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課堂要質量
發布時間:2021-03-22 09:37:40 來源:南川網
新聞摘要:   向課堂要質量  ——區教委全面推進課堂改革    開展學校課堂教學改革實踐研究培訓。 記者
  向課堂要質量

  ——區教委全面推進課堂改革

  

 

  開展學校課堂教學改革實踐研究培訓。 記者 梁向紅 攝

  今年是我區作為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發展中學課改實驗示范區的第一年,區教委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發展中心南川課改示范區三年工作規劃(2020—2023年)》,結合《南川課改實驗示范區2020年工作要點》文件精神,圍繞全區“新時代立德樹人區域實踐范式研究”這一重大項目,以“基于標準的教學”為抓手,大力推進區域課改,課堂改革取得成效。

  學生成為課堂主角

  3月16日,隆化一小五年級(2)班的課堂上十分熱鬧,同學們正在激烈地開展分組討論。討論結束后,同學們四人一組上臺分別展講學習成果,臺下的同學則對他們的展講提出疑問,然后在老師的帶領下一同解決問題。

  事實上,在我區南川中學、道南中學、東勝中學等學校,學生小組討論學習、上臺展示學習成果的形式已經成為課堂常態,將原來以老師教學為主轉變為以學生為主的課堂形式。

  今年是我區成為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發展中心南川課改示范區的第一年,區教委統籌推進課堂教學改革,一是構建新型教學關系,堅持以生為本、以學為本,把課堂、學習、思維還給學生,關注學生真實學習,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二是改進教與學的方式,創新教學手段,促進課堂信息化,注重因材施教,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學習,克服“滿堂灌”“滿堂鬧”現象,促進學生發展;三是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環節,努力實現課堂教學科學性、藝術性、人文性的有機統一,注重教學評的一致性,追求高效課堂;四是執行教學常規要求,優化教學過程,落實教學常規,開放常規課堂,關注課堂觀察,確保課堂教學規范有序。

  教學教研成為常態

  “在課改推進工作中,我們會定期開展教研活動,每周開展備課活動,通過個人備課、集體研討、完善設計、備足課堂資源5個環節實施集體備課,不斷提高課堂效率。”南川中學初中數學老師唐賢介紹。

  “學校在推進課改過程中從試水課、研討課、新教師見面課再到人人開放課堂的‘轉轉課’,根據范式課堂觀察量表開展針對性的課堂觀察,讓教師深入領會范式理念,學習探討操作環節。”隆化一小副校長蔣明權說。

  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在課堂改革過程中,教師教學能力不斷提高,課堂互學成為常態。區教委重視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緊緊圍繞“基于標準的教學”,由進修校及教科所加強新課程、新教材、新課標、新方法、新技術等培訓,加強新教師、新校長、教學管理干部、骨干教師高端人才培養對象的培訓,積極爭取適合我區的國培項目。對學校自主設計并申報與課堂變革相關的且能輻射片區或全區的培訓項目,予以評審并給予經費支持。同時,組織開展學科教學技能大賽,選送優秀教師參加重慶市課堂競賽。開展課堂考評暨校級干部聽評課大賽、現場課競賽、聽評課大賽等,不斷促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

  各校因地制宜推進課改

  在課堂改革過程中,隆化六小構建“禮讓三分·先學先導”課堂范式,倡導相互尊重的教學關系,把時間讓給學生,把主體還給課堂,通過“聯連看、對對碰、泡泡堂”三個教學環節,“分步分層分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拓展創新的能力。

  道南中學構建“悟道高效課堂”教學范式,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問題引導和情感感悟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獲得知識與能力、情感與素養的提升,從而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善行”人才。

  東勝中學打造以“先學后導、自主合作、情景探究、能力提升”為宗旨的“品悅課堂”范式,精心設計了“品標、品問、悅展、悅溫、綜評”五個課堂環節,將知識問題化,將問題能力化,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截至目前,全區66所學校抓住教學改革的“牛鼻子”,強化課堂主陣地作用,通過積極學習、不斷探索,形成了對課堂教學比較成熟的理論認識,并根據經驗總結提煉出了適合本校實際的課堂教學范式,以規范教學方式,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質量。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