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艷紅領巾 鮮紅成長路
——我區七項活動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今年,我區以“鮮艷紅領巾 鮮紅成長路”為主題,持續加強青少年“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學習教育,把黨史學習教育和“四史”宣傳教育貫穿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廣泛開展“紅領巾·小課堂”“紅領巾·小影院”“紅領巾·小樂團”“紅領巾·小班會”“紅領巾·小展臺”“紅領巾·小能手”“紅領巾·小志愿”的“七小”活動,讓全區廣大青少年每月聽一個黨史故事、看一部黨史電影、會一首黨史歌曲、開一次黨史班會、畫一幅黨史手抄報,每年觀一場黨史展覽、創建一批“紅巖精神示范班”“周恩來班”等主題班隊。
這段時間以來,我區各中小學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讓學生在接受黨史教育過程中,厚植愛黨愛國情懷,引導青少年聽黨話、跟黨走,幫助廣大青少年自覺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紅領巾·小課堂——
讓信念在這里萌芽
“向著勝利勇敢前進,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5月28日,隆化四小五年級學生的思政課上,嘹亮的歌聲在教室久久回蕩。
根據課程安排,該節課的主題是“中國共產黨發展歷程”,學習的主要內容分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井岡山道路、社會主義建設曲折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等9個章節。
課堂上,老師用“PPT+現場演說”的方式,把孩子們帶入了中國共產黨艱苦奮斗的歷史時期,讓孩子們了解中國共產黨是如何帶領人民迎來解放,一步步創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一代代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怕犧牲、無私奉獻奮斗出來的,我們一定要加倍珍惜、好好學習,將來做一個對祖國對社會有用的人。”五年級(4)班學生王秋宇說,這節思政課讓他受益匪淺,對黨和國家的熱愛之情油然而生,自己長大后也要努力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據了解,在“鮮艷紅領巾 鮮紅成長路”主題活動中,隆化四小結合學校道德法治教育課程,將黨史知識學習融入到日常教學中,啟動了“講好百年黨史·上好思政大課”主題教育活動。
為上好思政大課,該校以年級分組成立了6個“百年黨史”授課團隊,每三周組織一次集體備課,由組長帶領老師學習黨史,分析學情,確定教學方法和教學措施,確定課時計劃。授課教師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按要求指定教案。
為了檢驗學生黨史學習成果,該校每學期末組織一次競賽測評,一年級每班抽取兩名學生,其余年級每班3名學生,舉辦“百年輝煌路 百人答黨史”知識競賽活動,根據競賽結果評出“學習黨史小標兵”。
截至目前,該校已完成“新中國史解讀”“輝煌歲月100載”“中國共產黨發展歷程”三個主題學習,接下來,還將進行“重溫紅色經典故事”“紅旗高高飄揚”等主題學習。
記者 羅苑瑜
紅領巾·小影院——
在愛國主義影片里收獲滿滿正能量
“現在才知道,邱少云心中永遠重復著那句話‘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暴露目標’的深刻含義,因為他知道紀律大于一切,事關戰斗勝敗,事關500多名戰友的生命……”
這是隆化五小五年級七班學生江珈穎在學校組織觀看《最可愛的人》后,寫下電影觀后感的一句話。
通過觀影,她知道了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感人故事,認識了邱少云、楊根思、黃繼光、王海、張桃芳等革命先烈,明白了如今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隆化五小融入學校德育教育全過程,在“鮮艷紅領巾 鮮紅成長路”系列主題教育活動中,開展“紅領巾·小影院”活動,引導學生“感知黨恩 感悟國強”。
隆化五小少先隊大隊輔導員談濤介紹,該校開展“紅領巾·小影院”活動有六個特點:
好影片我來選,從“紅領巾·小影院”開播第一天起,“紅領巾小主人”以尋找身邊的榜樣為核心,每位同學通過“小手拉大手”方式和父母共同搜集、觀看好影片,在每周班隊會上通過自薦投票方式,每學期選3~5部黨史電影,進行班級播放。
好影片我來說,每個學生觀看完電影,都會講講一講電影,告訴大家哪一個環節觸動到了他的心靈。
好影片我來評,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對電影里事件的理解和感想,以辯論形式進行觀影討論。
好影片我來唱,以班級自選歌曲為主,學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紅星歌》等,讓一首首老歌傳唱在新時代紅領巾身邊。
好影片我來演,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模仿電影的情節、人物、語言動作,讓影片教育意義逐步深化。
