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鄉建”特色 促進內涵發展
——電大南川分校工作綜述

電大南川分校開展植保無人機飛手培訓。

電大南川分校農村行政管理學員羅春蘭在田間地頭帶貨直播。

學員到興隆鎮永福村開展實踐活動。

重慶祥永律師事務所負責人為鄉村振興學員講授鄉村建設與鄉村治理法律知識。

重慶開放大學在電大南川分校開展教學實踐活動。

電大南川分校開展思政課教學。

電大南川分校學員在手機上聽直播課。

電大南川分校和區老年大學共同選送的節目《祖國頌歌》獲國家開放大學首屆全國老年教育教學成果展一等獎。
記者 陳蕗穎
核心提示
近年來,電大南川分校以辦好南川人民滿意的繼續教育為宗旨,以“圓大學夢、鋪名師路”為辦學理念,堅持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融合發展,注重內涵發展與特色發展相統一,突出“鄉村建設”辦學特色,結合區域實際,大膽探索,努力實踐,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把課堂鋪到廣袤鄉村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是關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我區作為全市鄉村振興六個綜合試驗示范區縣之一,肩負著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作用,為深入落實“南川區探索電大轉型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深改項目,電大南川分校實施了“鄉村振興人才培訓項目”“鄉村振興千名大學生培育計劃”“重慶開放大學鄉村建設學院創建”等一系列重大項目,著力助推鄉村振興人才培育。
因地制宜 開設涉農專業
針對我區鄉村振興人才需求,電大南川分校開設“農村行政管理”“鄉村旅游管理”“農業經濟管理”3個涉農專業學歷教育,建立鄉村治理人才“釋放張力”、新型職業農民“創造活力”、專業技術人才“供給動力”的人才隊伍體系,以人才振興賦能鄉村產業發展。近年來,通過“鄉村振興大學生培養”電大學歷教育支持項目,重點培養村(社區)“兩委”委員、村(社區)后備干部、合作社帶頭人、復原退伍軍人、鄉鎮企業帶頭人、返鄉創業人員、科技致富能手,以及服務現代農業,鄉村旅游、教育、衛生管理等工作的各類人才896名。
該校重視各專業課程設計,在必選課程外,挑選適合我區發展、學生需求的選修課程。安排優秀教師擔任班主任和課程輔導老師,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輔導方式,指導學員開展課程學習,不斷探索教學模式改革,大力提升育人質量。
專業建設
打造特色課程
統籌城鄉發展是鄉村振興的一個著力點。該校在現有專業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更新改進,突出鄉村建設特色,立足“鄉村建設主題”,為破解城鄉二元結構,針對鄉村建設中的重大課題“如何統籌城鄉發展”,出版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統籌城鄉發展概論》,打造了“鄉村建設基礎理論與實踐”校本特色課程,建成“鄉村建設基礎理論”網絡課程資源,從課程說明、課程大綱、實施方案、課程考核等方面建立了系統的課程體系,制作了49個授課視頻,設計了4次形考任務,以及相關教學輔導內容,課程納入國家開放大學課程體系,全覆蓋鄉村振興項目專業。
理論+實踐
賦能鄉村振興
在鄉村建設學院創建過程中,該校提出了“1+X”人才培養模式改革,“1”指1項學歷教育,“X”指X項非學歷實用技能培訓。即在完成“1”的學歷教育的過程中開展“X”項非學歷教育培訓,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完成學歷教育要求的必備知識與技能,同時掌握“X”項實用技能。
電大南川分校先后與重慶派托拉農業有限公司、大觀鎮金龍村、重慶市祥永律師事務所簽訂合作協議,建成了鄉村建設學院實訓基地和鄉村行政管理及法學專業實訓基地,并依托實訓基地開展了“植保無人機飛手培訓”等實訓活動。
做全民學歷提升的助推器
教育不止步,學習無盡頭。隨著終身學習時代的到來,全面系統有效的學習已日益成為現實需要。電大南川分校著力提升學歷教育的含金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滿足全民各階段各種學習需要,培養具有較高綜合素養、適應職業發展需要、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助推全民學歷提升。
凝聚共識 思政課程扎實推進
