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主動對接相關部門、用地單位,為企業排憂解難。

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編制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助推鄉村振興。
今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開局之年。按照我區聚焦工業提質、旅游升級、鄉村振興、城市提升“四個重點”,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把保障各類項目用地需求作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
科學規劃 做好規劃銜接保障
今年以來,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通過拓展用地發展空間、統籌調配規劃空間指標、優化建設用地布局等方式,做好規劃銜接保障。
一方面加快區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以雙評價和雙評估為基礎,摸清區位條件優越、生態環境優良、文化旅游資源豐富、空間發展潛力充足的資源本底,為構建“一區一帶兩片”區域空間格局和“城依景、景融鄉、鄉伴城”的空間分布提供理論依據,合理統籌“三線”劃定,為后期爭取更大的建設用地空間打下良好基礎。
另一方面用好用活國土空間規劃批準前的過渡政策。國土空間規劃尚未獲得批準,全市總規無調整先例,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積極爭取率先在全市開展城鄉總規和土規修改工作。已編制完成《南川區城鄉總體規劃(2015-2035年)2020年局部修改方案》《南川區南城街道等25個鄉鎮(街道)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局部修改》,保障了良瑜、昌達貨運物流園等重點項目的順利推進,局部修改方案已上報市政府待獲批。
“項目建設是經濟發展的‘牛鼻子’,牽住了這個‘牛鼻子’,就能走活發展一盤棋,贏得發展主動權。”基于這種認識,該局主動介入,合理選址。把用地保障服務提前至招商引資環節,主動對接相關部門、用地單位,建立溝通協調機制,為項目選址反復推敲,確保迅速落地,為企業排憂解難。
用活政策 疏通項目用地“堵點”
目前,工業園區南平組團鴻路鋼構三期項目建設如火如荼。
為保障項目用地,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創新服務保障模式,為該項目提供“保姆式”審批服務,在后續服務上,建立“全面負責全程跟蹤”的工作機制,對項目方提出的意見第一時間研究反饋。
“我們緊扣重大項目建設用地需求,提前介入、全程跟蹤,急事快辦、繁事簡辦,確保每個項目不因用地問題受到影響。”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按照“分類保障用地、多爭計劃指標”的思路,該局通過綜合使用計劃指標、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指標、地票、地票副本、存量建設用地等途徑,在解決用地需求的同時節約用地成本。
對基礎設施、公共設施用地,通過爭取計劃指標或地票副本報批新增建設用地;對經營性用地,通過指導業主購買地票或使用地票配給指標報批新增建設用地;對農產品加工、鄉村旅游接待的經營性用地,通過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指標報批新增建設用地,擬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方式保障用地。
按照《土地管理法》(修正案)施行后過渡期征地報批的要求,完成現狀調查、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由區政府發布《擬征地公告》,與擬征收土地三分之二以上的土地所有權人和使用權人簽訂補償、安置協議后方可開展用地報批。新法實施后的征地補償安置政策即將出臺,企業大多持觀望態度,加大了協議簽訂的難度,為此,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多措并舉,在保障項目用地的同時,確保新舊政策平穩過渡。
發揮“店小二”服務精神,進一步提高審批效率。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提出,要加強項目“全鏈條”服務保障,充分利用我區“多規合一”業務協同平臺,牽頭有關單位提前介入和指導項目前期論證工作,助推項目后續順利落地建設。
在政務大廳開設“綠色專窗”,提供業務咨詢和進件服務。指定專人負責與建設單位“一對一”銜接,全程跟蹤服務。對規劃資源服務保障舉措落實情況進行“線上+線下”全程監督,確保項目快速推進和落地建設。
狠抓服務 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
走進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用途管制科辦公室,能看見一摞摞堆積如山的用地報批資料和鋪滿墻壁的一張張重點項目用地報批進度表,表上用紅、藍、黑等不同顏色對項目報批進度作了詳細標記。
“我們對重點項目采取‘掛圖作戰’的辦法,將項目的推進流程掛在墻上,一目了然。”該科負責人指著項目“工作推進圖”說。
為盡快獲得市政府用地批復,該局通過專題培訓、建群交流、主動對接等方式,構建相互交流信息平臺,實現信息共享,問題共商。該局主要領導、分管領導通過現場調研,實地了解用地需求與布局情況。在項目調規階段提前介入,指導業主準備報批資料,同步對接征收中心發布擬征地公告、簽訂雙2/3協議,為征地報批節約黃金時間。
同時,該局落實專人采取“一對一服務項目、人盯人銜接報件、天對天追蹤進度”的方式,及時跟蹤申報資料審查進展情況,及時處理審批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最大限度縮短報批時間。對資料齊備、資金到位,符合辦理條件的項目,3個工作日報送區政府審核;區政府審核通過后3個工作日內報市局審查。市政府審批后,一周內取回用地批復。
截至目前,該局共辦理各類建設用地33宗26475畝,已獲批4宗520畝,已上報待獲批11宗863畝。對全區所有建設項目,只要用地符合土規、符合產業政策、供地政策、業主單位有資金,堅決保障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