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仕勇:為民解憂暖人心

沈仕勇在正陽中醫館與鄉村醫生一起查看新到的藥材質量。 記者 聶靈靈 攝 ■ 記者 聶靈靈 他打造困難戶集中安置點;他整合村內資源擬定“產業興村、旅游富村、歷史文化名村”的發展思路;他為村內留守兒童建立起課外興趣輔導班……他是區中醫院中醫科基層指導科科長、峰巖鄉正陽村駐村第一書記沈仕勇。 他是群眾眼里的“知心人” 自2018年擔任正陽村駐村第一書記以來,沈仕勇始終牢記“盡心盡責、擔當責任”工作標準,三年時間里,不斷收獲群眾的認可和好評。 駐村后的沈仕勇圍繞群眾“兩不愁三保障”展開走訪摸底排查,他了解到村里有9戶困難群眾住房、飲水都有不同程度的問題。“他們有的是院外五保、有的是低保困難戶,居住地都較為偏遠,我們根據他們的實際困難,結合房屋改造政策,采取集中居住、協助養老的方式解決他們的難題。”沈仕勇說。 2019年7月,9戶困難群眾正式入駐“康福苑”集中安置點。該安置點位于正陽村通村公路旁,每戶按照“一室一廳一衛”打造,并建設了院壩、健身廣場等。 “多虧了沈書記這樣的好干部,他出謀劃策,解決了困擾我們多年的難題。”院外五保戶李云建一說起生活的改變,逢人便夸沈仕勇做事有方法、有速度。 他是黨員心中的“領路人” 正陽村地勢偏遠,以前以發展柑橘和西瓜為主要產業,群眾積極性不高。于是沈仕勇與村支兩委共同制定出“產業興村、旅游富村、歷史文化名村”的發展思路。 在產業上,村里增加花椒、川木瓜兩種主打產業,引導村民通過庭院經濟增加額外收入。沈仕勇挨家挨戶做工作,講產業發展優勢、村子整體規劃、村民如何收益……同時帶領村干部、駐村隊員學習產業知識,研判發展形勢,推進產業發展工作。建卡貧困戶夏永海,一邊跟著大家種起川木瓜,一邊在院子里栽起老蔭茶樹,種下杜鵑花、茶花等,藥食兩用的川木瓜成為固定增收項目,老蔭茶、土雞等農副產品成為自己的額外收入。 “沈書記一直強調,大家分工協作做到分工不分家,一盤棋的做法才能形成戰斗力。”正陽村綜治專干安良才說,目前正陽村發展起花椒、川木瓜、柑橘等產業1700余畝,并通過電商為庭院經濟搭建銷售平臺。 他是干部口中的“實干家” 一到放暑假,村里的孩子沒人輔導作業,于是沈仕勇在2019年暑假為正陽村的兒童開辦起“暑期課堂”,招募志愿者以輔導暑期作業為主,同時每天排出上、下午課程安排,包含美術、音樂、語言、古詩、舞蹈等多樣化課程,并對學生每天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結合學生學習領悟程度再制定下周課程安排。 “我文化程度低,孩子的作業無法輔導,來到‘暑假課堂’幾天,會了折紙人、制作花瓶等手工。”村民張友秀說。 村民有難處,沈仕勇立馬想辦法解決。2018年至今,沈仕勇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推動各項工作發展,正陽村實現家家戶戶喝上自來水,新建“四好”農村路10余公里,衛生廁所改造143座,立面改建106戶……“我們黨員一定要沖鋒在前,這樣群眾才能更信服,工作才能深入人心,黨和政府才能更放心。”沈仕勇說。
2021-04-29康養小鎮 魅力峰巖

康養小鎮 魅力峰巖 ——峰巖鄉2020年亮點工作回眸 貧困戶住進了新居 正陽村暢通的交通路網 全力保障渝湘復線高速公路建設 風云村國土整治項目 花椒產業采用“土地入股”模式,業主、農戶、村集體按比例分紅 愛心人士來峰巖鄉開展送溫暖活動 2020年,峰巖鄉完成農業生產總值19100萬元,同比增長5.7%; 財政稅收完成39.6萬元,完成計劃的131.4%; 固定資產投資2976萬元,同比增長5%; 社會零售品消費總額9400萬元; 人均純收入14726元。 加強自身建設 峰巖鄉始終堅持深學篤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切實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壓減一般性開支,實現“三保”到位。全力打造法治政府,深入開展“七五”普法,全面做到依法行政,平安建設工作卓有成效,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群眾安全感明顯增強。深化政府系統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著力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開展干部廉政談話90人次,約談干部2人次,干部作風加快轉變,服務和治理能力明顯增強,務實高效、團結協作、風清氣正的服務環境逐步形成。 實施精準脫貧 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峰巖鄉突出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注重精準施策,全面開展“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排查整改,做到補短板、強弱項。 資助補助困難學生34.5萬元,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100%。全覆蓋落實貧困戶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貧困戶新農合參保率100%,貧困患者住院及門診自付比例大幅下降。嚴把“人不住危房,危房不住人”底線,有效保障農村住房安全,完成農村C、D級危房改造103戶。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全面解決。 堅持志智雙扶,引導貧困戶外出務工145人,開展各類技能培訓130人次,開發公益性崗位103個,申報務工交通補貼143人,一次性創業補貼11人8.8萬元,跨區域求職創業補貼47人23.5萬元。發放創業貸款255萬元,發放種植養殖補貼56萬元,發放小額信貸扶貧資金623.5萬元。通過白老頭、正陽村等電商平臺和直銷方式銷售扶貧產品100余萬元。 改善民生福祉 一年來,峰巖鄉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竭力做到解民憂、紓民困、暖民心。 在基礎設施改善上,新建和完善了“四好農村路”38條21.5公里,安裝交通護欄3.5公里,養護公路72公里,千方百計推動峰石路升級改造。投資194.4萬元新建和整治人畜飲水工程21處,實施國土整治項目4000余畝。 在不斷提升人居環境上,實施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實行了戶分類、村收集、鄉轉運的垃圾清運工作機制,正陽村通過市級垃圾治理示范村驗收,三教村通過區級垃圾治理示范村驗收。投入60萬元硬化了入戶道路、院壩、檐溝,新建衛生廁所416戶,拆除舊房205戶,對150戶舊房進行整治,村莊環境和人居環境得到大幅提升。 助力完成了渝湘復線高速公路建設用地500余畝,保障了項目用地。實施碧水、藍天、凈土行動,環境污染防治成效顯現。認真貫徹河長制,開展污水亂排、岸線亂占、河道亂建“三亂”整治專項行動,全年巡河308次,清理沿河垃圾800余噸,大溪河達二類水質。實施森林撫育2000畝,除治疫木3000余株,三教村被評為區級綠色村莊。投入100余萬元打造峰巖鄉養老服務中心和峰中村養老服務站,五保低保做到應保盡保。 (本版稿件由記者羅苑瑜采寫,圖片由攝影部提供)
2021-03-10峰巖鄉峰勝村村民

周昭淑 黨的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讓我住進了新房,環境衛生整治后房前屋后干凈整潔,現在這農村可不比城里差。 茍天容 日子好了,村民消費水平提高了,我開起了小賣部,每月可以增收2000余元,店里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我十分開心。 吳開會 村里的公路修好了,進進出出的游客越來越多。我抓住時機開起了農家樂。不僅收入翻倍,還能在家照顧老人孩子。 李久秀 為了拓寬致富渠道,我報名參加了村里舉辦的廚師技能培訓,學會了一技之長,通過當廚師,我現在每月可收入4000元。 記者 任前蔚 攝
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