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植物“活化石”銀杉

    □ 左黎韻  初夏時節,南川金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煥發著勃勃生機。在老龍洞附近的銀杉種質資源圃里,280余株來自不同種群的銀杉幼苗正舒展著嫩綠的枝葉,在溫暖的陽光下茁壯成長。  就在上個月,金佛山自然保護區聯合重慶市藥物種植研究所建立了國內首個銀杉種質資源圃,這些來自金佛山16個天然群落及部分外地種群的珍貴銀杉幼苗成了圃里第一批“居民”。  銀杉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也是第四紀冰期后殘留下來的稀世珍寶。在金佛山自然保護區海拔1300-1800米的石灰巖山脊上,銀杉群落傲然生長,形成獨特的“生態孤島”。  鮮為人知的是,金佛山是我國首次采集到銀杉植物標本的地方。1956年,有科考隊在廣西龍勝縣發現一種新植物,遂采集標本寄給中國科學院的植物學家。植物學家發現,這一標本與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標本室里一份1938年采自南川金佛山的標本完全一樣,是松科的一個新屬和新種,并據其葉名起名“銀杉”。  為了保護銀杉這一珍稀物種,這幾年,金佛山自然保護區加大了對原生樹種的保護,并聯合重慶市藥物種植研究所,通過人工繁育、野外回歸等人工適度干擾的方式,不斷擴大這一物種的野外種群數量。目前,保護區內保存著562株野生銀杉成樹,累計繁育銀杉幼苗2萬余株,1700余株銀杉幼苗成功放歸野外。  護林三兄弟 40多年的守望  穿過密林,年過半百的李光祿用手輕輕摩挲著銀杉樹褶皺的樹皮。他湊近樹干,瞇起眼睛仔細查看每一寸樹皮,連針葉的背面也不放過。“老伙計,今年蟲害倒是沒來找你麻煩。”他喃喃自語,聲音里帶著欣慰。  這是金佛山上的“銀杉王”,胸徑足足有50多厘米,一個成年人雙臂張開也難以合抱。四十多年前,李光祿和兩個兄弟第一次見到這株銀杉時,它還不及現在的一半粗壯。  時光回溯到1980年。那年春天,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到金佛山普查銀杉時,大哥李光明主動請纓擔任向導。這次偶然的經歷,讓他成為金佛山上首批專職護林員。在此后的24個年頭里,他像守護自己的孩子一樣,精心照料著這片珍貴的銀杉林。  2004年,大哥李光明去世,二哥李光華和三弟李光祿也相繼走上護林員崗位,繼續著這份跨越世紀的守望。  金佛山上,有500多株掛牌的野生銀杉,巡護這些銀杉,是李家兄弟最重要的職責。500多株銀杉,每個月巡查一遍至少得花10多天,徒步前往最遠的一株銀杉,往返一趟就要八九個小時。  李光祿記得,有一年春季,山間的風來得突然又猛烈。他在半山腰巡查時,忽然聽見遠處傳來“咔咔”的脆響,他心頭一緊,立刻循著聲音奔去。只見懸崖邊,一株掛牌保護的銀杉在狂風中劇烈搖晃,覆蓋在崖壁上的土層被大風吹散,部分根須已經裸露在外。  李光祿立即從背包里掏出麻繩,在樹干中部打個結實的活扣,另一端牢牢系在旁邊一棵粗壯的松樹上。穩住樹身后,他從幾里外的山坡上鏟來腐質土覆蓋在裸露的樹根上,用手壓實每一寸土壤。夕陽西下,風漸漸平息,看著銀杉終于挺直了腰桿,李光祿才長舒一口氣。  金佛山上的銀杉大多生長在陡峭的石灰巖山脊或孤峰上,海拔在1300米到1800米之間。“這樣的崖壁,土層瘠薄得幾乎留不住雨水,立地條件太差,使野生銀杉變得尤為珍貴,更需要我們的守護。”李光祿說。  有一年盛夏,他像往常一樣攀爬在陡峭的山路上巡護。當撥開一叢灌木時,他發現一株碗口粗的銀杉樹干上滿是白蟻,正貪婪地啃噬著樹皮。若不及時處理,這些白蟻很快就能蛀空整棵大樹。他將蟲害情況第一時間匯報給了保護區。當天下午,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就帶著專用藥劑趕到現場,經過緊急施救,這株銀杉樹最終轉危為安。  照顧生病的樹木、與野獸斗智斗勇……40多年里,李家兄弟守護銀杉有太多不同尋常的經歷。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護林員也加入進來,接過他們手中的鐮刀和巡山日志,在這片古老的銀杉林里續寫著新的故事。  出芽率超90% 銀杉繁育實現規模化  金佛山上至今仍保存著16個銀杉天然群落及2個銀杉獨株,樹高1米以上的野生銀杉有562株,而全球野生銀杉數量還不到1萬株。  “想讓銀杉脫離瀕危局面,僅僅守護好原生母樹顯然是不夠的,人工繁育是挽救眾多瀕危物種的有效手段之一。”金佛山管理中心書記鄭海峰說。  2022年,金佛山自然保護區聯合重慶市藥物種植研究所(以下簡稱藥植所)啟動了銀杉繁育工作的技術攻堅,副所長張軍是項目的主要負責人。  2023年秋季,金佛山的野生銀杉迎來罕見的豐產年,漫山遍野的銀杉球果掛滿枝頭。銀杉主要依靠種子繁育,但銀杉種子繁育始終面臨種子發芽率低、幼苗成活率低兩大問題。  在張軍的辦公室里,記者看到銀杉的種子,呈棕褐色,只有米粒般大小。“別看它體積小,種皮卻堅硬且致密,萌發極為困難。”張軍說,為了破解這一難題,他和團隊嘗試過用溫水浸泡種子,甚至用物理手段對種子進行打磨,但效果都不理想。  轉機出現在一次野外考察中。團隊工作人員注意到,銀杉原生地的土壤普遍呈酸性,大家就想到用酸性溶劑軟化銀杉種皮。他們不斷調整溶劑配比,精心控制光照和濕度條件,對種子進行預處理,最終找到了最佳的溶劑配比。  去年初春,1.8萬多粒經過科學處理的銀杉種子被播撒到苗床,半個月后,嫩綠的幼苗接連破土而出,發芽率突破性地達到了90%以上。  跟隨張軍的腳步,記者來到位于金佛山山腳的華爾寺銀杉育苗基地,一株株銀杉幼苗高低不一,舒展開嫩綠的新葉。“這些都是去年剛從實驗室移栽的幼苗,也是我們首次嘗試在低海拔地區培育銀杉幼苗。”張軍輕撫著葉片,如同在撫摸嬰兒的臉頰。  在自然環境中,銀杉依托土壤中的共生菌獲取養分,形成共生關系。為了保證銀杉的存活率,研究團隊采集古銀杉樹下帶菌根的土壤,再移植到苗圃,構筑起獨特的仿生環境。  正是這項關鍵舉措,讓銀杉幼苗展現出驚人的生命力。去年夏季,連續80多天的極端高溫炙烤著金佛山,這些小苗都挺過來了。  經過連續多年的攻關,團隊在銀杉種子繁育環節取得重大突破,2024年在華爾寺基地播種的1.8萬多粒銀杉種粒發芽率達90%,種苗移栽后的存活率在80%以上。項目組在市級層面申請立項了《銀杉播種育苗技術規程》,這標志著銀杉大規模人工繁育與保存技術的實現。  野外種群重建 任重而道遠  5月,正值銀杉的開花季,金佛山東麓,一片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野歸的人工銀杉已長得亭亭如蓋,幾縷陽光灑下,滿樹銀光閃閃,美不勝收。  突破人工繁育技術,并且把它們送回野外的“家”,其實只邁出了第一步。  “判斷一種植物拯救保護是否成功,關鍵在于其是否形成了穩定自然更新的群落,能夠在野外沒有人為干預的情況下實現自然繁育,并經過自然淘汰篩選出適應生長的后代。”張軍坦言,這條路任重而道遠。  從20世紀80年代起,金佛山自然保護區便陸續回歸了一批人工繁育的銀杉幼苗。經過數十年的生長,這些幼苗已長成了大樹,并且已經開花。“不過,這種依賴于原生境的就地保護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張軍說,銀杉的原生境分布大多在石灰巖山脊或孤峰上,分布區極度狹窄,一旦當地發生病蟲害、地質災害等極端情況,這個物種便存在滅絕的風險。  不能把所有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今年4月,他們在老龍洞原生群落回歸了25株人工繁育的銀杉幼苗,與原生地的實生苗開展對比監測。  銀杉在原生環境中,因為周邊競爭樹種稀少,所以能夠頑強存活;而在土壤肥沃的回歸點,銀杉因生長緩慢,難以與其它速生樹種競爭。  監測到這一情況后,他們采取了“適度干預”的保護政策,定期清理掉銀杉周圍的雜樹,并適當疏伐上層喬木“開天窗”,讓更多陽光照射到銀杉幼苗。經過一段時間,這批野外回歸的銀杉幼苗不僅存活率較高,新梢生長量也維持在一個穩定水平。  他們還在不斷突破人工繁育的地理限制。去年10月,張軍和團隊精心挑選了384株人工繁育的銀杉幼苗,移栽到四川都江堰華西亞高山植物園。“以金佛山為原點,銀杉的回歸版圖已延伸至北京、四川都江堰、重慶歌樂山等地,這些‘新移民’不僅擴大了銀杉的分布范圍,更為研究銀杉在不同生境下的適應性提供了寶貴案例。”鄭海峰說。  不過要真正解除銀杉的瀕危狀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野生銀杉群落基本呈島嶼化分布,種群間基因交流幾乎中斷,這種近親繁殖的狀況如果持續下去,子代生存競爭力就會逐漸減弱,因此,銀杉種質資源的保護就顯得尤為重要。  可喜的是,今年5月,金佛山自然保護區建立了國內首個銀杉種質資源圃,保存來自金佛山16個銀杉野生種群及部分外地種群的活體資源,構建起完整的銀杉種質基因庫,將開展銀杉良種資源的保存、繁育以及新品種選育等。

