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網訊(記者 黎明 實習生 李苗)腳下的這塊土地歸什么地類?是不是基本農田?它在生態紅線范圍內嗎?它在自然資源保護區范圍內嗎……
以前,農村群眾搞建設,要到區規劃部門申請專業人員到現場勘察、測繪等一系列操作,費時費力。
“以后群眾通過‘國土調查云’APP,就可查詢土地權屬、生態紅線、基本農田等自然資源管理數據,做到及時避讓保護紅線,避免因選址錯誤產生不必要的損失。”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調查登記科相關負責人介紹。
據介紹,農村群眾使用的土地大多是存量的集體建設用地,分布呈現出小散的特點,往往和農用地穿插交錯,專業人員不到現場勘察、測繪,真定不準能不能用。但勘察、測繪一方面要花測繪費,另一方面基層國土所身兼多項職責,群眾辦事要排隊。
如果勘察出擬用地不是建設用地,便白白浪費了時間和金錢,效率不高。現在,有了“國土調查云”,群眾用手機定位即可初步判斷出擬用地的規劃、地類情況,再根據情況申請勘察、測繪,群眾跑腿少了,既給辦事群眾減負,又可節省時間,還可以促進農村閑散土地的挖掘和利用。
據介紹,“國土調查云”APP是服務國土調查和自然資源管理工作的一款手機應用軟件,具有土地調查、基本農田、土地規劃、遙感影像和自然保護區等信息實時查詢服務功能。
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利用“國土調查云”APP開展自然資源本地資源的社會化服務。群眾在農村建房以及設施農用地、養殖業、農業結構調整等鄉村建設開展前,可通過自定義范圍、步行定位區域、輸入紅線坐標等方式,查詢土地權屬、生態紅線、基本農田等自然資源管理數據,以及歷年來各類地類變化等。
據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調查登記科工作人員介紹,目前,該局正在對“國土調查云”APP軟件進行宣傳和推廣,將于8月中旬完成微信掃描登錄,于8月底完成華為應用商城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