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玉鎮:激活發展動能 推進鄉村振興

   渝湘復線高速公路鳴玉下道口。  □ 記者 鄧的  沃野良田谷滿倉,最是秋日好風光。金秋時節,鳴玉鎮的鄉村涌動著勃勃生機,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美好愿景正照進現實。  近年來,鳴玉鎮全力服務保障全區“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節點城市、渝東生態新城、全市先進制造業基地、全市文旅康養首選之地、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大局,緊緊圍繞全區“1343”總體思路,強產業、抓項目、促發展,加快建設宜居特色鎮、和美新鄉村。  “小蔬菜”成大產業  10月21日,秋高氣爽,鳴玉鎮文化社區蔬菜基地里,地里的上海青、甜心菜、包菜都栽種完成,村民們一邊聊天一邊管護,好不熱鬧。  鳴玉鎮文化社區蔬菜基地是我區目前最大的蔬菜育苗基地,發展蔬菜3000余畝,年產蔬菜6000余噸;擁有育苗基地200余畝,年出苗200萬株。蔬菜主要銷往中心城區、南川城區、涪陵區和貴州省等地,菜苗輻射我區各鄉鎮和周邊區縣。  “我投資了15畝地,賣菜也賣苗,每年能收入10多萬元。”該社區2組村民劉巖敏說。“以前我們也賣苗,但不如現在技術好、產量高,并且過去我們是幾家人打組合拼車去石溪、冷水關、民主等地趕場,后來政府幫我們提高技術、引進品種、宣傳品牌、牽線搭橋、介紹客戶……現在都是販子主動和我們聯系,把車開到基地來收。”  鳴玉鎮有著20多年的蔬菜種植歷史。在長期的蔬菜種植過程中,當地政府意識到如果能讓菜農實現自主育苗,不僅能讓蔬菜種植更有保障,還能給菜農帶來更可觀的經濟收益。于是,該鎮大力倡導農戶種植蔬菜苗,積極提檔升級基地基礎設施,組織鎮農服中心技術人員、邀請農業專家走進基地,為種植戶開展病蟲防治、大棚濕度溫度等培訓。從以往購買種苗,到現在自主育苗、種植和銷售,蔬菜產業一體化經營使村民們嘗到了增收的甜頭。  不僅如此,在銷售上,該鎮鳴星村蔬菜基地還探索出了社區團購新模式,通過在小區建起微信群,每天發布采收蔬菜品種,顧客在群里進行訂購,第二天早上采摘后送到顧客所在小區,形成“田間地頭”到“小區門口”的發展模式,讓鳴玉蔬菜的品牌被更多人知曉。  稻花香里“說豐年”  走進鳴玉鎮中心社區向家溝,迎面而見的是已為油菜種植翻耕好的土地,巨大的愛心圖案已被勾勒,待到明年春天,又能欣賞到“心心相印 五彩花田”的美麗景象。  “心心相印 五彩花田”是向家溝鄉村振興示范長廊二期工程。一期工程“稻香漁歌”走紅,魚稻共生綜合體有效化解了土地撂荒問題,集約式發展提升了產業附加值,讓村民見到了效益。二期稻漁油輪作基地建設穩步推進,建設了便民服務中心、稻香茶院、觀光步道、觀景臺等產業和設施,推動了當地農文旅深度融合。  隨著向家溝的改變,一大批村民返鄉創業,5組村民向治剛就是其中一員。2021年,向家溝鄉村振興示范長廊建設啟動,在外打拼多年的他也懷揣鄉愁和干勁兒回到了家鄉。  幾年間,向治剛開辦了全家德農莊園和蕓苔野望民宿,喂養鴨子千余只,投資魚稻共生項目40畝,并與其他村民聯合成立三巨星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談及信心從何而來,向治剛說:“信心來自肉眼可見的道路、環境、產業等方面的變化和發展,以及越來越多慕名而來的游客,更多的還是能感受到黨委政府想搞好向家溝的決心。”  今年來,鳴玉鎮接續打造“稻香漁歌”鄉村振興示范長廊,投資120萬元完成中心社區產業道路建設項目。堅定不移推進“稻魚豆油菜”五大產業發展,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特色產業,以科技創新賦能鄉村振興為著力點,靶向引進重慶英才等人才組建智庫,引入特種稻、“慶油3號”油菜籽等高科技種子,發展稻漁綜合種養、特種功能稻、紫蘇、蠶桑等特色高效農業,探索“四新”模式,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依托示范長廊,舉辦“第三屆五彩繁花季”等農文旅活動,吸引區內外游客3萬余人次,帶動農副產品銷售5萬余元、農家樂增收10萬余元。上半年,文化社區、明月村、金光村3個村(社區)完成2024年巴渝和美鄉村創建申報工作,中心社區成功獲評2023年市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三星級示范村。  營商環境“暖企心”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在金光村談剛食品加工廠車間里,只需要15秒左右就能完成一包十斤裝米的真空包裝。  “在沒有技改之前,每天3個工人一天只裝得到5噸~10噸,通過技改后每天一個工人就可以包裝10噸~15噸,技術更加成熟,人工成本每天能節約200~300元。”加工廠負責人談剛介紹,此次技改升級離不開黨委政府的支持,日常的服務更是暖心。  據悉,鳴玉鎮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加強經營主體培育,支持企業技改“蝶變”。  今年以來,該鎮深入走訪調研幫助企業紓困解難,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走訪調研轄區企業21家/次,幫助企業解決了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重慶市級科技型企業和區級研發中心等困難問題。實施“企業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當企業遇到問題時可以“吹哨”,相關部門需迅速“報到”,現場辦公,解決問題。提供全流程服務,為企業提供從項目立項、用地報批、規劃報建到施工報建、項目驗收等全流程服務,確保項目順利推進。優化營商環境,通過改善基礎設施、提供政策咨詢、簡化行政審批流程等方式,為企業提供良好的營商環境。加強政策支持,積極宣傳國家和地方的扶持政策,幫助企業爭取政策支持,降低企業運營成本。通過建立企業服務熱線、微信服務群和舉辦定期座談會等多種形式,保持與企業的長期溝通,及時了解和解決企業遇到的問題。  下一步,鳴玉鎮將堅持黨建統領“一盤棋”,鉚足項目建設“一股勁”,深耕現代農業“一條鏈”,激活人才資源“一池水”,繪就特色小鎮“一張圖”,全面激活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加快建設宜居特色鎮、和美新鄉村,為加快建設現代化新南川貢獻鳴玉力量。

