拄拐書寫師者大愛
發布時間:2024-03-21 09:39:36 來源:
新聞摘要:

拄拐書寫師者大愛

——記2023年度“感動南川人物”劉榮

55555555555

  劉榮洪拄著拐杖上課。資料圖片

  □ 記者 李佳遙

  在南川三中,常常能見到一位頭發花白、步履蹣跚的“拐杖老師”。課間,他總是笑盈盈地和學生們聊天談心;課上,他神采飛揚、激情滿懷,用專業和熱情為學生們演繹數學之美。

  他叫劉榮洪,是南川三中的一位高中數學老師。今年,是他拄拐上課的第四年,也是他扎根鄉村教育的第二十七年。

  回鄉從教

  激活鄉村學校一池春水

  劉榮洪是村里的第一位大學生。1997年,他大學畢業,來到大有中學成為了一名鄉村教師。

  22歲的劉榮洪成了全校最年輕的一位老師,他和班上學生年齡相差不大,在學生心中,與其說他是老師,不如說是大哥哥,因此和他分外親近,課余時間常常約他一起打籃球和乒乓球。

  作為學校唯一一位數學專業出身的科班教師,同事們也對他充滿期待。

  在劉榮洪看來,數學這門學科死記硬背是行不通的,最重要的是建立數學思維,要改變以往“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通過啟發式教學來提高課堂互動性,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課堂思考中。

  同事們雖然認可他的教學理念,但始終覺得鄉村學校的學生基礎薄弱,實行這種教學方法耗時長、見效慢,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心血,一開始也只是持觀望狀態。后來卻發現,劉榮洪的課堂分外活躍,學生踴躍舉手,大膽發言,他像帶兵沖鋒陷陣的將軍一樣,帶著學生攻克一個個難題堡壘,每堂課結束,他和學生都覺得意猶未盡。

  一學期結束,他的學生進步顯著,全班成績在年級上數一數二。這時,同事們才真正對這位年輕的劉老師刮目相看,紛紛向他請教,找他探討。

  漸漸地,他的名聲也傳出了這個小山村,不少城區學校向他拋出橄欖枝,邀請他回城任教。

  潛心鉆研

  從劉老師變成“劉教授”

  2001年,劉榮洪謝絕了所有城區學校的邀請,接受南川三中的邀請,從一所鄉村學校來到另一所鄉村學校,成為一名高中數學老師。

  從初中教學到高中教學,對于劉榮洪來說,這是一個里程碑,更是一個新起點。開學前夕,劉榮洪就去書店選購了一摞教學資料,同時結合歷年高考試卷,進行考情研判,梳理教學重點。開學后,他虛心向同事請教,很快適應了高中教學節奏。

  在教學方法上,劉榮洪依舊不提倡題海戰術,而是引導學生“吃透”真題,學會一題多解、題目變式、多題歸一。

  在學生眼中,他溫和、慈愛,無論何時,總是耐心細致地為他們答疑解惑;在同事眼中,他愛崗敬業、樂于助人,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對大家總是傾囊相授。由于他喜歡鉆研、善于思考,看起來儒雅睿智,同事、學生都喜歡親切地稱他為“劉教授”。

  “劉教授”從事教學工作二十七年,從年輕教師成長為教研組長,教學成績一直遙遙領先,他用專業和熱情為學生演繹數學之美,點亮知識之光,讓大家不再對數學這門學科望而生畏。

  每年教師節是劉榮洪的手機最為繁忙的時候,這天他從早到晚都會收到天南海北的學子發來的問候,辦公桌上也會鋪滿孩子們寫來的各種祝福、感謝賀卡。在他看來,這就是一名教師最幸福的時刻。

  拄拐回校

  課堂才是我的“主戰場”

  2019年的一天,劉榮洪正在教室講課,突然腰腿傳來一陣劇痛,讓他幾乎無法站立,但他依然堅持上完這堂課才回到辦公室,歇息了好久才緩過勁來。

  起初,他以為只是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想著忍一忍、扛一扛就好了。那時,正值期末,是教學工作最繁重的時候,雖然有時痛得直冒冷汗,但工作的忙碌還是讓他把病痛擱置一旁。

  一向溫柔的妻子得知情況后,和他大吵一架,催促他趕緊請假去檢查,劉榮洪安慰妻子說問題不大,保證這學期結束后就去。

  學期結束后,妻子立馬帶著他去醫院檢查,醫生告訴他們,劉榮洪患上了一種罕見的病癥——硬脊膜動靜脈瘺,這是一種椎管內血管畸形。

  留給他們的選項只有一個,做手術。經過六個多小時的手術后,又是漫長的住院、理療。住院一個多月,一晃又要開學了,他的身體還未完全康復,只能扶著拐杖勉強站立。醫生建議他再休養一段時間,但他不顧醫生勸阻,催著妻子趕緊給他辦出院手續。

  開學,劉榮洪拄著拐杖準時出現在了講臺上。

  劉榮洪的班級在教學樓五樓,拄拐上樓會花費很多時間,為了上課不遲到,他每天都提前出門,拄著拐杖、扶著樓梯艱難地上樓,其間,由于路面濕滑還摔倒過好多次。

  拄拐上課四年多來,無論天晴還是下雨,他從未遲到。在課堂上一如既往地熱情洋溢,有時上課太投入,常常忘了坐下來歇一歇,直到下課鈴響回到辦公室,才恍然發現雙腿麻木、關節脹痛。

  他一次次咬緊牙關,拄著拐杖,扶著黑板,撐著講桌一遍一遍地為學生講解函數、橢圓、拋物線……沒有因為病痛缺席過一次課堂,也沒有因為病痛在自己的教學生涯上留下一絲遺憾。

  27年來,劉榮洪用一片赤子之心扎根鄉村教育,鋪就了無數鄉村學子的前行路,用責任和擔當詮釋了對鄉村教育的不懈追求。如今,他的步伐雖然蹣跚,但堅定;他的背影雖然瘦小,但在學生及同事眼中,卻是那樣的高大偉岸。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