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傳說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烤得大地冒煙、海水苦干,老百姓眼看無法生活下去。后來一個叫后羿的英雄,登上昆侖山,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余的太陽,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 不久,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夫妻倆恩恩愛愛。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服下此藥能即刻上天成仙。然后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 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不料被奸詐刁鉆的蓬蒙看到了。三天后,后羿外出狩獵,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危急之時,嫦娥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不死藥,立刻飄離地面向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悲痛欲絕的后羿,仰望夜空苦苦呼喚著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 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也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賞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2022-09-02中秋習俗

傳統習俗“月是中秋明”,中秋的月亮最明亮。舊歷秋天的7、8、9三個月,8月份處在當中,8月15日的滿月被稱為中秋明月。 中秋時期,通常也是收獲的季節。春華秋實,是大自然固有的規律,古人認為收獲是風調雨順上天恩賜的結果,大豐收之后,就會祭拜天地,以示感恩之心。古時祭祀月亮神,以慶祝中秋節,慢慢成為習俗。 中秋節這天,月亮通常圓滿。由此也衍生了賞月的風俗。中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 《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中秋必不可少的是“賞月”活動。民眾在自家庭院中放一方桌,上置素月餅、水果、涼水一碗,稱“供月”。焚香一束,婦女、兒童依次羅拜,稱“拜月亮婆婆”。祭畢,用供桌上的清水洗眼,俗信以為可以使自己“眼目清涼”。然后全家圍坐供桌賞月。時至今日,“祭月”已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而“賞月”則綿延至今。
2022-09-02中秋節的由來

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看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中秋節起源于上古時代,普及于漢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淵源。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2022-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