2024-10-24

區老體協開展2024九九重陽節座談會

    南川融媒訊(記者 夏語)金秋十月,丹桂飄香。10月11日,區老體協開展2024年九九重陽節座談會。大家歡聚一堂,交流發言,共慶重陽節。  近年來,區老體協建立健全基層組織,在全區244個村(社區)設立老體協工作站,落實負責人,實現老年人體育活動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做。同時,重組14個專項委員會,結合隊伍特點開展各具特色的體育健身活動,帶動更多老年群體參加到體育健身活動中。  下一步,區老體協將繼續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持續完善老年人體育健身服務體系,豐富活動形式,提升服務質量,為發展老年體育事業作出貢獻,增強老年群眾的參與感、獲得感、幸福感,使老年人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助力老年體育工作再上新臺階

2024-10-15

我區開展形式多樣的重陽節主題活動

    集體婚禮現場,大家一起拍大合照。見習記者 張樸 攝  南川融媒訊(記者 王婷婷 見習記者 張樸 盧婭玲)為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連日來,我區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重陽節活動,在營造濃厚節日氛圍的同時,也讓老年人們感受到關懷和關愛。  沾沾喜氣 集體婚禮太甜了  10月11日,由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區委宣傳部、區委社會工作部等多部門聯合舉辦的“相約騎坪·情定今生”老人集體婚禮暨“文藝快遞下基層”文明實踐活動在河圖鎮騎坪村委會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婚禮溫馨上演,為金秋時節增添一抹亮麗的色彩。  活動當天,來自區金佛山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志愿者們一早便開始為“新娘”們梳妝打扮,她們頭戴發冠,手捧鮮花,老年夫妻們相互整理服裝,深情對視,滿心歡喜和期待。  伴隨著浪漫的音樂,九對伉儷情深的老年夫妻盛裝出席,深情相擁,圓夢浪漫婚禮。活動現場邀請了老年夫妻代表分享愛情故事,引導年輕一代樹立正確婚姻觀。參加本次婚禮的老年夫妻李應志和張科淑,一起攜手走過了49個風雨春秋,他們的愛如暖陽般溫暖了彼此的歲月,他們表示:“感謝黨和國家對我們老年人的關懷,年輕時沒有舉辦過這么隆重的儀式,到老了得到圓滿。”  活動現場頒發了“和睦家庭”“最美庭院”“巾幗致富帶頭人”等系列獎項,以榜樣力量引領文明和諧新風尚。  “棋”樂無窮 象棋活動以棋會友  10月11日,大觀鎮舉辦2024年“和美鄉村,‘棋‘樂無窮”中老年象棋邀請賽,吸引大觀和周邊鄉鎮約40位選手參加。  比賽現場,賽桌呈方陣有序排列。棋盤上,楚漢相爭,兵馬縱橫。選手們神情專注,時而凝眉沉思,時而果斷落子,現場只聽到棋子滑動或撞擊的聲響,氣氛緊張。圍觀群眾靜靜地佇立一旁凝視棋盤,仿佛置身于這場激烈的對弈中。  大觀鎮文化體育崗工作人員唐傳江介紹,之所以在重陽節舉辦象棋比賽,是為了增強大家的敬老意識,營造尊老、助老的社會氛圍。同時,象棋活動在大觀鎮有良好的群眾基礎,我區愛好下象棋者數量較多,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老年朋友在茶館、街頭小巷、廣場等處博弈,也給廣大象棋愛好者提供一個展示自我、增進友誼的交流平臺。  “象棋屬于國粹,下象棋可以修身養性,提高個人素質。”參賽選手胡鍵說,自己是象棋愛好者,本次活動可以以棋會友,豐富日常文化生活。  花樣寵老 集體生日愛意滿滿  10月10日上午,東城街道養老服務中心開展了“重陽佳節情意濃,溫情助老暖人心”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為老人們送去節日的關心與祝福。  活動現場,養老服務中心為老人們準備了內容豐富的文藝表演,通過鼓舞《母親是中華》、小品《關注老年人詐騙》、二胡合奏《情深似海》、舞蹈《娥嫚》等獨具特色的節目,讓觀眾席上的老年人不僅了解到防詐知識,更感受到濃濃節日氛圍。  據了解,為了讓老人們能夠親身參與到活動中來,養老服務中心還推出了包餃子活動,社工、志愿者和老人共包餃子、閑話家常,其樂融融。  活動尾聲,二胡曲目表演者向志中與鄭熙宗興奮地向記者表示:“養老服務中心每年都在辦這類活動,把我們退了休的老同志聚在一起表演、娛樂、聚會,我們都覺得很開心,很滿意。”這對二胡“搭子”,一位年過耄耋,一位年過古稀,他們時常參與老年活動,志愿為大伙兒表演二胡曲目,通過文藝表演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2024-10-15

