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微光 守護生命——寫在“5.12國際護士節”
發布時間:2025-05-13 09:14:40 來源:
新聞摘要:

  

  □ 記者 陳蕗穎

  在重醫附屬南川醫院的各個角落,護士們用細致入微的關懷踐行著“以患者為中心”的承諾。晨間護理時的一聲問候,靜脈穿刺時的一針見血,危重患者搶救時的分秒必爭,康復期患者的康復指導……他們是醫生的“黃金搭檔”,更是患者的“心靈港灣”。一襲白衣,一生使命,以溫柔之手撫平傷痛,以精湛技藝捍衛健康,用青春與熱忱詮釋著南丁格爾誓言的深刻內涵。

  國際護士節,是對護理工作者的禮贊,更是對“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誓言的重溫。

  重癥醫學科護師田茂進:

  守護生命的微光

  在醫院重癥醫學科(ICU)的“白色戰場”上,總有一束微光始終明亮而堅定。作為ICU臨床N3級護師,田茂進用近十年的堅守,在生死競速的賽道上織就守護生命的網,在方寸傷口間搭建重生的橋梁,用專業與溫度詮釋著新時代護理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

  ICU的監護儀晝夜閃爍,儀器的滴答聲、呼吸機的運轉聲、屏幕上跳動的數字和波動的曲線,是田茂進工作中最常見的畫面。11年的ICU護理生涯,讓她對這里的每一個聲音、每一臺設備都了如指掌。

  “曾有一名掉落化糞池導致誤吸的危重癥患者在送到我們科室時病情已岌岌可危,監護治療需要運用ECMO提供高級生命支持。”ECMO是高度精密的儀器,在其運轉時,儀器、心臟、肺臟、氧壓、流量、轉數……環環相扣又相互影響,這要求醫護人員必須不僅要對儀器運轉情況做到精準化管理,更要對患者做到精細化護理。作為經驗豐富且業務能力強的護師,田茂進迅速投入到護理工作當中。經過多日的精準監護、精心呵護,患者成功撤離ECMO支持,田茂進和同事才松了一口氣。

  面對生死,ICU護士往往承擔著巨大的心理壓力,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能,更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在這里,我們能夠見到生命的脆弱與頑強。”隨著工作的歷練,田茂進總是能在生死營救時保持冷靜與專業,又能用一顆充滿同情的心去感受患者與家屬的痛苦。

  在ICU里,患者因疾病嚴重、長期臥床等原因,面臨著多種健康風險,其中壓瘡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有一次,一名70多歲的患者轉入ICU,田茂進發現患者骶尾部壓瘡已經可以看到肌肉組織。針對患者病情,田茂進為患者制定了個性化的護理計劃,進行了多次傷口治療與精心護理,不僅仔細觀察每日壓瘡情況,還耐心指導家屬如何在家為患者進行壓瘡護理。最終,該患者頑固的壓瘡全部愈合。

  “護理不是簡單地執行醫囑,而是用專業守護生命,用真誠溫暖心靈。”以專業為盾,以仁心為光,田茂進在每一個需要守護的瞬間,都是患者最堅實的依靠。

  內分泌科主管護師晏艷:

  十載護齡寫初心

  從事護理工作十余年,晏艷是患者口中的“暖心天使”,是同事眼中的“帶教嚴師”。從臨床救治到教學相長,從科室管理到公益科普,她以多維度的堅守,勾勒出護理工作者的立體畫像。

  在內分泌科,晏艷的“火眼金睛”和“暖心服務”遠近聞名。糖尿病患者在內分泌科占比較大,而且大多深受便秘困擾。有一次,晏艷負責護理的一名患者因排便困難痛苦不堪,用藥和灌腸之后都沒有緩解,因為身體不適,患者也很難配合治療。見狀,她主動向科室經驗豐富的老護士請教學習,幫助患者實施人工排便,全程耐心安慰:“您別不好意思,這就是我的工作。”幫患者解除痛苦后,她又仔細指導家屬食物飲食調理。

  更令人稱道的是她的專業敏銳度。有一次,正常巡視病房的晏艷突然聽到身后一名患者的咳嗽有些異常,于是停下腳步查看病人情況,發現患者臉色緊繃,捂著胸口,呼吸十分困難。晏艷立即一邊為患者進行急救,一邊呼叫醫生,經過及時搶救,最終成功挽救患者生命。“護理工作容不得半點疏忽,多停一秒,多看一眼,多問一句,也許就能抓住逆轉病情的黃金窗口。”晏艷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

  作為護培教師,帶教是晏艷的一項重要工作。“傳統帶教中,往往是老師講、學生聽,但是很難把握運用到實際中的效果。”帶教中,晏艷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提出臨床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讓實習生和新護士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探索。近年來,晏艷累計帶教實習生、規培護士56人次,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工作之余,晏艷將護理服務延伸至社區。在考取紅十字會救護員資質后,她又考取了紅十字會救護員師資。“能多教會一個人,就可能多挽救一條生命。”