堅持干部職工政治學習常態化,并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全校重點工作、中心工作,通過持續“浸潤式”學習引導,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按照區教委開展師德師風建設的工作部署,堅持和加強黨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完善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構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認真落實思政課程教學活動,提升思政課程線上線下教學實效;積極開展各類思政課程活動。
線上線下
教學有機結合
在學習支持服務方面,電大南川分校依托國家開放大學網上授課平臺及騰訊課堂讓學生參與網上學習,利用國家開放大學、重慶開放大學網絡學習平臺,適時進行直播課推送,使學生根據自己工作實際,自主安排學習時間;線下開展集體面授、思政課程等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彌補線上教學的“短板”,確保教學效果良好。確立學生咨詢“首問責任制”,凡是學生有疑問需要咨詢的,誰先接待誰負責引導、協助解決問題。
質量管理
教育教學創優提質
積極參與上級學校各教學團隊活動,目前,該校進入市電大教學團隊7人,教研人員18人,教學支持團隊1人;努力打造學校教學團隊,學校已建有“鄉村建設基礎理論與實踐教學團隊”,籌建“鄉村建設基礎理論與實踐網絡教學團隊”“鄉村振興研究室”“鄉村旅游研究室”“鄉村教育研究室”“創新創業研究室”5個團隊;完善教學督導管理,加強教學質量評估,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督導室的作用,開展常態化的過程性督導檢查活動及年度督導檢查;加強集中面授等重要環節的過程管理,施行重大教育教學與管理責任事故追究制。
科研創新
項目課題成果豐碩
近年來,該校項目課題成果豐碩,在全國享有影響力的學術期刊上發表各類論文20余篇。承擔完成國家開放大學課題1項,重慶市教育規劃課題1項,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1項,重慶開放大學決策咨詢項目5項、重點科研項目2項。其中,重慶開放大學創建基層單位試點項目《三教統籌,服務南川強美富建設》獲評優秀。
該校“鄉村振興大學生培養”電大學歷教育培養項目取得豐富的實踐成果,1人被評為全市鄉村振興先進個人、全市優秀共產黨員;3人在重慶開放大學創新創業大賽中獲獎;近100人注冊公司、開辦實業;50余人獲市、區級各個部門表彰。
社區教育助力市民終身學習
我區全面開展社區教育示范區創建工作以來,整合社區教育資源,依托電大南川分校成立“區社區教育學院”1所、“社區教育學校”34所、“社區教育學習中心”243個,出臺了《重慶市南川區社區教育學校年度考核細則》,構建完成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社區教育網絡,實現了社區教育學校100%全覆蓋,讓居民可在家門口享教育服務。2021年,我區被評為“重慶市社區教育示范區”,區社區教育學院在首屆全國老年教育教學成果展上被授予“優秀組織單位”稱號。
特色鮮明 課程建設提內涵
針對市民需求,區社區教育學院大力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家級和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高雅藝術進社區,開展黨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公民素養、人文藝術、科學技術、職業技能、早期教育、運動健身、養生保健、文明禮儀、生活休閑、安全和物業管理等教育培訓活動,并結合我區地域文化特點,大力挖掘教育資源,打造了一批具有南川特色的社區教育課程,申報的重慶市紅色文化、抗戰文化暨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讀本編寫項目——“南川井岡山”紅色文化讀本獲得市級立項。
豐富內容
活動開展多樣化
近年來,我區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社區教育培訓活動,區人力社保局、衛生健康委、婦聯等社區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開設了大量與部門工作密切相關,具有鮮明行業特色的教育培訓活動。目前,已成功創建區級示范鄉鎮(街道)5個、區級示范村(社區)學習中心8個。
截至目前,接受社區教育各類培訓20余萬人次。其中,下崗待業失業人員培訓參訓率達53%;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參訓率達34%;勞動力外出轉移培訓參訓率達56%。
(本版圖片由電大南川分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