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鎮中心校將非遺文化融入課堂,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之美。記者 羅苑瑜 攝
■ 記者 羅苑瑜
11月23日,漫步在初冬時節的大有鎮中心校,蔥蘢的大樹和漂亮的教學樓相映成趣,校園里處處是歡聲笑語,處處是文化氣息。
近年來,該校始終緊抓“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以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中心,結合學校“童蒙養正 大有作為”辦學理念,深入推進文明校園創建。春華秋實,文明已成為校園里一道亮麗的風景。
深耕校園文化建設
大有鎮中心校位于大有鎮集鎮一隅。還未走進校園,文明符號已映入眼簾。
在孩子們上學的必經之路上,“會做人、會學習、會健體、會實踐、會生活”15個大字在校園外的圍墻上,用浮雕的形式,鐫刻著學校對孩子們的寄語,并用文字進行了詮釋。來到學校大門處,高揚的門框乍看像一頂博士帽,細看又如張開雙翼的小鳥。
該校德育負責人萬小勤說,該校是一所山區寄宿制學校,校園既是孩子們學習的樂園,也是生活的家園。
該校充分利用校園做文章,用文化賦予建筑靈魂。不僅打造了三個遞進式的樓道文化,結合讀書角創設開放式書吧,還建設了文涵廊和養正亭兩個標志性區域,讓校園內處處都有文化的符號,用文明涵養校園的每個角落。
深化德育工作思路
中午12時30分,紅領巾廣播站準時響起。這周的主題是“學會感恩、受益一生”,紅領巾播報員分享了關于感恩的故事。
紅領巾廣播站是大有鎮中心校堅持了多年的德育教育品牌。該校積極引導孩子爭當紅領巾播報員,每周二是主題播報,周四是紅色小故事分享,通過廣播的形式,為全校師生傳達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知識。
萬小勤說,近年來,該校堅持立德樹人的方針,全面落實“四有八為”德育課程創建,將德育工作與課堂教學相融合。大有鎮正是非遺文化大有山歌的發祥地。為了傳統文化代代相傳,讓學生牢記故鄉之情,該校將大有山歌作為校本課程進行開發,讓學生在感知傳統文化的同時,深化德育工作效果。與此同時,該校還充分利用升旗儀式、紅領巾廣播站、少先隊主題活動、讀書征文、志愿服務等教育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禮儀教育和傳統文化教育,促進學生文明素養的養成和提高。
激發學生主人翁意識
在大有鎮中心校,班班都有責任區、人人都是小主人,每個學生都要參與校園建設和管理。
中午12時,孩子們結束了上午的學習時光,開始自由活動??扇昙?2)班的學生們卻有的提著水桶、有的拿著抹布,朝著校園各個角落走去,開始打掃衛生。孩子們打掃的動作很利索,一點不生疏。
“我們給孩子樹立小主人意識,劃分了‘班級衛生責任區’,讓孩子們利用課余時間主動參與勞動,從而學會自我管理。”萬小勤說。
今年10月,學校召開了一年一度的少代會,邀請少先隊員代表針對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學生最迫切、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入手,向學校建言獻策。在本次少代會上,學校就充分采納學生意見,設立了失物招領箱,方便學生們將撿到的東西集中統一到一個地方,丟失物品的學生也可以第一時間去那里找回。
萬小勤說,學校積極倡導學生參與學校管理,從而提高學生主人翁意識,學會熱愛生活,提高文明素養。大有鎮中心校將學生習慣養成從學習、生活的點滴入手,為學生未來成長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