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化職中開展校園開放日活動
發布時間:2021-06-21 09:38:38 來源:南川網
新聞摘要:      學生在工業機器人實訓室開展實訓。    隆化職中3D打印技術應用專業學生在學習3D打印。 
     

 

  學生在工業機器人實訓室開展實訓。

  

 

  隆化職中3D打印技術應用專業學生在學習3D打印。

  

 

  汽修專業學生在隆職·遠恒汽修生產性實訓基地了解汽車結構。記者 喻梵 攝

  日前,隆化職中開展校園開放日活動,邀請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學生家長、市民入校參觀該校養老護理實訓室、服裝生產加工中心、MPS實訓室、機電一體化實訓室、電氣動培訓室、京東校園館等實訓基地和校史館、黨建陣地等場所,觀看學校“十三五”成果展,了解隆化職中在教學發展中的專業性與深耕性。

  深化管理體系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文化是一個學校的靈魂。”隆化職中副校長程國建表示,隆化職中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既注重向學生傳授技術,又強調學生職業素養發展,不斷加強具有職業教育特點,又符合隆職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

  在課程體系設置中,學校強化文化基礎素質和公共素養,通過“半軍事化”管理模式,鍛煉學生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的精神。在課堂上,則從規范課堂教學常規、改革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手段入手,打造激情課堂、有效課堂、高效課堂,著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職業能力。同時,該校在專業課開展“理實一體化”課堂教學改革,公共基礎課以“為專業課教學服務、為學生終身發展服務”為理念,公共素質課則圍繞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

  靈活多樣的育人路徑,讓隆化職中成為教育領域的“思考者”“革新者”。如今,隆化職中的探究和實踐已具備成果價值,創新了中職學校的教學模式,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意識,提高學生崗位適應能力,驅動了學校辦學水平的整體提升。

  健全辦學體系,拓寬服務區域產業發展空間

  招生難、校企合作難、就業準入執行難……這些都是制約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瓶頸,探索破解“瓶頸”的對策,是加快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的當務之急。近年來,隆化職中把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作為人才培養的“關鍵幀”,以整改促規范,以專業鑄特色,以質量求發展,落實教學中心地位,強化學生四個關鍵能力培養,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打響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攻堅戰”。

  為提升服務南川產業發展,學校多次深入園區調研需求情況,對接產業優化專業結構,開設工業機器人、物聯網、模具制造技術、化工等專業;與博賽集團、南商集團等30余家區內企業深度合作,組建“博賽班”“戴斯班”等訂單班級8個,與博西家電集團、格力集團等市內外75家大型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實訓基地73個,面向社會引進凡高模具、遠恒汽修廠、陸陸陸車行、康僑服飾、鉑佳酒店等5家企業,校企共建隆職·模具、隆職·汽修、隆職·服飾、隆職·酒店等4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打造集生產、經營、實訓于一體的產教融合基地,定員定崗式為企業培養技術技能人才,學生就業率達100%

  學校還牽頭組建重慶市金佛山職教集團,聯合川、渝、湘、黔、青等省市科研單位、本科院校、高職學院、中職學校和多家企業搭建起跨區域、跨行業的職業教育聯合體。同時,啟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程,公開招募優質企業,共建隆職旅游、隆職汽修、隆職駕訓、隆職機械加工等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

  “校地聯動、四方協同”共育格桑花開

  近年來,學校承擔重慶市對口幫扶青海省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項目,開設了內地西藏中職班,定點招收青海省玉樹州藏族學生。與西南大學西南民族教育與心理研究中心及青海省玉樹州教育部門、青海省玉樹州八一職業技術學校合作,構建了內地西藏中職班“校地聯動、四方協同”培養模式,培養了一批批“用得上、留得住、下得去”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畢業于隆化職中內地西藏中職班的學生俄金洛桑家住青海省玉樹州囊謙縣鄉達鎮多昌村幫達隊,由于家庭貧困,他曾經面臨失學的窘境。隆化職中開辦內地西藏中職班,實行對口招生,改變了他的命運。如今,俄金洛桑就業于青海省玉樹州囊謙縣城中區中心幼兒園,月薪6500元。

  在隆化職中,像俄金洛桑這樣因就讀內地西藏中職班而改變命運的藏族學生不在少數。

  制定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模式,是使學生從課堂和書本知識走向就業和職業崗位的重要橋梁。隆化職中開辦內地西藏中職班打出的第二張“關鍵牌”,就是與高校、生源地職校、生源地“四方協同”,聯合制定多個辦學制度,并明確了“夯實專業基礎知識、強化核心專業技能、拓展專業核心素養”的“三元融合”培養目標,為構建“校地聯動、四方協同”人才培養模式勾畫出更為清晰、更為具體的“施工圖”。

  教育合力的形成,助推隆化職中在師資建設、專業設置、課程設置、管理模式、幫扶關愛、活動開展、科研發展、學生學習和生活習慣等環節發力,致力于提升教育質量,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