2025-06-23

銀杉人工育苗突破2萬株

2025-06-12

銀杉保護聯盟成立 高效推進“植物大熊貓”保護研究

2025-06-05

我區開展應急救援隊伍森林滅火實操技能培訓

2025-05-22

我區開展2024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

    南川融媒訊(見習記者 王婷婷)5月20日,我區舉辦以“生物多樣性 你我共參與”為主題的“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普及生物多樣性相關知識,倡導公眾積極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  活動當天,區林業局、區生態環境局等部門在鼓樓廣場布展并發放宣傳單,大力普及“野生動植物保護”“森林防火”“收容救護”等方面的知識,通過“一對一”或“一對多”的形式向市民講解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和侵害生物多樣性的嚴重后果,并針對市民提出的知識盲點進行答疑解惑。  “保護生態環境對于我們整個南川,還有全國來講都很重要。”市民張國學說,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環境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可以從多方面去施行。譬如杜絕野外用火、不毀壞森林,不亂采摘野生珍貴藥材等。市民趙娟說,她會教育孩子從小保護瀕危野生動植物,做到愛護大自然的一草一木。  據了解,在近年來破壞生物多樣性案件中,犯案人群主要有兩類,一種是對國家野生動植物保護法缺乏了解,另一種則是了解法律但存在僥幸心理。這些犯案人員因為案件的不同情形,會面臨罰款、拘役、有期徒刑不等的懲罰。  據區林業局工作人員介紹,我區生態資源豐富,特別是金佛山上珍稀動植物種類繁多,如黑葉猴、林麝、大靈貓、小靈貓、銀杉、紅豆杉、光葉珙桐等。但有些人為了利益或口腹之欲,抑或對珍稀動植物缺乏了解,而進行違法捕獵或亂砍亂伐,這嚴重破壞了當地的生物多樣性,不利于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  區林業局工作人員鄭曉嬌說,接下來,該局將加大生物多樣性的宣傳力度,同時對林業違法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如果市民發現身邊有非法侵占林地、亂砍亂伐、違法捕獵野生動物等行為,可撥打電話71647699進行舉報。

2024-05-27

區林業局獲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表彰

    南川融媒訊(記者 李崎君)日前,國務院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應急管理部表彰了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其中區林業局被授予“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先進集體”稱號。  自開展風險普查工作以來,區林業局建立風險普查專項領導小組,引導鄉鎮(街道)、有關單位配備普查專班力量,明確37名普查專業人員及244名普查外業調查人員職責,夯實區、鎮、村“三位一體”普查工作體系;派出3個檢查組分赴基層對其填報的普查數據進行實地核查,對點位遺漏或定位不準等問題及時下達隱患整改通知書16份,把關普查進度和質量。  采購34套無人機和5套“林調通”軟件配發到各鄉鎮(街道)用于定位核準;分3批次對區內普查員開展集中系統培訓,打造專業技術團隊靈活運用“外業精靈”、Arcgis等軟件收集數據,共收集重要火源點9.0932萬條,寺廟、工礦企業、農家樂等其它野外火源點988個,野外火源調查663條,減災能力500條。  在2023年,區林業局創新開發森林火災數字化綜合治理系統,并將森林火災風險普查數據導入,便于對火險火災隱患開展全動態管控,有效提升區森林火災風險隱患治理能力,做到精準預防、精準排查、精準消患。

2024-04-15

區林業局開展森林防火宣傳活動

    南川融媒訊(記者 李崎君)近日,區林業局走進大觀鎮,開展森林防火宣傳活動。  是日,工作人員搭臺設點,向群眾宣傳森林防火的重要意義,講解森林防火安全知識,發放宣傳手冊,以案示警,提高群眾對森林火災的危害和引發森林火災的法律后果的認識。同時,利用宣傳車廣播進行宣傳,盡可能地增加宣傳范圍,讓群眾深刻認識到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強化群眾的森林防火安全意識,形成人人防火的良好氛圍。  “當前正是春耕備耕時節,加之清明節即將到來,林區野外用火將大幅增加,容易因群眾用火不慎引發森林火情火災。”區森林草原火災預防中心主任談文偉表示,3月是森林防火宣傳月,他們會加強森林防火宣傳,進一步提高群眾意識,嚴防森林火災發生。

2024-03-25

區林業局開展“世界野生動植物日”活動

  南川融媒訊(記者 李崎君)3月3日是“世界野生動植物日”。3月1日,區林業局組織文鳳小學學生走進動植物博物館,普及野生動植物保護知識,提高大家的生態保護意識。  “在用手抓過蝴蝶之后,手上會留下一些粉末,這種粉末我們一般稱之為磷粉。”在金佛山世界昆蟲博物園,工作人員從昆蟲的起源、形態構造、生活習性、與人類的關系等方面向孩子們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在這里,孩子們還見到了各式各樣的昆蟲標本,不管是形態各異的蝴蝶還是大小不一的甲蟲,都讓孩子們大開眼界。“看到了平時很多只是聽說卻沒有見過的昆蟲,覺得很有意思。”學生姬雋飛說。  活動中,孩子們還走進金佛山喀斯特地質博物館,詳細了解了銀杉、黑葉猴等當地特色野生動植物的生存繁衍狀況,以及保護野生動植物的重要意義和相關法律法規,對野生動植物的保護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認識。  學生黃靈俊表示,通過參觀了解了很多瀕危物種,回家之后要分享給小伙伴和家人們,讓他們一起參與到保護動物的行動中。

