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中的張健。受訪者供圖
□ 記者 王婷婷
40年前,在晨光初破的縣城里,一所占地28畝、800人的“南川縣隆化職業中學”成立了。張健從2004年任學校校長,至今已經20個年頭,在他帶領下,隆化職中先后成功創建成為國家重點中職學校、國家中職示范學校、重慶市高水平中職學校,重慶A類雙優中職學校。
以志為舵,逆境擔當任校長
2004年,張健是一所初中學校的副校長,而當時的隆化職中面臨著諸多問題,組織決定召回在隆化職中工作過15年的張健任校長。因為對職業教育的情懷與執著,他毅然接過了隆化職中的接力棒,帶著滿腔熱情與堅定信念,踏上了帶領學校重煥生機的征程。
坐在辦公室那張一只扶手和底座都爛了的藤條椅上,這個新校長翻開學校賬本,一臉惆悵,回到家想著馬上到來的“五一”節,也是皺著眉頭一言不發,妻子一再追問得知了他的困境,二話不說,給出建議——借。在當時,許多學校也有向社會借款的例子。于是張健動用各種關系借錢,多的十幾萬元,少的幾千元,統統約定好利息和還款期限。就這樣,張健上任校長的第一次火燒眉毛的危機解決了。而這只是張健要克服的第一個難題,更大的考驗還在后面。
以學為光,引領教師不斷進步
如何躋身全國中等職業教育第一方陣?張健思量再三,得出的結論是擴大辦學規模。招生規模大了,自然需要擴大教師規模,他主張讓能干事、會干事的老師都有用武之地,親自面試新教師,親自培養年輕教師,當年的許多年輕老師現在都成了隆化職中的骨干力量。
另外,他十分注重學習,學習是隆化職中的主旋律,是干部隊伍的必修課。把專家“請進來”,帶領隊伍“走出去”,老師們開闊了視野,提升了理論水平,申報的各類項目、成果也多了起來。張健主持的成果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重慶市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
除了學,他還注重老師們在項目上“練”,將師生比賽作為最重要的抓手,每年組織團隊開展攻關,近5年師生參加國家級技能大賽獲得一等獎6個,二、三等獎40余個。
2010年,中央財政決定重點支持1000所中等職業學校改革創新,他敏銳認識到國家中職示范學校建設是國家職業教育名校的一次重大布局調整,間接影響該地區技能型人才培養規模與能力,進而影響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經過一年的準備,學校于2012年成功申報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躋身全國中等職業教育第一方陣,開啟了隆化職中的新征程。
以愛為帆,助力學生夢想遠航
“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全體學生終身發展”不僅刻在學校的墻上,更是刻在他心里的辦學理念。在學生管理上,推行準軍事化管理、網格化管理,把“三全”育人落到了實處。“管煉潤”協同育人模式入選全國職業院校管理育人16個典型案例,在教育部全國中職學校校風學風建設工作會作大會交流。
2014年至今,學校還承擔國家“內地西藏中職班”項目,實施各族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十年實踐,為玉樹藏族自治州累計培養2685名學生,參加技能大賽獲獎102項,升學236人,參公、入伍65人。學校先后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重慶市民族教育特色學校”。
2023年,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張健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24年9月,張健受邀參加教育部慶祝第40個教師節暨全國教育系統的表彰活動,并作為“國家教學成果獎獲獎者”代表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深耕職教守初心,匠心育人擔使命。張健今年60歲了,教育工作是他畢生追求的事業,“一生擇一事成一事”是他的信念,職教耕耘者是他無悔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