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勞動特色課程——織布
陽光勞動探究課程——蔬菜種植
“陽光勞動周”勞動技能比賽——包餃子
“陽光勞動周”勞動技能比賽——釘紐扣
近年來,隆化一小以《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為指導,將勞動教育與學校實際相融合。
學校積極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勞動教育模式,創新體制機制,設計開展陽光勞動特色課程、陽光勞動活動課程、陽光勞動探究課程。同時,努力做到家庭勞動教育日常化、學校勞動教育規范化、社會勞動教育多樣化,共同畫好新時代勞動教育同心圓。
齊抓共管、多方協同的育人格局,讓隆化一小的勞動教育不僅“雙腳扎進泥土里”,更讓“頭腦跟上新時代”,為學生成長賦能,走出一條特色教育發展之路。
“五育”并舉 培養愛勞動的“陽光少年”
鏡頭:體育課程的“繩彩飛揚”、音樂課程的“管弦樂”“合唱”、科學課程的“編程”“機器人”“創客空間”、勞動課程的“烘焙”“扎染”“織布”……翻開隆化一小的校本特色課程列表,無不被其豐富性和多元化打動。從中亦可窺見學校基于學科課程素養,深挖教材中的德育、智育、美育、體育、勞動教育育人點,讓“五育”融合進課堂積極探索與嘗試。
解讀:新時代的勞動教育“新”在何處?它不僅僅是學習勞動技術,也不僅僅是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的補充,而是全面育人的重要抓手。
擁有138年辦學歷史的隆化一小,悠久的歷史不僅沒有禁錮學校的辦學思路,反而化作濃烈的教育熱情和厚重的教育智慧。
學校始終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樹立全面的教學質量觀,打破“五育”邊界壁壘、打通內在聯系,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致力于真正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
與此同時,隆化一小深諳勞動教育在“五育”并舉中占據的權重地位,以及勞動的獨特育人價值曾經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如今備受重視的發展趨勢。全校上下一致認為,勞動教育需要結合新時代發展要求,堅持“五育”并舉、“四化”育人,才能實現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的育人目標。
探索新時期勞動教育、勞動素養的新內涵以及勞動課程開發與實踐的新路徑迫在眉睫。學校積極探索以活動作為引領載體來融合“五育”,統整主題教育活動,開展“陽光勞動競技周”“創造節實踐體驗周”“勞動作品展示周”等系列活動,在體驗、實踐中實現“五育”融合;構建與實施校本特色課程群落化,解決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的學科育人的問題。
各類基于“五育”融合的新型教學實踐,不僅滿足了學生個性化成長與全面發展的需要,也讓學校開啟并開好了新時代勞動教育這門“必修課”。
課題引領 探索以勞育人實踐路徑
鏡頭:3月,春播之際,隆化一小“陽光勞動探究課程”中的蔬菜種植活動拉開帷幕。在校園內打造出的“開心農場”“陽光農場”“幸福農場”里,孩子們團結互助、分工明確,在家長種植顧問的指導下,從選種、播種、除草,到探究記錄蔬菜的生長周期、生長習性、管理要點……在勞動中迎接屬于自己的收獲。
4月,隆化一小首屆“陽光勞動周”順利舉行。在這項隸屬于日常生活勞動的“陽光勞動活動課程”中,學校通過“唱勞動歌謠”“展勞動主播”“聽勞模故事”“享職業美好”“比勞動技能”五大活動,讓孩子們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勞動精神在孩子們心底生根發芽,向陽而生。
解讀:隆化一小素來堅持“科研興校”。從新時代小學生勞動素養提升需求出發,學校依托地域資源,結合校情學情,成功申報重慶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重點課題“基于小學生勞動素養提升的校本課程開發與實踐”,并開發出陽光勞動特色課程、陽光勞動活動課程、陽光勞動探究課程三大課程體系等系列工作,有序推進課題研究。
據三大特色課程牽頭教師介紹,陽光勞動特色課程主要是以豐富的輔助活動培養學生勞動興趣,開發潛能;陽光勞動活動課程是通過服務性勞動、生產勞動、日常生活勞動等主題活動的開展,讓孩子樂于實踐,提升勞動素養;陽光勞動探究課程則是通過種植活動,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識。
為加強勞動教育,實現新突破,學校還探索“動手+體驗+成果”的學校勞動育人實踐體系。優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結構,確保每周一節勞動課時;每年有針對性地學會1項至2項生活技能;低年級注重圍繞勞動意識的啟蒙,學習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勞動樂趣;中高年級注重圍繞衛生、勞動習慣養成,適當參加校內外公益勞動,學會與他人合作勞動,體會到勞動光榮。
與此同時,學校更有效聯合家校社三方力量促進勞動教育開展,將教育資源利用最大化,收獲了最優的育人價值。
“四化”育人 把準勞動教育育人導向
鏡頭:5月,隆化一小組織四至六年級學生開展了“職業體驗享美好”實踐活動。孩子們或走進社區當起了小小志愿者,或來到醫院成為“醫生”“護士”,更在稅務宣傳員、超市銷售員、餐館服務員、保潔工人等諸多崗位上干得有板有眼。深深體會到各行各業的美好和不易后,孩子們把活動感悟寫進了《職業體驗享美好》實踐表,最后全校共評出了96名優秀職業體驗師。
解讀:這是隆化一小在實施勞動教育過程中,始終堅持“四化”原則的一次生動實踐。
據介紹,學校以“基于小學生勞動素養提升的校本課程開發與實踐”課題為引領,在充分落實“堅持勞動課程校本化”“堅持勞動課堂特色化”的同時,“堅持勞動實踐序列化”,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3月“我是小小志愿者”、4月“美麗田園采茶忙”、5月“職業體驗享美好”、10月“我是創意巧巧手”等實踐活動,并結合實際開拓更多實踐途徑,使學校勞動教育的內涵得以開掘,得以豐富;“堅持勞動評價多元化”,建立勞動素養評價結果的長期記錄機制,設計制作《勞動實踐活動手冊》,將勞動素養評價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建構起以勞動教育發展學生勞動素養為核心,通過自己評、伙伴評、家長評、老師評相結合的“一核四翼”多元化評價方式,充分發揮勞動教育評價的激勵與導向功能,保障勞動教育價值目標的實現。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如今,隆化一小勞動教育已形成了一系列精品課程和特色課程,開發出近30門校本課程,其中10余門校本課程在全國、市、區分別獲一、二等獎。
在學校看來,大到創造力的發掘,小到生活常識的累積,勞動教育是為學生導入正確價值觀和養成良好勞動習慣的過程,是教育學生對知識躬身修行、用實踐丈量世界。只有把準勞動教育育人導向,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繼續傳承優秀傳統,實施創新教育,才有助于隆化一小學子成長為美德、智慧、健康、優雅、創造特質的“陽光少年”。
陳明鑫、劉霞/文 隆化一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