2024-03-11

林麝“亂入”校園救護中心及時救助

  南川融媒訊(見習記者 王婷婷)12月4日,一只林麝溜進了北師大南川實驗學校,該校宿管老師余小鳳發現后聯系了區林業局,并在當天下午4時由重慶市陸生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中心工作人員將其裝籠帶走。  重慶市陸生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中心負責人曾德軍介紹,林麝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經檢查發現,這只林麝沒有外傷,初步推斷是人為原因干涉到它的生活領域,導致它受驚后從圍墻外跳進學校。  我區林麝資源豐富,調查數據顯示,全區大概有70到90只林麝。林麝為了適應野外生存,后肢發達,彈跳能力強,野外奔徙速度快,但是它不耐于長途奔徙,其蹄部能分開且尖銳,就像“小刀”一樣,曾德軍說,他曾在一次救助過程中,被林麝的蹄部劃傷。  在生活中如何區分是否遇到林麝?曾德軍告訴記者,它最突出的特點是在頸部下頜以下有兩條明顯的豎白條,其中,公麝有凸出的獠牙、領地性強,母麝沒有獠牙。林麝一般情況下不襲擊人,但在密閉空間里為了躲避人為捕捉,可能形成攻擊。  “接下來,我們將在救護點觀察它的健康情況,根據它的狀態制定放歸計劃,最終會讓它回歸自然。”曾德軍說,市民在遇到林麝的時候要注意遠離,隨時觀察動靜,不要驚擾,避免傷害。同時及時聯系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中心,由專業人員進行處置。

2023-12-07

快看!野豬家族列隊出游 十口之家其樂融融

2023-08-28

我區“2023清風行動”啟動 嚴懲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

2023-07-31

挖山人變身植綠人

  盧開遠騎著摩托車巡山。(6月18日拍攝)       盧開遠在給林下喂養的土雞投食。     盧開遠開礦時挖成的“癩子”山如今已披上了綠裝成了花果山。  瞿明斌 文\圖  2000年初,盧開遠在興隆鎮金花村承包了40多畝山頭開采石英砂和硅礦,五年時間將曾經一個個綠油油的山頭變成了“癩子”山,植被遭到嚴重破壞,水土流失加劇,山體沉陷坑洼不平。當地老百姓是愛恨交加,愛的是在石英砂廠務工每月能掙幾千塊的收入,恨的是采砂破壞植被后,山洪裹著泥沙“吞食”著一塊塊良田熟土。  “這樣開采下去我將成為罪人。”2005年秋天,盧開遠忍痛關閉石英砂廠,創辦“遠雪農場”栽樹種果復墾還綠,修復被自己毀壞的“綠水青山”。從2005年秋天到2023年夏天,盧開遠在石英砂采空區栽種果樹400余畝1.4萬株,將當年的“癩子”山變成了“花果山”,從挖山人變身植綠人。

2023-07-24

全市密集通道森林草原火災政企聯合應急演練在我區舉行

   南川網訊(記者 王瑩)3月2日,“2023年密集通道森林草原火災政企聯合應急演練”在我區舉行。  本次演練地點位于東城街道黃淦村一處匯集了4條特高壓線路及2條500千伏輸電線路的密集輸電通道,其周邊植被茂密、地形復雜,一旦發生大面積山火將嚴重威脅電網安全運行。演練模擬我區突發森林火災,危及密集輸電通道安全,達到《密集通道森林草原火災應急預案》三級響應標準。  在密集輸電通道聯合防控工作機制運轉指揮下,國網重慶電力與南川區政府組織完成預警預防行動、山火險情先期處置、政企聯動多兵種空地協同滅火、災后設備檢查、應急帶電搶修、響應結束6個階段的應急演練。  據悉,重慶市內最密集的特高壓通道位于我區境內,沿線森林覆蓋率高,通道防山火任務艱巨。國網重慶電力與南川區政府、鄉鎮常態化建立“機制聯建、信息聯享、措施聯動、后勤聯保”四聯機制,與沿線20多個鄉鎮、村社通過支部結對黨建共建,落實“線長、段長、塔長”的三長工作方式,共同維護特高壓密集通道的安全可靠。  副區長金強參加。

2023-03-06

區林業局開展花椒管護培訓

       技術員為椒農開展培訓。 記者 李崎君 攝  南川網訊(記者 李崎君)近日,區林業局到南平鎮開展花椒管護現場培訓。  在玉龍村花椒種植基地,區林業局聘請的技術員現場指導,為椒農講解花椒樹剪枝、施肥、病蟲害防治等知識,并特別針對遭遇干旱后,花椒樹應如何管護以提升來年產量作了培訓。  技術員向啟明介紹,當前花椒管護的要點主要集中在保樹、復壯、搶抓季節上,因受高溫干旱天氣影響,如果管護不到位,有可能造成明年花椒絕收,而及時有效的管護,能夠挽回一半以上的損失。  “最近幾天一直在思考應該怎么管護花椒樹,這場培訓就來了,真是太及時了!”椒農李代春種植了200余畝花椒,他表示,因前段時間干旱原因,約有20%的花椒樹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培訓中講到的管護方法確實很實用,能提高來年的產量,減輕損失,同時也消除了他的焦慮心理。  區林業局退耕辦負責人李明介紹,今年全區約3000畝、30萬株花椒樹枯死,其余花椒樹也有不同程度萎蔫。為把高溫干旱對我區花椒產業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區林業局聘請相關方面的專家,采取集中授課、現場培訓、重點指導等方式,將干旱天氣后花椒樹秋冬季節實用技術送到椒農手中。  此外,區林業局還撥出專項經費為椒農購買生物有機肥,進一步增強花椒樹抗旱、保水、保肥的能力,盡可能替椒農挽回損失,鞏固脫貧攻堅產業成果。  相關鏈接  遭遇干旱后花椒管理技術要點  提前疏枝,集中供應營養,保持通風透光。枝條長度在50厘米以下的,可以直接定桿。枝條只有二三十厘米長的,還需噴施葉面肥或者撒施高氮肥等,增強營養進行提苗。枝條長度在50厘米以上的,只需疏掉下垂及過密的枝條即可。  以預防為主,加強病蟲害的防治。這段時間主要是防止鳳蝶以及夜蛾科害蟲。隨著氣溫下降,蚜蟲、紅蜘蛛也會增多。后期雨水增多,還將誘發銹病,所以一定要提早防治。  如果雨水較少,一定要繼續澆灌。澆水時,要避開高溫時段,盡量選擇在早上或者晚間進行。另外,可在水中加入有機碳肥或是氨基酸,并將除掉的雜草聚攏堆放在樹根周圍,增強保濕防曬作用,降低干旱對花椒的影響。

