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 者 劉曉娟
實習生 冉妲子
近年來,區教委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創新實踐奮力打造“課堂教學主渠道+實踐活動主載體”的融合式青少年普法教育,扎實推進青少年普法教育向縱深發展。日前,區教委在全國“七五”普法先進表彰中獲評2016—2020年“全國普法工作先進單位”。
整合力量 建設普法陣地隊伍
法治副校長在學校開展憲法知識講座、普及憲法知識,講解校園暴力,教育學生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合法權益……在我區,每個學校都有一名這樣的法治副校長。
據區教委行政審批法制科工作人員陳麗媛介紹,近年來,我區不間斷在教育系統內選拔思想素質好、具有律師資格或通過國家司法考試的人員,組建教育“律師團”,目前成員已達21名,全覆蓋配齊全區中小學、公民辦幼兒園法律顧問和法治副校長,主要負責指導協助學校處理涉法涉訴事務,督導學校民主管理,承擔教育系統法律知識命題、考試等工作,協助教育行政執法培訓。
在區教委統籌下,教育“律師團”結合區內法治案例編寫了《學生傷害案例評析與安全管理實務點睛》,通過“案情回放”“評析反思”“相關法條”等欄目,為法治課堂提供了鮮活的案例,拓寬法治教育的載體和途徑,為中小學法治教育提供專業指導。教育“律師團”為我區教育系統法治工作提供了堅強智力支撐,成為南川教育的“義務兵”“智囊團”“護衛隊”。
與此同時,從2007年起,我區聯合區委政法委等多部門每兩年開展一次區級依法治校示范校、示范園評估工作,切實發揮“依法治校示范校”的示范作用,堅持16年不間斷開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創建評比,建成市級依法治校示范校(示范園)12所、區級39所。
拓寬載體 抓牢課堂教學主渠道
課堂是學生的主陣地。近年來,區教委充分發揮法治教育學校主陣地、課堂主渠道作用,堅持德法并舉,嚴格貫徹《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主持編寫了《學生傷害案例評析與安全管理實務點睛》,編寫并公開出版全市區縣第一本地方法治教材《青少年普法教育讀本》,并把法治課納入課程計劃,中小學開足每月2課時。
南川中學的《學生成人禮》、道南中學的《模擬法庭》、北師大南川附校的《樂善小法官》……各個學校開展法治校本課程研究,如今這樣的法治校本課程已成為全區中小學校法治宣傳教育的校本讀本典范,同時在各學科課堂中滲透法治教育,利用《青少年普法教育讀本》《道德與法治》《法治教育》等課本及遠程教育資源中的“小小律師”“預防青少年犯罪”等內容,將法治教育內容落實到各學科課程的教育目標之中。
“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極大地延展了部編教材內容,豐富了實踐形式,受到學生、教師和家長的好評,收到‘隨課潛入心,普法細無聲’的效果。”陳麗媛說。
不僅如此,各學校還綜合采用情景模擬、故事教學、角色扮演、案例研討、法治辯論等多種教學方法,注重學生法治思維能力的培養。圍繞大綱,立足課堂,扎實開展一年一屆的中小學法治優質課競賽,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水平。
豐富形式 營造學法、知法、守法濃厚氛圍
在位于大觀鎮的重慶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里,每個月都有學生在這里開展法治實踐教育。通過理論與實踐結合,讓學生在體驗中了解法治與生活的緊密關系。
該基地是全市區縣唯一的市級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已建成普法大講堂、安全與應急體驗中心兩大主題場館,開發了為“憲”發聲、“憲”在出發、“民法典伴我同行”法治教育課程3門,利用“法治大講堂”“憲法儀式廳”等常態化對參訓青少年學生開展法治培訓,全年接待學生10萬余人次。
我區還多形式廣泛開展法治宣傳活動,每年年初,區教委聯合區委政法委、區人民檢察院等部門統籌安排我區教育系統年度“法治進校園”活動,由各學校法治副校長、關工委法宣團、檢察院“莎姐”團隊、司法局法治宣講員、教育律師團等深入學校開展法治專題講座。
同時,組織開展“五個一”、“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青少年學生“學憲法講憲法”演講比賽和知識競賽、民法典知識競賽等,掀起全區教育系統民法典學習宣傳熱潮。2021年,組織全區中小學生積極參加“憲法小衛士”行動計劃,7萬余名中小學生參加網上憲法知識學習考試,參測率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