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網訊(記者 劉曉娟)近日,記者從區教委獲悉,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布《數字教材 中小學數字教材元數據》《數字教材 中小學數字教材質量要求和檢測方法》《數字教材 中小學數字教材出版基本流程》三項推薦性國家標準,于本月起實施。
2017年以來,我國教材建設、教育信息化和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方面的新政策頻出。面向未成年群體的中小學數字教材比一般網絡出版物有著更高的出版質量要求。
《數字教材 中小學數字教材質量要求和檢測方法》提出,數字教材不應出現數據損壞、異常報錯、無法打開等情況。同時,對差錯率進行了嚴格要求。其中,文字差錯率應≤0.0025%,而圖片、圖像、音頻和視頻的差錯率則應均≤0.005%,且交互內容無邏輯差錯,無重大內容錯誤。
為了防控青少年近視,新標準特別對數字教材在個人學習終端顯示設備和教室大屏幕上能否“看得清”進行了詳細規定。例如,在個人學習終端顯示設備上,義務教育一、二年級文本的正文內容,字的顯示尺寸最大,要≥16P字(1P約等于0.35毫米)的印刷效果,且正文行空≥5毫米;而義務教育五至九年級、高中文本正文內容,字的顯示尺寸要≥12P字的印刷效果。在教室大屏幕顯示出的數字教材,字更大、字間行空也更大。其中,義務教育一、二年級文本的正文內容,屏幕顯示效果要≥28P字;義務教育五至九年級及高中階段文本正文內容,屏幕顯示效果則要≥21P字。
除了歷史資料性的圖片、圖像外,數字教材中的圖片、圖像顯示分辨率應不低于720像素,且不存在明顯畸變、模糊等嚴重失真問題。視頻畫面要求質量清晰、無明顯的畫面閃爍、抖動、卡頓、過亮或過暗等現象。
新標準特別對視頻時長進行了限定。其中,單一視頻的內容時長小學階段不超過20分鐘,中學階段不超過25分鐘。
不同于一般出版物,中小學教材有法定的特殊出版流程要求。《數字教材 中小學數字教材出版基本流程》提出,審核與審定是中小學數字教材正式出版發布前應進行的法定步驟,也是保障數字教材政治性的必要流程,數字教材應遵循“凡編必審”的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