質,我們堅持改廁要讓老百姓自己感到滿意,每家每戶可以根據自身條件、需求來修建。”金山鎮黨委宣傳委員王仕梅表示。
2021-10-20金山鎮玉泉村種植大戶王啟剛:高山玉米鋪就致富路
■ 記者 李崎君 “今年糯玉米收成不錯,銷售額40余萬元。”近日,在金山鎮玉泉村啟剛蔬菜股份合作社基地,負責人王啟剛高興地說。 “玉泉村海拔高,與低海拔地區的蔬菜生產上自然錯季,所以產品交錯上市。”王啟剛說,自己種植的高山糯玉米因為交錯上市,價格還會高于應季玉米。 王啟剛告訴記者,他種植糯玉米10余年,在這之前,這片土地也有業主種植糯玉米,但由于收益并不明顯而放棄,直到2010年,他把這800多畝土地流轉過來。 創業之初,王啟剛參加了新型職業農民的相關培訓,同時,他還前往高山蔬菜種植先進地區學習取經。這片地能不能種糯玉米?怎么種效益最好?帶著這些問題,王啟剛多方求證、探討,本身就長期務農的他,經過再次“武裝”,開始了糯玉米、甘藍等蔬菜的反季節種植。 在談起10多年的種植探索時,一些經歷讓王啟剛記憶猶新。他以為上市時間越晚越好,所以刻意去拉長糯玉米的上市時間,卻遭遇了絕收的困境。“農業就是靠天吃飯,不僅氣候變化和病蟲害難以預料,每年的市場價格也會有所波動。”王啟剛說,為了盡可能減少損失,他再次對種植技術和設施設備進行了更新,通過不斷的學習,學會使用現代農業設施設備,增強作物抗病蟲害的能力,讓種出來的產品質量更高。 經過不斷的嘗試探索、更新技術,王啟剛的高山糯玉米產業算是穩定了下來。為了逐步擴大種植面積,王啟剛還牽頭成立了啟剛蔬菜股份合作社,帶領村民一起種植高山糯玉米。現在合作社種植糯玉米360畝、蔬菜100畝,收獲時,要請20多個勞動力來幫忙。“由于玉泉村海拔高、光照強、晝夜溫差大,種出的蔬菜香、脆、甜,比低山區的口感要好,深受市場歡迎,特別是秋季糯玉米銷量大、采收快,適合大面積種植。”王啟剛說,相對于應季上市的玉米,高山糯玉米成熟期會晚50天左右,這時不但價格更高,銷量也更好。 如今,高山糯玉米因生長環境良好、生產過程用藥少,其品質得到了消費者肯定,王啟剛的糯玉米非但不愁銷路,收購商還會上門取貨,這為他節約了一大筆開支。對于未來,王啟剛想從產品包裝、品牌打造、銷售渠道等幾個方面著手,擴大產品的增值空間,打響高山糯玉米品牌。
2021-10-12院星村葡萄園內春管忙

4月13日,金山鎮院星村葡萄園內,工人在管護葡萄。近來年,該鎮以“春看花、夏避暑、秋摘果、冬賞雪”為發展定位,大力發展高山晚熟李、優質葡萄、中藥材等產業,著力打造鄉村振興全域旅游示范鎮。 李在華 攝
2021-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