2022-09-21

區林業局開展花椒管護培訓

2022-09-15

林苗一體化讓一地“多贏”

          基地管理人員正在查看苗木長勢。記者 黎明 攝   南川網訊(記者 黎明)“這些都是楠木和杉木品種,預計10月可以移入大田。”近日,記者走進大觀鎮石橋村4組的重慶林業保障性苗圃南川基地,只見育苗大棚內,一片綠油油的苗木長勢良好。   基地負責人干宇介紹,目前基地育有楠木等8個品種,還建有2000平方米的智能化溫室。該溫室利用科技手段,集控溫、控濕、控光于一體,采用無紡布輕機質育苗材料開展育苗,既能改變土壤質量、減少病蟲害,還能調節濕度。   什么是林苗一體化呢?   干宇介紹,林苗一體化就是在通道綠化、山區生態林建設、村鎮綠化、農田林網等造林綠化中,按照建立苗圃的技術要求,對苗木進行科學密植,使之既達到造林綠化、美化環境的生態效果,又作為綠化苗圃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   “簡單地說,就是一塊地既作種苗基地,又作造林基地,苗子一年四季都可以上山,打破了育苗的季節限制,實現苗木質量數量雙提升。”干宇說,這樣不僅可以很快增加造林地的綠量,又可以實現就地育苗、就地栽植。   林苗一體化破解了造林工作中種苗供不應求、苗木價格高成本高以及外購種苗因長途運輸影響栽植成活率等難題。同時,這種做法也能讓參與的林農得到最大的經濟利益,實現造林綠化的生態、社會和經濟多贏的效果。   干宇介紹,林苗一體化示范基地建設完成后,將達到1168畝規模,除了作為保障性苗圃基地外,該林業示范基地也是市林業局在我區探索建設的森林復合經營試驗示范點。

2022-08-16

進林區 先掃碼

          8月10日,在東城街道肖家溝森林防火檢查站,進入林區車輛人員正在掃碼登記。   為提高群眾森林防火意識,我區對進入林區的車輛人員均要求掃碼登記。截至8月12日,全區設置防火固定檢查站11個,流動檢查卡口70個,掃碼入林點325個。   記者 李崎君 攝

2022-08-15

572株!金佛山野生銀杉數量首次確認

        保護區工作人員對銀杉開展巡護。資料圖片   南川網訊(記者 李彬)在經過4年多時間的艱苦科考后,今年5月,金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布首份《銀杉調查報告》,正式確認保護區內野生銀杉數量為572株,且為每一株銀杉都建立了詳細的生存現狀報告。   銀杉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為我國特有物種。當前全世界野生銀杉成樹不超過2000株,僅分布在廣西、貴州、湖南、重慶四地。金佛山是野生銀杉在地球上的最北界的分布地。自2018年以來,科考人員開始對金佛山的銀杉開展全面調查,詳細尋找統計每一株銀杉的地理坐標、樹徑樹高、氣候土壤,并建立檔案、開展動態評價。   金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程師周洪艷介紹:“銀杉是孑遺植物,保護人員每年都會對銀杉的生長狀況開展現場巡護,同時進行動態觀測記錄。”   經過科學調查,今年5月,金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份《銀杉調查報告》正式發布。報告顯示,保護區共有樹高1米以上野生銀杉572株,其中最大的一株樹高16米、胸徑51.1厘米。這些野生銀杉分布在21個種群中。其中,最多的一個種群有141株,最少的3株。種群與種群之間互無聯系,均為孤立生長狀態。   金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調查監測負責人鐘偉表示,接下來,他們將為572株銀杉建立數據庫,對其生長環境和消長變化進行精準化的管理,讓銀杉在棲息地能更好地繁衍生存。

2022-06-02

區林業局開展農技隨訪活動

        技術員正在培訓椒農。記者 李崎君 攝   南川網訊(記者 李崎君)近日,區林業局到南平鎮向椒農開展送技術送農資活動。   “3~5年的花椒樹大概使用1.5~2.5公斤有機肥,使用時沿著花椒樹的樹冠滴水線挖溝,將有機肥撒在里面后再將土覆蓋回去,達到讓花椒樹充分吸收的效果。”在景秀村花椒種植基地,區林業局技術員針對花椒采收后花椒樹如何利用有機肥進行管護向椒農作了培訓。   技術員顧峻豪介紹,今年我區花椒普遍長勢喜人,而花椒樹在高產的情況下,對土壤營養成分吸收非常大,導致土壤出現貧瘠,因此在花椒采收結束后適當使用有機肥,有利于來年花椒樹持續高產。同時對小花椒樹適當施肥,也可以讓樹長得更快,提前掛果。   “花椒采收后枝條要萌發,合理使用有機肥,能為花椒培育結果枝,使得明年花椒持續增產增收。”區林業局退耕辦負責人李明表示,在花椒采收前開展送農資、送技術活動,目的是為明年花椒豐產打下基礎,區林業局也會持續加強現有產業管護力度,助推鄉村振興。   據悉,從2018年開始,區林業局結合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整合項目資源,加強基礎設施、打藥系統、撫育管護等方面的建設,發展花椒產業,目前全區花椒產業面積有2萬余畝。

