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4日,在區人民醫院鉑金鳥巢小區核酸采集點,市民登記做核酸檢測。 記者 李崎君 攝
區人民醫院PCR檢測室,檢測師在開展樣本檢測工作。 記者 李崎君 攝
南川網訊(記者 李崎君)11月2日,區疾控中心發布疫情防控緊急提醒,疫情重點地區和中高風險地區來南返南人員及時開展健康排查。當天下午起,10月22日以來從市外、主城區以及有確診病例區縣返南來南人員自發前往各核酸檢測點進行核酸檢測,自我排查,共同筑牢疫情防控防線。
“鼻子做過手術沒有?”“有點難受,堅持一下,不要怕。”11月4日晚8點,在區人民醫院鉑金鳥巢小區核酸采集點,該院護士馮小煉“全副武裝”手拿棉簽,有序為市民進行核酸采樣。標本采集、封裝、消毒、放入轉運箱、再次消毒。同樣的操作,馮小煉每天要做數百次,對這個與病毒“面對面”接觸的工作早已習以為常。“近幾天前來做核酸檢測的市民陸續增多,我們現在實行3班倒,24小時開展核酸采樣服務。我是16:00來接的班,現在已經采了差不多200人次。”馮小煉說,作為一名疫情防控的醫務工作者,把核酸檢測工作做好,是他們的責任。
出示行程碼、測量體溫、登記、采樣……在區中醫醫院,工作人員將待檢測市民按10人一組進行分組,分批到檢測點有序采樣。
現場負責人告訴記者,核酸采樣看似簡單,但是需要工作人員有嫻熟的技術和足夠的耐心、毅力。有些市民在核酸采樣時有畏懼心理,為了保證采樣到位,工作人員要耐心地為其作解釋,并快速、準確地完成采樣。
前方在不停地進行核酸采樣,“幕后工作室”的檢驗師也沒有休息。夜幕下的區人民醫院PCR檢測室依舊燈火通明,檢測師們在緊張有序地開展樣本檢測工作。
防護服、口罩、醫用手套、護目鏡……這是醫學檢驗科PCR檢測室工作人員每次“作戰”的標配。在實驗室內,檢測機器不停機,工作人員身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24小時輪番上陣。“采集、前處理、檢測,分析擴增曲線、得出分析結論,從標本進入PCR檢測室,2~2.5小時能夠得出結果。”醫學檢測科工作人員楊瀟說,檢測過程看起來簡單,其實每一步操作都要小心翼翼。
“我們科室30多名工作人員實行輪班連軸轉,大家都加班加點,放棄休息時間,連續奮戰。”醫學檢驗科主任汪文明說,近期疫情形勢復雜,來醫院愿檢盡檢人群增多,工作量成倍增加,為了提高檢測速度和質量,工作人員都會主動加班,力爭盡快為市民提供準確的檢測報告。
晚上10點多,PCR檢測室新得出一批檢測結果,工作人員立即將數據上傳到各大平臺,平臺再匹配到個人渝康碼。市民隨后在微信小程序、支付寶渝康碼等平臺上就能查詢到自己的檢測結果。
夜深人靜,很多人都已經入睡,而核酸檢測采集人員、采樣運送人員、檢測科檢驗師,這些奮戰在一線的白衣戰士還在和新冠病毒賽跑,晝夜不停歇堅守在工作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