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陽而生的好少年
發布時間:2022-07-26 08:54:47 來源:
新聞摘要:

     

20220726082209576

 

    ■ 記者 李佳遙

  韋鈞懿是書院中學初2023級學生,他勤于學習、善于思考,踴躍參加各類比賽,一路走來,獲獎無數——在第七屆“今日教育杯”重慶市新課程科學小論文征評活動中獲“一等獎”;在第十七屆“新作文杯”全國中小學生放膽作文大賽中獲小學組“一等獎”;多次獲評校級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等。

  上初中以來,韋鈞懿一直擔任班上的副班長兼數學科代表,對他而言,這是榮譽更是責任,意味著不僅要努力學習、力爭上游,當好同學的榜樣,還要協助老師完成班級管理工作。因此,他上課專心聽講,課后認真完成各科作業,積極參加各類競賽,以賽促學,各科成績名列前茅;課余時間,協助老師收發作業、管理課堂紀律、組織班級活動,每一項工作,他都做得極其認真。

  韋鈞懿是學校里出了名的文藝積極分子,他興趣愛好廣泛,喜歡主持、二胡演奏等,常常能在學校的各類文藝演出活動中見到他的身影。學業和興趣愛好是每一位學生成長路上都要面對的兩個問題,平衡好兩者的關系并不容易。韋鈞懿認為,平衡的關鍵在于提高學習效率,勞逸結合,作為學生,學習是主業,但不能死讀書,在保證學業的前提下,可以充分利用課余時間發展興趣愛好。

  四年前,韋鈞懿偶然接觸到二胡,被其悠揚的聲韻吸引,想專注學習二胡演奏,于是便說服父母幫他報興趣班。自那以后,周末和假期就成了他學習二胡的快樂時光,經過4年積累,他已經會演奏上百首曲目。此外,他還喜歡閱讀和游泳,每天保質保量完成作業后,剩余的時間就用來發展愛好,滋養身心,在他這里,學業和興趣愛好好像并不矛盾。

  細微之處見美德,韋鈞懿留心觀察身邊事,踐行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在他看來,勤儉節約不是小氣、吝嗇,而是一種文明、美德。放學離開教室前,他會仔細檢查教室的電燈、飲水機、多媒體設備等是否全部關閉;看到未擰緊的水龍頭,他會上前擰緊關好;定期整理閑置的衣服、文具捐贈給公益機構……此外,他還積極參加清掃街道、文明勸導、愛老助殘、植樹造林、垃圾分類等志愿服務活動。

  談起韋鈞懿,老師、同學頻頻提及“熱心腸”,在大家眼中,他總是樂于助人。他會在發現樓梯間值日的同學要很晚才能去食堂吃飯時,向老師同學建議,進行值班輪換,讓值班的同學也能按時吃飯;他會因同學生病沒能來上課,將自己的課堂筆記復印好送到同學家里;他會在回到老家,發現鄰居家的老奶奶兒女不在身邊,家中的柴火所剩不多時,和爸爸一起背著背簍去山林里幫老奶奶撿拾枯枝,父子倆忙活半天,撿足四大簍柴火,幫老奶奶碼放整齊后才放心離開。

  以夢為馬,不負韶華。韋鈞懿告訴記者,他的爺爺和媽媽都是教師,從小耳濡目染,看到他們認真執著地用知識幫助學生開闊眼界、掌握本領、改變命運,更加覺得教師是一份崇高而神圣的職業,并對其心生向往。未來,他也想成為一名教師,接過接力棒,春風化雨,教書育人。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