2022-05-20

今年我區將完成國土綠化營造林14.8萬畝

     南川網訊(記者 李崎君)近日,記者在永隆山森林公園看到,樹木郁郁蔥蔥,陽光穿過層層疊疊的枝葉,市民行走在步道上,在林間找尋親近自然的快樂。   永隆山變身為市民喜愛的打卡地,得益于我區實施的永隆山城周森林景觀提升工程。該項目以保持原有植被風貌為主,適地適樹針對性地進行間針補闊,補充和點綴常綠、開花、落葉、彩葉植物搭配,達到近自然的景觀效果。   “之前這一帶90%以上都是馬尾松,由于樹木種類單一,森林的自動調節能力下降,抗病蟲害能力也隨之下降。”區林業局生態修復和產業發展科負責人王寄名介紹,近年來,我區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按照“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發展要求,大力實施生態修復。永隆山城周森林景觀提升工程就是一個例子,在不破壞原有生態景觀的前提下,既注重了造林的景觀效果,又通過改善林分結構,在適宜的地塊栽植杜鵑、法國梧桐、紅楓、映山紅等植物,與原有森林配置形成混交彩葉林,不但提高了森林自身防災、抗災的功能,還提升了景觀質量。   今年,區林業局還將結合森林病蟲害防治、森林防火、林業特色產業等完成國土綠化營造林14.8萬畝,增加森林碳匯能力,提升森林質量,同時結合國家儲備林建設,發展森林康養、中藥材種植等林下經濟,進一步提升林農收入。

2022-05-11

區林業局:多形式促花椒產業發展

     南川網訊 近日,區花椒種植專業技術協會送來錦旗感謝區林業局大力支持花椒產業發展。目前,我區基地鮮椒年產量突破175萬公斤,產值超2000萬元。   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啟動以來,區林業局在東城街道、南平鎮等15個鄉鎮(街道)發展九葉青花椒1萬多畝,集中打造示范基地5000畝。近年來,區林業局籌資1100多萬元,協調區農業農村、水利、殘聯等部門幫扶資金1000余萬元,補助椒農種苗造林費、撫育管護費560萬元,建成烘干設備30套,安裝打藥系統22套,修建產業路48公里、排水溝24公里、蓄水池169口,改良土壤2000多畝,同時組織開展技術培訓、外出考察、現場交流13次。   目前,全區20個退耕還林花椒產業基地絕大多數實現盈利,防病治蟲、鮮椒烘烤等全部機械化,基本實現旱澇保收。   (許興友)

2022-05-07

區林業局:開展保護野生動植物主題宣傳

  南川網訊(記者 李佳遙)4月19日,區林業局在花山公園開展保護野生動植物主題宣傳,向市民講解保護野生動植物、維護生物多樣性等科普知識及相關法律法規。   據介紹,我區現有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黑鸛、金雕云豹、黑葉猴、林麝等;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大靈貓、小靈貓、紅腹錦雞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銀杉、銀杏、珙桐、紅豆杉、麻栗坡兜蘭等。非法收購、運輸、出售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規定,以非法經營罪處罰;涉及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條規定,以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以及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制品罪從重處罰。如果市民發現亂捕、濫獵、亂采、濫挖、非法經營野生動植物等不法行為,可以撥打電話71646119舉報。   近年來,隨著我區生態環境持續向好,野生動物種群及數量迅速增長,野豬、獼猴等啃食農林作物致損案件增多,為兼顧保護野生動物與保障受害人合法權益,今年,區林業局通過公開競標選定保險機構承保陸生野生動物致害政府救助責任保險。   該保險對象為我區轄區范圍內,因陸生野生動物導致人員傷亡事故、農作物和經濟作物、養殖業、農業生產設施設備、森林幼苗、房屋及附屬設施等損失的,承保機構將在接到報案通知后5分鐘內作出響應,在5個工作日內定責定險,15個工作日內完成賠付。

2022-04-22

全市強化森林經營推進國家儲備林建設工作座談會在我區召開

       南川網訊(記者 梁向紅)12月7日,全市強化森林經營推進國家儲備林建設工作座談會在我區召開。   重慶市林業局、重慶市林投公司、各區縣林業局現場參觀樂村林場森林經營試點項目。據介紹,2020年,我區樂村林場被國家林草局列入全國森林經營試點單位之一。作為重慶市唯一入選單位,樂村林場堅持生態優先、規劃引領,有機結合儲備林建設,先后實施了低效林改造200余畝,森林撫育近200畝,建設森林步道2.25公里,全面推進森林可持續經營。   今年,區政府與市林投公司正式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并入股,將重點培育珍稀樹種、大徑級用材林,發展林下經濟和森林康養產業,目前已完成1.9萬畝國家儲備林建設。