  晏艷說,她身上的這身白衣承載的不僅是一份職業,更是千萬個家庭托付的希望,有時治愈、常常幫助、總是安慰,這就是護理工作最動人的注腳。

  產科主管護師羅維:

  用愛迎接新生命

  從迎接第一聲啼哭到目送母嬰平安出院,羅維的一身白衣上總是帶著生命的希望。在產科這個“愛開始的地方”,她始終以專業與溫情守護生命起點,以細致與熱忱詮釋護理初心。

  作為產科門診護士,面對孕期焦慮的準媽媽,她總能耐心傾聽需求,用通俗語言講解產檢流程、孕期注意事項,幫助消除緊張情緒。面對高齡、高危孕婦,她主動建立專屬檔案,及時協調醫生處理異常情況;發現獨自產檢的孕婦,主動攙扶陪同檢查,成為準媽媽們心中最貼心的“孕期守護者”。

  在產科門診中,曾有一對聽力障礙的特殊產檢夫婦,由于夫妻雙方都是聾啞人,因此羅維對他們尤為關注和關心。考慮到夫妻倆聽不見、說不出,可能會因為溝通不暢而在常規產檢中產生困難,于是每一次產檢,羅維和同事都為他們進行一對一服務,全程用手機打字、肢體語言進行引導,雖然交流無聲但也能感受到滿滿的溫暖。

  對于很多準媽媽來說,面對懷孕和分娩過程中的種種不確定性和緊張情緒,往往需要一個溫暖而專業的支持系統。每周三,在產科門診的孕婦學校內,總能看到羅維忙碌的身影。“以前我們孕婦學校的課程相對單一,而且孕婦瑜伽等課程由普通瑜伽老師來教授,有時面對孕婦的疑問無法進行專業解答。”2023年,在醫院的安排下,羅維外出對孕婦瑜伽等內容進行專業學習并且考取了證書,負責孕婦學校相關工作。

  “我們每年的課程都有所變化,按照孕婦對孕育知識的需求進行調整,例如孕產期安全用藥指南就是今年新增的課程,針對的就是懷孕期間孕婦對用藥的擔心。”從最新的課程安排可看到,孕婦學校的課程多達二十多種,包括孕期營養、分娩準備、新生兒護理、產后修護等。孕婦學校也得到許多孕婦的好評,不少醫生也向羅維反饋,對參加課程的孕婦孕期知識儲備更加豐富,緊張情緒緩解許多,配合度也更高。

  從產房內的精準操作到課堂上的知識傳遞,在胎心監護儀的背景音里,在育兒知識的講解聲中,羅維用“專業+溫度”的雙重維度,定義著產科護士的職業高度。

  醫學影像科主管護師高美:

  照亮生命的“光影”

  “影像診斷差之毫厘,臨床治療謬以千里。”在醫院的“幕后戰場”,有一群特殊的白衣天使——醫學影像科護士。她們不常出現在病房的聚光燈下,卻始終與輻射、精密儀器和危急病情為伴,用專業與溫度搭建起患者與診斷之間的“生命橋梁”。高美就是其中一位。

  在高美的工作中寫滿了“精準”與堅守。CT增強掃描時,需要有專業的急救能力,精湛的穿刺技術,為患者打造安全的檢查流程;核磁共振檢查中,必須確保患者體內無金屬隱患;面對焦慮的患者,用溫柔話語化解緊張……她在醫學影像的黑白光影間,用專業與溫情書寫著護理工作。

  增強影像檢查中,對比劑注射是關鍵一環。普通輸液每分鐘輸入50~60滴,而對比劑需要在20秒左右輸入80~90毫升,因此靜脈留置針型號很大,尤為考驗護理人員的穿刺技術。有一次,一名患者需要進行增強CT,但是血管極難穿刺,就算普通輸液的針頭都很難一次成功,因此該患者對型號更大的靜脈留置針極為抵觸。為此,高美一邊聊天緩解患者情緒,一邊仔細評估患者血管,最終一次性穿刺成功,順利讓患者完成了檢查。那一刻患者的擔心全部化為真摯的感謝,還特意寫了感謝信。“我真切意識到,雖然我們不像臨床護士那樣和患者接觸更為密切,但是患者也對我們工作非常認可。面對病人,我的手就要又穩又快,幫助他們更好的完成檢查。”

  在介入手術室里,高美的手更“快”,面對胸痛患者,每一次都在和死神賽跑。有一次,一位80多歲的患者被緊急推進導管室,心電圖顯示下壁心梗,血壓持續下降。高美和團隊迅速建立靜脈通路、給藥、準備器械,手術中患者心率突然驟降,醫生下達醫囑立即采取緊急措施。“那一刻,我的手心全是汗,但腦子里只有一個念頭——快一點,再快一點!”無須過多的言語,高美已經配合醫生開始進行分秒必爭的搶救流程,當監護儀上重新出現規律的波形時,整個團隊都長舒一口氣,重達十多公斤的鉛衣里是早已被汗水濕透的洗手衣。

  “每一次患者的信任,每一次家屬的托付,都是我們拼盡全力的理由。”高美說,“手快”不是冷冰冰的效率,而是對生命最熾熱的敬畏。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