區老體協:引領老年人爭做“健康老人”

    南川融媒訊(記者 劉曉娟)10月10日,區老體協看望慰問我區“重慶市健康老人”,并為他們送上節日祝福。  近年來,區老體協積極做好“雙創”“雙評”工作,通過評選“健康老人”,在全社會引領老年人爭做“健康老人”,讓更多老年人參與健身運動,享受運動的快樂。今年評選了41名南川區“健康老人”,田茂金、柳華清兩位老人被評為“重慶健康老人”。  84歲的田茂金堅信體育鍛煉是保持身體健康的根本。無論春夏秋冬,他都堅持每天一小時體育鍛煉,同時注重飲食健康,堅持多食用新鮮蔬菜和水果,保持營養均衡。雖然年過八旬,他近幾年一直參加各項公益活動,同老年朋友一道宣傳黨的大政方針,服務地方經濟建設。  89歲的柳華清家住石溪鎮鹽井村,退休后繼續在家鄉發揮余熱。在鹽井村擔任黨支部書記21年,他在爭取政策扶持、爭取資金和項目中發揮了積極作用,身體力行參與鹽井村的建設,為村民開展健身活動、鍛煉身體創造了良好條件。他堅持每天鍛煉一小時以上,熱衷于文體活動,保持均衡飲食。他還是一位有69年黨齡的老黨員,熱愛生活,樂于助人,積極傳導正能量,他的一言一行成為家人、鄰居和村里人學習的榜樣,帶動家風、鄉風持續好轉。  接下來,區老體協將認真策劃,組織老年人參加國家、市、區級的線上線下體育賽事活動,積極引導老年人參與到協會活動中來,努力讓老年人身心更加健康、生活更有質量,不斷提升老年群體的獲得感、幸福感。

2024-10-12

大觀鎮金龍村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志愿者和當地老人一起包餃子。記者 王婷婷 攝  南川融媒訊(記者 王婷婷)10月9日,大觀鎮金龍村組織開展重陽節系列志愿服務活動,為100余位老人送去節日關懷和祝福。  活動在龍鼓舞表演中拉開帷幕。大觀鎮郵政銀行、區醫保局等單位向老人們集中普及金融反詐防詐、醫保政策、腦卒中健康教育等知識。  在健康義診活動現場,來自大觀中心衛生院的醫務志愿者為老年人免費測量血壓,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告訴他們在秋冬季如何預防疾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愛心義剪服務站點,老人們依次排隊等候理發。義剪志愿者李永能在當地打理著一家理發店,每年鎮上舉辦節假日志愿服務活動,他幾乎是隨叫隨到。他說:“雖然是義務勞動,付出了時間和精力,但能運用專長為老人們服務,收獲的是成就感和快樂心情。”  現場還設置了包餃子和集體慶生環節。“每年過節,村里都會邀請我們參加類似的活動,這對我們來說是一種關愛,我覺得很開心。”該村老人李應林說。  大觀鎮金龍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羅春蘭介紹,下一步,該村將持續推進鄉風文明建設,開展能豐富老年人文化生活的活動,進一步提升并滿足轄區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2024-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