好影片我來畫,舉辦觀影繪畫比賽,讓學生再現電影場景,或繪畫愛國主題,加深學生愛國情懷。
“除此之外,學校校門LED大屏每天滾動播放黨史影片,每半月更換一部優秀黨史影片。”談濤說,該校通過調動學生、老師、家長的積極性,把觀看紅色影片作為有力抓手,促進學生黨史學習教育,從小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記者 袁治衛
紅領巾·小樂團——
堅定青年學子的文化自信
“一送(里格)紅軍(介支個)下了山,秋雨(里格)綿綿(介支個)秋風寒……”5月26日午休結束后,南川中學初二年級的教室里,傳出了革命歌曲《十送紅軍》歌聲。
今年,該校以“鮮艷紅領巾 鮮紅成長路”主題活動為載體開展的“紅領巾·小樂團”主題活動,各班級分別組建了一支小樂團,在音樂課和每天午休后傳唱革命歌曲,用歌聲表達愛黨愛國之情。
“革命歌曲傳唱是傳承革命精神的形式之一,而音樂是學校美育教育內容之一,學校將傳承紅色革命精神融入到學校美育工作中,以‘美育+黨史學習’多種形式傳承革命精神。”該校德育主任梁鵬說。
今年在南川中學的校園文化藝術節里,該校圍繞“知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主題,以黨的百年奮進史為主線,分成“憶·崢嶸歲月(黨的成立至新中國建立)”“追·日新月異(新中國建立至黨的十八大)”“贊·盛世華章”(黨的十八大至今)三個篇章,采用命主題、命形式的方式,展現黨的百年奮進史。
節目編排上也分年級分階段進行了細化,以更好地展現學生對黨的百年奮進史的理解和內化。如:初一年級以合唱為主;初二年級以詩朗誦為主;高一年級以舞臺情景劇為主題;高二年級以舞蹈為主。
同時,該校以“教會、勤練、常展”推進“美育+黨史學習”教學。教師結合學科特色,將黨史教育內容融入到音樂、美術等美育課程中;學生則以學生社團、合唱團、舞蹈團等為載體,開展常態化練習;學校通過藝術節才藝比賽、朗誦比賽、手抄報比賽等活動,進行成果展示。
梁鵬說,以“美育+黨史學習”的方式,加強學生的美育培養,在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過程中進一步堅定青年學子的文化自信,讓黨史教育以更具體、更有力的方式入腦入心。
記者 劉曉娟
紅領巾·小班會——
讓革命精神代代傳
5月26日,道南中學高二(8)班同學們來到烈士墓前開展黨史教育主題班會,緬懷革命先烈,學習和繼承革命精神。
當天的班會主題是“憶烈士繼承傳統,學黨史牢記使命”,歷史老師張思嘉為同學們講述南川黨組織的建立和革命過程,以及南川英烈的故事。通過回顧南川的革命歷史,大家了解了南川的革命英雄,懷著對革命先烈無限的崇敬和哀思,同學們在團旗前重溫入團誓詞。
“在烈士墓前重溫入團誓詞,聆聽南川革命故事,是一次難忘的學習經歷。我們這一代的學生,要學習革命先烈不怕困難、艱苦奮斗的精神,努力拼搏。”學生黃剛說。
“紅領巾·小班會”是我區“鮮艷紅領巾 鮮紅成長路”主題活動之一,通過每月開展一次黨史學習教育主題班會(團課、隊課),用莊嚴的儀式,讓廣大青少年立志在黨的關懷下與祖國共成長、做小小追夢人。
道南中學在4月啟動黨史學習教育主題班會,先后在全校入團積極分子中開展“知黨史 感黨恩 跟黨走”的團課學習,在各班開展“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主題團課,充分發揮南川區現有黨史教育陣地作用,帶領同學們回顧歷史,講述革命斗爭、改革開放以及進入新時代以來取得的輝煌成就。
道南中學團委副書記吳杰玉介紹,主題團課最大的特點是莊嚴的儀式,每一次團課,都會有合唱團歌、重溫入團誓詞等環節,通過莊嚴的儀式,激發同學們的愛國情感,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自覺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下一步,該校還將舉行“黨史教育紅領巾 團隊課比賽”,讓參賽老師在比賽中促成長,也讓觀摩老師能明確一堂規范的團隊課的形式,讓學生接受更深刻的黨史教育,激發青少年愛黨愛國的深厚情懷,引導青少年聽黨話、跟黨走。
記者 梁向紅
紅領巾·小展臺——
黨史故事“聲”入人心
感受紅色印跡,聆聽紅色故事。近日,隆化一小學生來到第二野戰軍司令部劉鄧首長南川駐地舊址,開啟了一段難忘的研學之旅。
“這里曾是劉伯承、鄧小平爺爺經過南川時住過的地方。”活動現場,該校小蘿卜頭紅色講解員蘭雯茜,結合現場展出的圖畫和展板,向同學們講述劉鄧大軍解放南川時發生的故事,回顧當年那段光輝燦爛的歷史。
1949年11月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劉鄧首長指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一部進入南川縣城,和平解放南川。同年12月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司令部移駐重慶,路經南川,劉鄧等首長在南川城區天主堂住宿,察看城區情況。當他們看到縣城完整地保存下來,電廠發電、商店營業、人民安居樂業時,非常高興,稱贊南川地下黨組織的工作做得不錯。
聽了這段革命故事,同學們心潮澎湃。
“通過這次活動,我知道如今的幸福生活多么來之不易,也知道南川是如何解放的,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永遠銘記這段光輝歷史,長大后為祖國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該校學生李珈奇激動地說。