2021-12-10

我區開展2021年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活動

         市民正在觀看野生動物宣傳展板。 記者 李崎君 攝   南川網訊(記者 李崎君)11月23日,我區開展2021年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活動。   “野生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野生動物資源安全,關系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這是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圖鑒,大家不能非法捕獵野生動物,如有發現非法捕獵和販賣行為,請及時和我們聯系……”在鼓樓廣場,區林業局工作人員向市民講解野生動物保護、維護生物多樣性及生態安全的重要意義。   活動現場,工作人員還通過發放倡議書、設置宣傳展板、展示野生動物標本、講解野生動物知識等方式,向市民宣傳野生動物保護相關法律知識,同時號召市民從自己做起,不濫捕濫殺野生動物,與野生動物和諧共處。   “每年10月、11月野生動物即將進入冬眠,冬眠之前為備食期,野生動物活動頻繁。”區林業行政執法支隊支隊長張浩表示,接下來他們將到全區各鄉鎮重點林區開展保護工作,并通過張貼標語、懸掛橫幅、發放宣傳資料等多種形式,傳播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發動群眾積極參與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引導群眾自覺摒棄、堅決抵制濫食野生動物陋習,提高群眾生態保護意識。

2021-11-25

今年我區成功繁育22只小林麝

    南川網訊(記者 李彬 通訊員 張承露)野生林麝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也是珍貴藥材麝香的唯一來源,要實現科研利用與野外保護的平衡,只能通過人工繁育來擴大它們的數量。今年,我區共有22只小林麝成功繁育,是20多年來繁育數量最多的一年。   在重慶市藥物種植研究所,今年新出生的小林麝集中在一個區域內精心養育。這其中,有6對是雙胞胎。專家介紹,小林麝出生時,因消化功能未發育成熟,而母麝又存在棄子現象,導致剛出生的小林麝在一周內的死亡率較高。小林麝身體狀況要到一個月后才逐漸穩定,三個月后完全穩定。   重慶市藥物種植研究所藥用動物研究中心主任曾德軍說:“三個月后,林麝的身體狀況和生命態勢也會越來越好。今年所內新生的22只小林麝能夠保證全部存活。”   林麝可以分泌麝香,屬珍貴瀕危物種,而野生林麝因為數量極為稀少,已被列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為了保護野生資源,我區從1999年開始建立林麝人工種群,既為野外放歸作準備,也為科研利用提供生物資源樣本。今年是二十多年來林麝繁育數量最多的一年,到現在,我區人工繁育的林麝總數量已達到134只。

2021-11-08

今明兩年全區將開展石漠化綜合治理7.3萬畝

     南川網訊(記者 梁向紅)10月13日,區林業局開展2021年長江中上游巖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培訓。今明兩年全區將開展石漠化綜合治理73400畝。   興隆鎮是我區退化林修復的重點區域,該鎮金星社區5組的一片退化林,因受病蟲害、自然災害影響,導致林分提前衰退、生態防護功能退化,難以自然更新修復。目前,區林業局通過人工修復方式進行撫育、林地清理和補植,伐除林中枯死木、瀕死木、風倒木和弱勢木等,清除林中雜草、藤刺、蕨類等,并補植闊葉樹種,助力形成針闊混交,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區林業局生態修復和產業發展科負責人王寄名介紹,退化林修復主要采用林冠下補植修復和帶狀采伐更新的建設方式進行修復。目前,已經完成了撫育、清林等工序,現正抓住秋冬植樹造林的時節開展補植,預計在今年12月前完成補植工作。   “通過集中培訓,使各鄉鎮街道和施工單位熟練掌握技術、規程,保質保量完成綜合治理,后續我們還將對項目建設進度、建設質量、績效完成等方面進行嚴格管控。”王寄名說。   據了解,本次長江中上游巖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項目共涉及面積73400畝,其中實施退化林修復43400畝,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10000畝,實施封山育林20000畝;涉及白沙鎮、大觀鎮、東城街道、古花鎮、合溪鎮、南城街道、太平場鎮、頭渡鎮、西城街道、興隆鎮、大有鎮、德隆鎮、金山鎮、山王坪鎮、水江鎮、楠竹山鎮等16個鄉鎮(街道)及金佛山林場、林木良種場、樂村林場3個林場。通過退化林修復、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封山育林等治理措施,逐步恢復受損自然生態系統。

2021-10-19

我區開展森林防火區野外用火專項治理

  進入秋冬季節,野外農事用火增多。這段時間,區林業局、公安局、生態環境局等多部門,通過聯合開展森林防火區 違規野外用火專項治理執法行動,嚴控野外用火。 在南城街道萬隆村,執法人員發現距離林地不遠處,有村民正在燒雜草和秸稈,執法組迅速趕到現場,制止了村民行為,并把火撲滅。 【同期聲  區森林草原火災預防中心主任 談文偉:我們南川區劃定的森林防火區 是在林地及林地邊緣100米范圍內 在此區域 如果說未經審批隨意用火的話 就違反了森林防火條例第25條的規定 那么依據森林防火條例第50條的規定 我們將對 違反行為人進行200元以上 3000元以下的罰款。】 據了解,我區是全國一級森林火險區,根據近10年來森林火災發生的規律分析,百分之六十的森林火災都是由違規農事用火引發。當前正值秋收時節,農民野外燒雜草、燒秸稈、燒灰積肥的情況較為普遍,野外用火不僅容易引發火災,還會對空氣造成污染、破壞森林生態系統。 【同期聲  區森林草原火災預防中心主任 談文偉:在此我們呼吁廣大市民朋友 不要隨意野外違規用火 如發現違規用火 行為 和森林火災發生的 請及時撥打報警電話71646119】

