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①:隆化一小A區,一年級新生開啟自己的學習生涯。特約通訊員 羅川 攝

圖②:隆化一小五年級學生在開學第一課上,齊聲朗讀。記者 甘昊旻 攝

圖③:東勝中學的初一新生在開學第一課上學習交通安全知識。記者 甘昊旻 攝
南川網訊(記者 劉曉娟)9月1日,全區中小學幼兒園開學行課,9.6萬余名中小學生踏進校園、走進教室,采取多種形式、借助多樣活動迎接新學期的到來。
這個夏天我們學到了這樣的精氣神
上午8時許,隆化一小五年級3班的教室里,學生們正在聚精會神地看著大屏幕,屏幕里播放著這個夏天,重慶高溫、疫情、山火疊加,森林消防、武警官兵、志愿者等人群,為守護我們的家園作出的努力和付出的剪影視頻。
8月,持續高溫干旱,川渝多地突發山林火災,滾滾熱浪中,武警官兵、森林消防隊員在熱浪中沖鋒,高強度的滅火戰斗,與山火搏斗了十幾個小時的他們,和衣而臥,倒頭就睡,有人睡在滾燙的地面,有人睡在山林中。山上,數百名消防救援人員逆火而行,晝夜奮戰;山下,一個個普通群眾紛紛趕來,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地勢陡峭,物資運不上山,市民自發騎著摩托車,背著大背簍,一趟又一趟往山上接力運送物資。疲憊了,往頭上澆水讓自己保持清醒;摔倒了,爬起來繼續……
“許多震撼心靈的故事,許多愛心接力的傳遞,讓我們再次看到了中國力量。一個個平凡的人,創造著不平凡的‘英雄氣’。”五年級3班學生楊梓萱說,這個夏天,新聞里到處都是這些英雄的身影,她看到的是,當災難來臨時,他們不畏生死,不計得失,這個8月,大家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打贏了這場戰斗。她和同學們已經約定好,明年春暖花開之時一起上山種樹,一起愛護我們的家園。
看著視頻,大家眼里有疼惜,有震撼,有敬佩,有自豪。五年級2班學生何奕堯說:“我特別敬佩余秋朋哥哥,他雖然平凡,但卻有不平凡的一面,他的這種不畏艱險、奮勇向前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融合教育促進新生入學適應
“頭擺正,肩擺平……”在隆化六小一年級的教室里,班主任正在糾正一年級小朋友的坐姿。
“從幼兒園到小學,除了角色的轉換,課時時長也從二三十分鐘變成40分鐘一節課,成為小學生后,學生行為自控力和專注力要求也不一樣。”該校副校長彭祿介紹,剛開學,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開學之初又是開展這一工作的最佳時機。為此,學校在開學初注重一年級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通過規范讀書寫字姿勢以及課堂發言紀律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
據了解,今年秋期開始,全面推進幼兒園和小學實施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教育,減緩銜接坡度,幫助兒童順利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一年級上學期設為入學適應期。
彭祿介紹,學校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方案設計和教學方式上要游戲化、生活化和情景化,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和體驗感,吸引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與幼兒園教育方式相銜接,幫助一年級的學生逐步適應從游戲活動為主向課堂教學為主的轉變。
據了解,該校探索實施的跨學科融合教育也能提升學生綜合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學校科學課為例,課程中要求學生學習種植植物,每天觀察植物生長過程、變化,并詳細記錄,寫觀察日記并與同學分享。這樣一個課程,既涉及語文知識,每天觀察測量也涉及數學和勞動實踐。
交通安全知識進校園
8月31日下午,區公安局交巡警支隊交巡警走進東勝中學,開展“平安守護·你我同行”社會治安志愿服務宣傳活動,為該校初一年級的師生宣傳交通安全知識。
其間,交巡警以安全守護行動、禮讓斑馬線等為宣傳重點,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師生詳細介紹了學校周邊常見的交通標志標線的含義,以及如何正確過馬路的交通安全常識。著重強調了在日常出行中一定要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杜絕乘坐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不戴安全頭盔,橫穿馬路,不走人行橫道等不文明行為,自覺養成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好習慣,“知危險、會避險”,遠離交通事故。
據了解,學校還將通過“小手拉大手”的方式,讓學生擔任“交通宣傳員”,回家向家長宣傳交通安全知識,并簽訂承諾書,學校也將通過微信群、學校公眾號等方式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共同營造和諧、平安的道路交通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