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區實施土壤酸化治理4.18萬畝
發布時間:2021-01-18 10:44:01 來源:南川網
新聞摘要:     南川網訊(記者 黎明)近日,走進大觀鎮金龍村的騰春蔬菜基地,只見大棚內蔬菜長勢喜人。基地負責人介紹,通過連續多年的土壤酸化綜合治理,今年基地黃瓜每季畝產量達到6 2噸,比全市平均水平還高一倍多。
  

  南川網訊(記者 黎明)近日,走進大觀鎮金龍村的騰春蔬菜基地,只見大棚內蔬菜長勢喜人。基地負責人介紹,通過連續多年的土壤酸化綜合治理,今年基地黃瓜每季畝產量達到6.2噸,比全市平均水平還高一倍多。

  “現在農民種莊稼,化肥越施越多,不然產量就不行。”區農技推廣中心副主任付登偉介紹,近年來,隨著化肥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莊稼產量越來越高,但是在豐收的同時,也帶來土壤的嚴重酸化問題,土壤酸化后,會使土壤有益微生物數量減少,抑制有益微生物的生長和活動,從而影響土壤有機質的分解和土壤中氮、磷、鉀、硫等元素的循環。如果不加以及時清理的話,會嚴重影響農業生產和農民增收。

  近年來,我區圍繞國家“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發展戰略,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秸稈還田、酸化土壤改良、水肥一體化示范等措施,持續加強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

  2020年,我區木涼、乾豐、石溪、楠竹山等鄉鎮(街道)開展耕地質量保護提升酸化治理示范面積2萬畝,其中糧油作物16490畝、蔬菜3510畝,并在木涼鎮建立千畝集中試驗示范區。截至目前,實施總面積達4.18萬畝。

  我區按照相對集中連片、突出規模效應、優化區域布局的原則,結合種植模式與土壤酸化程度,優先選擇示范區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和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承擔項目任務。

  在實施過程中,我區積極探索酸化耕地治理綜合技術模式。針對土壤酸化程度不同,因地制宜使用石灰氮、鈣質類土壤調理劑、生物碳、生石灰(粉)、熟石灰(粉)、石灰石(粉)等,并配合增加土壤有機質、優化施肥、優化耕作制度等,積極探索新產品新技術試驗,總結適合本地不同作物類型的技術模式。

  同時,我區全面推廣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技術,做好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有機肥替代化肥等項目的統籌實施,積極推廣秸稈還田、種植綠肥、土壤改良、有機肥施用、深耕深松等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技術,實現技術推廣全覆蓋或較上年增加10%以上。

  此外,我區還加強在酸化土壤示范區對酸化土壤治理效果進行跟蹤監測。2019年已建成4個耕地質量監測點,2020年新建7個市級監測點,初步形成我區耕地質量監測網絡體系。

  據介紹,2021年,我區將實施土壤酸化治理2.5萬畝。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