該校少先隊大隊輔導員劉霞介紹,該校在“鮮艷紅領巾 鮮紅成長路”主題活動中,充分借助區內外愛國教育基地,開展紅色研學教育,積極引導全校學生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讓學生了解黨的光輝歷史、感悟黨的初心使命、領會黨的創新理論、傳承黨的紅色基因。
劉霞說,選擇愛國教育基地開展研學,就是利用各地展出的文字資料和物件,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革命的力量,尋到紅色的印記。同時,在研學前老師會帶領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等方式,對研學基地進行全方位了解,做足研學前的功課。研學中,通過紅色故事的學習,讓學生接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研學結束后,再查閱資料,對研學中的疑惑補充完善。
此外,該校還組建了一支全部由共產黨員教師組成的輔導員講解隊伍,從學校選拔10名優秀少先隊員組成紅領巾講解員隊伍,先由講解員集中學習黨史知識,再向身邊老師、同學廣泛傳播,起到由點及面的效果。同時,在校內開設紅色故事展覽,營造濃厚學習氛圍。
記者 羅苑瑜
紅領巾·小能手——
翰墨飄香書黨史
松元猶染宮袍濕,巖壑常沾翰墨香。走進隆化三小,一座由毛筆、硯臺、宣紙構成的雕塑映入眼簾。
行走在校園里,王羲之的塑像,《蘭亭序》的碑刻,展示出一代書圣的風采;書法墻,集歷代書法大家的作品,或磅礴大氣,或飄逸灑脫,或清秀俊美,裝點了美麗的校園;教室、辦公室、走廊、書法陳列室,一幅幅裝裱精美的師生書法作品散發出濃郁的墨香氣息,浸潤著校園。
隆化三小是重慶市書法藝術特色學校,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根據全區“鮮艷紅領巾·鮮紅成長路”系列主題活動,該校結合學校特色課程“墨香課程”,開展了“紅領巾·小能手”系列主題活動,培養書法小能手。
5月25日,一場“百人現場書法展演”在該校舉行,同學們揮毫潑墨,字形正倚交錯,大大小小,開開合合,線條粗細變化明顯,跌宕有致,可見同學們平日訓練功夫。
“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同學們寫的書法作品有魯迅的《自題小像》,也有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憶秦娥·婁山關》等,革命詩詞躍然紙上,或筆走龍蛇,或鐵畫銀鉤,或美女簪花。
據介紹,隆化三小在每月雙周開設書法課,學生在書法校本課程、美術課程以及課后延時服務的社團活動時間段,由專職任課教師指導,一、二年級為硬筆,三到六年級則軟硬筆兼顧,結合黨史學習教育以及課堂學習內容,讓學生通過書法展示出來,并在當周選取部分優秀作品進行展示。
隆化三小書法教師蘇代倫介紹,學生要寫得一手好字,必須要經常練習,通過開課為學生提供書法練習平臺,同時在練習中加入革命詩詞等內容,讓學生接受紅色文化熏陶,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和正確的價值觀。記者 袁治衛
紅領巾·小志愿——
播下一顆“雷鋒精神”種子
“叔叔,紅燈不能闖,黃燈也要停下來等喲。”5月26日,在位于北環路與隆化大道交叉路口的紅綠燈人行道上,幾名身穿紅色小馬甲的小志愿者在勸導行人文明過馬路。
這是北師大南川附校開展“紅領巾·小志愿”——“陪你等紅燈”文明行志愿服務活動。
在“鮮艷紅領巾 鮮紅成長路”主題活動中,該校依托學校“樂善天使在行動”志愿服務活動品牌,大力弘揚“學習雷鋒、幫助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務理念,扎實開展“紅領巾·小志愿”主題活動。
近年來,該校以“1名黨員+3名團員+N名少先隊員+N名家長”的模式組建了9支樂善志愿服務隊,以黨員帶團員帶隊員的方式,開展志愿服務。
“在‘紅領巾·小志愿’主題活動中,我們在9支樂善志愿服務隊的基礎上,將志愿服務隊伍滲透到每一個班級,實現志愿服務活動開展全覆蓋。”該校學生成長中心副主任吳風鑫說。
在北師大南川附校,每一個班級都是一支志愿服務隊,每個班級再根據9個類別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每個月都由不同的班級根據實際情況開展主題志愿服務活動。如一年級的小朋友就在校內開展撿拾垃圾志愿服務活動,六年級的學生到校外開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務活動……
在學校一角的立德亭,每天中午,學校大隊部的志愿者都會在這里給同學們提供便利服務。同時每天有8名紅領巾監督崗志愿者早上在校門口提醒學生儀容儀表,中午在食堂勸導文明用餐,規范學生行為等。
近來,該校組織志愿者利用知識講座、主題演講、手抄報等多種形式,踐行《重慶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提高全校師生的文明素養;走出校門,在城區的十字路口開展“陪你等紅燈”志愿服務活動,推動廣大市民遵守交通規則;成立“紅領巾·天使助飛”志愿服務分隊,與區特教中心結對,開展閱讀、美術、朗誦、舞蹈等志愿關愛活動等,引導青少年用實際行動傳承雷鋒精神,厚植文化自信、爭做紅色接班人。
記者 劉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