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業園區龍巖組團記者 喻梵 攝

東街項目記者 任前蔚 攝

建設中的良瑜國際養生谷項目 記者 任前蔚 攝
記者 黎明
作為服務全區經濟建設的重要職能部門之一,2020年,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攻堅克難,采取有效措施,在創新服務方式、提高審批效率、提升服務質量上下足功夫,全區項目用地指標得到有力保障,為加快我區經濟發展提供堅強的土地要素保障,為打造良好營商環境注入強大動力。
強化土地供應 全力提高用地保障
2020年5月13日,我區舉行招商引資項目“云簽約”,鴻路鋼構集團投資20億元,打造鴻路(南川)綠色建筑產業園(三期)項目,擬占地600畝,建設生產性廠房面積約30萬平方米,并建設物流配套基地,成立裝配式建筑開發公司等。土地保障擺在眼前,在該項目建設工作中,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工作人員,加快對鴻路鋼構等項目用地相關手續的辦理,加快項目建設進程。
項目快建設、經濟大發展,必須強化要素保障。
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以圍繞“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服務水平”為主題,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效率,主動服務用地企業。為用地企業搭建了更好的服務平臺,強化項目保障。
該局在重點項目上開通綠色通道,在用地預審、報批、征收、供應、登記等環節,實行用地時序優先、程序簡化、并聯推進,堅持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努力解決項目投資及開工遇到的國土難題,為重點項目建設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服務。
堅持走訪服務制度,每月不少于1次深入企業現場辦公,了解企業的困難和需求,幫助企業解決好實際困難。同時,加強用地指導、建議、提醒等,引導企業合法合規高效利用土地,推動營造規范有序、誠實守信的營商環境。
2020年新土地管理法施行,縮小了征地范圍,延長了用地報批時間。為項目用地不受政策調整影響,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掛圖作戰保障項目用地。
明確任務,形成合力,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帶頭落實、業務科室具體承辦、相關科室(單位)形成合力的工作格局。用地單位落實專人,主動對接區級相關部門,積極準備報批資料,及時籌集報件資金;相關區級部門主動參與,及時出具用地報批所需資料,為順利完成用地報批奠定基礎。
一宗一策,精準服務,為提高用地報批效率,落實業務能力強的工作人員對項目進行全程服務,每周主動對接兩次,找準每個項目存在的具體問題,細化報批所需資料清單,與用地單位一起,逐宗明確任務清單、落實主體和時間節點,形成“多方聯動、合力推進”的良好局面。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為30個市級、133個區級重大項目開辟“綠色通道”,實施專人專班、提前介入、簡化程序、高效服務。
掛圖作戰,狠抓落實,為抓住國家建設用地審批權下放試點政策契機,相關業務科室開啟“掛圖作戰”模式,將正在開展用地報批的項目上墻公示,細化到報批資料提供時間、存在問題、解決方案等,做好圖表化推進、精細化管理、精準化落實。同時,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審批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為項目建設提供堅強有力的自然資源要素保障。
2020年以來,在全市土地供應因疫情影響有所下降的情況下,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強化項目用地報批,獲批用地29宗、面積9264畝,超額完成全年任務。
做好土地儲備 土地出讓收入創新高
“土能生萬物,地能長黃金。”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著力做好土地儲備工作,2020年新增儲備土地3114畝,整治土地2350畝,出讓土地3033畝,均提前超額完成全年任務,其中,土地出讓面積創下2012年以來歷史新高。
“項目建設,土地先行,我們全力做好項目用地供給,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說。2020年,該局在項目用地保障上不斷加強與各開發平臺、部門的對接,加大項目開、竣工督查和存量土地盤活力度,為我區項目推進提供有力保障。
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根據土地整治進度及市場需求,大力保障項目建設用地。已成功出讓工業園區龍巖組團、工業園區南平組團,東街棚改項目、花山公園地下停車場等重點項目地塊。
我區提前謀劃、超前服務,在征地統籌費標準調整前,為渝湘高鐵、渝湘復線高速等13個項目加急辦理用地報批,共為項目節省征地統籌費近4.4億元。
與此同時,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強化土地供后監管,推進土地資源節約集約。處置批而未供土地面積1530畝,劃撥土地903畝,超額完成閑置土地處置315畝目標任務,收取劃撥土地價款3.16億元,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面積持續減少。
堅持精細化服務 保障民生實事項目
2020年,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積極爭取對接,強化主動服務,優先保障民生實事項目,全力為民生項目加快建設提供堅實的規劃自然資源保障。
提前介入對接,盡早開展前期工作,提前對接項目牽頭單位,核實項目用地需求,積極做好配合前期論證工作,指導用地單位科學選址。完成商貿物流園區停車場等民生項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工作,為道南小學、水江鎮中心校運動場擴建等民生項目做好選址選線工作,為民生實事順利推進打好了基礎。
積極爭取跟蹤,全力保障用地需求,采取“一對一服務項目、人盯人銜接報件、天對天追蹤進度”的方式,提前指導用地單位準備報批資料,實時跟蹤進展,最大限度縮短報批時間。截至目前,已獲市政府批準隆化八小旁道路、金華公園和道路等28宗建設用地、面積9246畝,民生實事項目建設用地實現應保盡保。
開通綠色通道,全力提升審批時效,將民生項目納入綠色通道,在空間規劃、土地供應、方案審查、產權登記等環節上,實行特事特辦、急事快辦,有效提速項目實施進度,確保建設任務順利完成。截至目前,組織召開專家咨詢、評審會8次,審查棚戶區改造等民生實事項目方案設計11個;為花山公園停車場項目、東金華五人制足球場項目等民生實事項目核發用地規劃許可證2件,為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核發工程規劃許可證24件、國有土地危舊房改造核發工程規劃許可證4件。
創新工作方式,持續優化政務服務,大力推行“不見面登記”“馬上辦、即時辦、優先辦、預約辦”等系列便民服務措施,為群眾辦理各類不動產登記63896件,為208家企業開通“綠色通道”辦理不動產土地房屋抵押類業務,為行動不便的特殊服務對象提供預約上門服務80次,提供延時服務148次,服務對象滿意度進一步提升。
成績來之不易,發展勢頭彌足珍貴。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2020年新版《土地管理法》的施行,原來的“點狀征地”政策被取消。下一步,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將按照全市統一部署,開展入市前期所涉及的規劃編制工作。
強化土地供應,保障項目建設需求。嚴格臨時用地管理,建立用地會審機制,嚴格審核臨時用地是否存在占用基本農田、未批先用、非法開采等違法占地行為。建立信息化監管體系,對批準的臨時用地范圍、用途、復墾驗收和后期利用情況進行全時段、全周期監測。
做好土地整治、基礎設施配套等供地前期工作,優先安排成熟區域優質地塊出讓,確保土地出讓有序高效推進。按照2021年供地計劃,擬供應國有建設用地419.7公頃,計劃土地價款入庫29億元。作為本次林地定級和基準地價制定3個試點區之一,率先開展自然資源公示地價體系建設。
實施精準服務,大力提升項目用地、辦證便利度,暢通服務企業“最后一公里”,為我區同城化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貢獻更多的國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