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重慶市教書育人楷模梁勇:傾其熱愛 桃李芬芳
發布時間:2021-09-13 08:56:55 來源:南川網
新聞摘要:     梁勇在輔導學生學習。記者 梁向紅 攝  ■ 記者 梁向紅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
  

  梁勇在輔導學生學習。記者 梁向紅 攝

  ■ 記者 梁向紅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他來自水江樂村,一個偏遠的山區,通過勤奮努力的學習,走出大山成為一名人民教師。他懷著滿腔熱愛投身家鄉教育事業,從教24年,像父親一樣關心關愛學生,帶領一批又一批孩子踏上知識改變命運的道路。他是水江中學教師梁勇,重慶市教書育人楷模。

  回歸母校潛心教學

  1997年,梁勇從師范學院畢業后,回到自己的母校水江中學,成為一名高中物理老師。

  物理作為高中比較枯燥乏味的科目,學生一旦沒有學習興趣,很可能產生厭學情緒。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學好物理,他認真鉆研教材,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在他的教材上,密密麻麻地寫滿了筆記,用不同顏色的記號筆勾畫著重難點。每次備課,他都會帶著問題思考,教材為什么要這樣寫,怎樣才能讓學生理解知識點,如何把這些知識點與生活密切結合,讓學生加深理解,學有所用。

  “老師所教、學生所學都源于教材、始于生活,生活在變,每次看教材都會有不一樣的感悟和收獲。所以,我注重去讀懂編者意圖,梳理教材的邏輯順序,結合學生的認知,開展教學。”梁勇說。

  學生黃小敏說:“每當我們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梁老師都會認真給我們梳理重點難點,他會把教材上的知識與生活相聯系,讓我們明白書上的知識點如何運用于實際生活中,我們很喜歡他的課。”

  在擔任物理教研組組長期間,梁勇還帶領教研組教師鉆研業務,探討新課程改革,推進教育教學理念,發揮學科帶頭人作用,不斷提升學校物理教學質量。

  “梁老師經常來聽我們的課,我們不足的地方,他會及時指出來,每次教研或備課,他都會分享他的教學經驗,對于年輕老師來說,常常有很大的收獲。”新教師周俸夷說。

  教學相伴亦師亦友

  水江中學大部分學生是住校生。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作為班主任的梁勇,以學校為家,每天起早貪黑,把時間留給學生。這樣的日子,他堅持了24年,也因此對班上每個學生的家庭、學習、生活情況都如數家珍。

  在四川上大學的周洪軍,每次放假回來都會來看看梁老師,和他擺談近期的生活、學習情況。對于周洪軍來說,梁勇亦師亦友。

  周洪軍曾是梁勇高2018級班上的一名學生。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周洪軍自覺性差,不愛學習。但梁勇卻發現,周洪軍雖然成績不好,但卻有組織能力。鑒于他這個優點,梁勇鼓勵他擔任班干部,力圖從行為習慣上對他進行教育和管理。

  “周洪軍很聰明,他不是學不好,只是不想學,所以我要盡力去教育引導他。”梁勇說,通過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周洪軍開始轉變學習態度,也非常信任梁勇。每當遇到學習和生活上的問題,都會主動找梁勇聊天,兩人后來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在高考中,周洪軍順利考上本科,進入大學學習。

  “高中這三年,是他們人生中重要的三年,我能教給他們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做人的道理。當他們以后回想起高中這幾年,是美好的,會覺得自己的努力是值得的。”梁勇說。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勇叔,我們愛你!高2021級1班。”這是高2021級孩子們寫給梁勇的話,雖然簡短,但卻飽含著孩子們對老師深切的愛。梁勇平時與學生打成一片,大家都喜歡叫他“勇叔”。

  “去到大學后,依然要努力,堅持鍛煉,積極參加學?;顒樱蠋熛嘈拍銢]問題。”看到自己的學生將遠離家鄉,到新的城市求學,“勇叔”又像老父親一樣千叮萬囑。

  今年,他的學生周興垍考上鄭州大學,在周興垍即將去大學報到前,他再一次上門家訪。誰曾想,正是幾年前的一次家訪,改變了周興垍的命運。

  當時,周興垍考上高中后,成績卻直線下滑。梁勇發現了周興垍的異常后,主動找周興垍談話,得知她有了不想上學的想法。

  梁勇立即利用休息時間家訪。在這次家訪中,梁勇了解了周興垍家的實際困難,也明白了她不想上學的原因。

  回校后,梁勇立即向學校申請,通過減免學費、生活補助等方式盡全力幫助周興垍。他還常常利用課余時間,找周興垍談心,鼓勵她不要有心理負擔,有學校和老師的幫助,一定能渡過難關。

  “梁老師是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如果沒有他的幫助,我很難走出心理困境,很感激遇到這樣一位好老師,讓我的人生充滿了希望。”周興垍說。

  24年從教,梁勇一直堅守在母校水江中學,教過的學生很多都考上了大學,走出了大山。曾經,梁勇也有到城區學校工作的機會,但經過再三考慮后,他都放棄了。

  “做教育首先要熱愛教育,才甘心做教育。對于母校,我有很深的感情,希望帶領更多的農村孩子,通過努力改變命運。”梁勇說,看到孩子們健康成長,他就感到很幸福。

  桃李無言,下自成蹊。梁勇對教書育人充滿了熱愛,又以愛感染了一屆又一屆的學生,讓愛在水江中學沉淀了24年,而這份愛還會一直延續,幫助更多大山的孩子走出大山,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