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法院 “靠前辦”機制全力優化營商環境
發布時間:2024-06-06 09:28:22 來源:
新聞摘要:

  

  □ 記者 黎明

  近日,區法院通過“云上”視頻調解平臺成功調解一起買賣合同糾紛,成為該院建立涉訴企業調解“靠前辦”機制以來又一成功案例。自4月該機制建立以來,區法院開通涉企案件調解綠色通道,多渠道、多方式化解企業商事糾紛,訴前成功調解13件次。

  兩年前,原告區內某建材經營部與被告重慶某建材有限公司簽訂了《碎石機制砂采購合同》,約定由原告向被告供應石灰石碎石。2023年期間,原告向被告供貨共計7萬多噸,被告欠付貨款180余萬元,經原告多次催收,被告一直未履行付款義務,原告遂訴至區法院。

  受案后,區法院立即啟動涉訴企業調解“靠前辦”機制,開通立案“綠色通道”,一次性告知所需材料,快速辦理立案手續,并指派專門法官對接辦理,同時發揮代表委員聯絡站作用,邀請群眾基礎扎實、熟悉社情民意的市人大代表陳楊共同開展“法治體檢”,研討化解方案。

  經研究,該案雙方當事人均是民營企業,若能在訴前化解糾紛,原告能以最快的時間取得生效法律文書,節約訴訟時間成本,被告則可免于因財產保全等對其生產經營活動產生干擾。

  在征得原被告雙方的同意后,該案轉入訴前調解程序。

  由于雙方當事人均在外地無法到庭,為方便雙方當事人參與調解,承辦法官通過重慶法院易解“云上”視頻調解平臺進行線上調解,最終在陳楊代表的全力促成下,雙方達成分期履行的調解協議,從而降低了企業訴訟成本。

  “我們第一時間研判案情,盡最大努力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雙方當事人對該調解協議均無異議。”區法院立案庭庭長楊寶黎介紹,涉訴企業調解“靠前辦”進一步優化司法服務,多渠道、多方式化解企業商事糾紛,達到訴訟雙方當事人省心、省時、省錢的“一快三省”效果,降低了企業訴訟成本。

  今年年初,我區出臺了《南川區打造營商環境標桿城市10條措施》,由區法院牽頭的涉訴企業調解“靠前辦”機制,內容包括開通涉企案件調解綠色通道,多渠道、多方式化解企業商事糾紛,降低市場主體訴訟成本。

  涉訴企業調解“靠前辦”方案3月出臺,4月開通了綠色通道。區法院通過推行“12368熱線”咨詢、網上立案服務等措施,為企業提供規范化指引和手續材料提交便利,確保立案環節實現涉企糾紛案件當事人“最多跑一次”。

  據了解,調解“靠前辦”機制主要通過“法治體檢”、推動綜合調處、優化保全和執行等措施來實現。

  在實際操作中,該院首先聯合相關職能部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開展聯席會商,共同研討調解方案,促進企業合規經營,助力企業防范化解風險。同時,全面引導涉訴企業申請訴訟保全,以保全促調解、促執行。堅持推行“保全+保險”工作機制,減輕企業申請保全負擔。對進入訴訟的涉企案件,推動建立“區法院清理移交—區矛調中心統一交辦—各責任單位限時調處”機制。

  此外,該院還探索建立執行前調解機制,推行涉訴企業執行和解,在調解、和解期內在財產處置、信用懲戒方面給予企業一定緩沖期,助力企業繼續生產經營。

  下一步,區法院將持續深化涉企業調解“靠前辦”機制內涵,充分發揮代表委員聯絡站、老馬工作室、一街鎮一法官等機制作用,深入了解企業經營發展困難和司法需求,為企業提供更加省時、省力、高效、便捷的糾紛解決途徑,努力營造公正高效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