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融媒訊(記者 劉曉娟)3月25日,區教委聯合重慶市中小學衛生保健所開展的近視防控宣傳送培送教活動走進區示范幼兒園。全區各學校附屬幼兒園、公辦幼兒園、民辦幼兒園負責人前來觀摩。
當天,九龍坡區中小學衛生保健所所長茍敏為大家開展近視防控專題講座。九龍坡區謝家灣幼兒園教師劉麗帶來了“愛護我們的小眼睛”近視防控健康教育課。
定期做視力檢查
據介紹,眼睛的成長周期很短,經過了最初快速成長的3年(從出生到3歲)后,前后長度增加約5毫米;而從3歲到十五六歲,眼睛前后長度也僅僅增加1毫米;十五六歲時,眼睛基本已經是正常成熟大小。
如何盡早發現孩子的眼睛是否近視?茍敏介紹,孩子若出現看遠處時經常瞇眼,看書閱讀時眼睛貼得近,頻繁眨眼經常皺眉,歪頭或斜眼視物等近視的常見早期癥狀時,要及時帶孩子到眼科檢查。
學齡前兒童,多長時間做一次視力檢查合適?理想狀態下,正常出生的寶寶,在6個月時應到醫院進行屈光篩查。如果寶寶屈光狀態正常,可以每隔6~12個月做定期檢查;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應警惕因為視網膜尚未發育完全,可能發生的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所以應該在出生后按要求及時進行眼底病變篩查并定期追蹤。3歲左右,小朋友要跟著爸爸媽媽學會辨認視力表,每6~12個月定期檢查視力和屈光度。
為孩子保留合適遠視儲備量
新生兒的眼球較小,眼軸長度并未達到成人水平。此時新生兒的雙眼處于遠視狀態,這是生理性遠視,也稱之為“遠視儲備”。
孩子在12歲之前應該是遠視,而后隨著生長發育,眼睛的遠視度數逐漸降低而趨于正視,遠視的度數會越來越低。
遠視儲備是指生理性遠視的度數,而不是視力檢查的結果。比如,一個孩子的視力檢測為5.0(即1.0),散瞳驗光的結果是+50度甚至+100度,就是說遠視50度甚至遠視100度,那么這個孩子離近視就還有一段發展空間。但如果散瞳驗光的結果為“0”,說明已經沒有遠視的余量儲備,再往下發展就是近視了。
當然并不是遠視儲備量越高越好,各個年齡孩子的遠視儲備量參考值為:4~5歲200~250度、6~7歲175~200度、8歲150度、9歲125度、10歲100度、11歲75度、12歲50度。如果孩子的遠視度數早在12歲之前就變成0度(正視),那離近視可能就不遠了。
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
近視會帶來生活不便、引起眼底病變等危害。近視超過600度,會引起眼部病理性改變,導致不可逆的視力損害甚至致盲。
家長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保護孩子視力?茍敏介紹,家長應該樹立在學齡前期即開始預防近視的理念,將近視防控的“關口”前移到幼兒園,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為孩子保留合適遠視儲備量。
讀寫時確保光線適宜,看電視時眼睛與電視之間的距離盡可能保持3米以上;不在走路時、吃飯時、臥床時、晃動的車廂內、光線暗弱或陽光直射等情況下看書或使用電子產品。
戶外活動可以有效預防近視的發生和發展,避免對學齡前兒童過早施加學習壓力。3歲前不讓孩子接觸電子屏幕,非學習目的的電子產品使用單次不宜超過15分鐘。
培養孩子正確的用眼習慣和姿勢,做到“三個一”,即眼睛離書本一尺、胸部離桌緣一個拳頭、握筆寫字時手指離筆尖一寸,學習時連續用眼時間不宜超過30~40分鐘。
日常飲食中多吃粗糧和蔬菜、水果,做到營養均衡。適當增加攝入魚類、豆制品、奶制品、蛋、蝦等富含鈣的食物,以及芝麻、糯米等富含維生素B1等對眼睛有益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