2021-10-12

我區開展野外用火專項治理

     南川網訊(記者 梁向紅)9月27日~10月10日,區林業局、區公安局、區應急管理局、區生態環境局、區農業農村委、區城市管理局等單位聯合開展森林防火區違規野外用火專項治理執法行動。   9月27日下午5:30,聯合執法組沿著南城街道萬隆村林農交錯地帶巡查發現,萬隆村4組的一處山坡上有村民在焚燒雜草和秸稈,執法組迅速趕到現場制止并將火撲滅,同時對村民進行教育。   據區森林草原火災預防中心主任談文偉介紹,我區是全國一級森林火險區,森林防火壓力重,從近10年森林火災發生的規律分析,60%的森林火災是由違規農事用火引發。當前正值秋收時節,農民野外燒雜草、秸稈以及燒灰積肥的情況十分普遍,特別是在森林防火區內開展農事用火,容易引發森林火災,威脅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與森林生態資源安全。   “每年的1月1日至5月10日、7月10日至10月10日,是我區的森林防火期,距離林地及林地邊緣100米范圍內區域屬于森林防火區,禁止隨意野外用火。在此期間,禁止在森林防火區燒田埂、燒雜草、燒秸稈、燒灰積肥、燒垃圾、燒墾開荒等農事用火。未經批準擅自野外用火,將按照《森林防火條例》進行處罰。”談文偉說。   據介紹,9月27日至10月10日,區林業局、區公安局、區應急管理局、區生態環境局、區農業農村委、區城市管理局組成的聯合執法組,分成三個小組,對我區城周森林屏障區域和高速公路沿線可視范圍森林防火區開展巡查,對違法違規農事用火行為進行依法打擊,對違規者按照《森林防火條例》,處以2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罰款。   “我們呼吁并倡導廣大市民朋友,不要違規野外用火,如果發現違規野外用火行為和森林火災,請及時撥打報警電話71646119,共同做好森林防火工作。”談文偉說。

2021-10-12

我區安裝130個森林防火太陽能語音宣傳桿

  南川網訊(記者 袁治衛)“您已進入重點防火區域,請不要攜帶易燃易爆物品,進入林區嚴禁吸煙,嚴防森林火災。”9月26日,從城區駕車到永隆山,清晰的提示音從安裝在永隆山各個路口的橘紅色太陽能語音宣傳桿上傳出,提醒每個進入林區的人注意防范森林火災。   區森林草原火災預防中心主任談文偉介紹,太陽能語音宣傳桿實行紅外線感應,感應距離為10米,語音傳播范圍大于30米,一旦進入感應區內,就將自動播放森林防火語音警示。目前,永隆山上已安裝15個太陽能語音宣傳桿,實現了進入林區主要路口全覆蓋。   “過去,防火宣傳依靠張貼標語、發放宣傳單、拉橫幅,方式傳統。如今,在多個林區路口、景區,我們安裝了森林防火太陽能語音宣傳桿,及時提醒來往人員注意防火,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談文偉介紹,太陽能語音宣傳桿通過太陽能循環供電,針對進山人員進行語音提醒,既生態環保,又方便有效,可以隨時充當護林員的角色,對進入林區的人員做到點對點、面對面地語音宣傳,大大提升了森林防火工作效率、節約人力成本,有效提高人們護林防火的意識,還可以在亂捕亂獵、亂砍濫伐、公共安全等源頭管控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目前,我區已在山王坪、樂村、金佛山等林區重點區域安裝了130個太陽能語音宣傳桿。

2021-10-12

區林業局 管護技術送到筍林

        李明正在對筍農進行管護培訓。 記者 李崎君 攝   南川網訊(記者 李崎君)9月26日,在合溪鎮草壩村,區林業局退耕辦負責人、方竹筍產業重慶市科技特派員李明跟隨筍農一邊采筍一邊開展管護培訓。   “留了竹母沒有,多寬的距離留一個?”“留了的,大概3米左右。”“留寬了,1米多就要留一個。”在和筍農盧天學的交流中,李明發現他留的竹母間距過大,當即告訴他正確的方法。   “你們要采筍徑1厘米、長度10厘米,筍徑2厘米、長度20厘米的,這樣的竹筍最好最嫩,對于筍徑較大的竹筍就不要采了,留作竹母。”李明說,采筍時一定要注意保留竹母,每畝要保留300個左右,留養好的竹母不但可以調整竹林結構,還可以更合理地利用竹林內光、水、溫、肥等資源,達到穩產高產。   “老吳,你的竹林密度太大了,六七年的老竹都還有。”在看到筍農吳仕倫的竹林后,李明告訴他,竹林的密度大并不是好事,密度太大,每根竹子吸收的養分就不足,而且5年以上的老竹不但不會再產筍,反而還會吸收養分,所以要砍除老竹,每畝竹林保留1000~1200根方竹為宜。   李明告訴記者,金佛山的筍林平均畝產能到250公斤以上,但合溪的筍林畝產還不足100公斤。究其原因,是因為金山、頭渡的筍農接觸方竹筍多年,有些家庭甚至是兩三代人都在從事相關職業,深知方竹筍應該如何開采、培育、管護,而合溪的筍農普遍接觸時間較短,只知如何開采,在竹筍的培育和竹林的管護技術上還不太全面,也導致合溪的方竹筍畝產低、經營水平低。   “金山、頭渡的采筍期大概是8月初到9月中旬,合溪因為海拔、日照、氣候的原因,采筍時間在9月中旬到10月中旬,整個方竹筍的鮮筍期就從45天左右延長到80天左右,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這個優勢,把南川方竹筍的品牌打得更響。”等到采筍結束后,李明打算將合溪的筍農集中起來授課,通過幻燈片和實地講解的方式把方竹筍管護技術更細致地教給筍農,幫助筍林增產、筍農增收。

2021-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