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竹村村民往水田里投放魚苗。 記者 羅苑瑜 攝
南川網訊(記者 羅苑瑜)5月31日,白沙鎮順竹村的稻田里,村民正往田里投放魚苗。這是該村集體經濟組織采用的“稻魚共生”模式,通過種養結合實現增產增收。
順竹村位于白沙鎮后山,“因為產業基礎薄弱,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發展也受到限制,立足村里實際,我們正著手通過‘合作社+農戶’的方式,調動村民的積極性,發展特色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組織。”該村黨總支書記李孝開介紹。
李孝開說,村里通過多方考察,在區畜牧獸醫漁業中心的指導下,選取了“稻魚共生”模式發展水稻和水產項目。由村集體經濟組織——順竹村股份經濟聯合社牽頭,村民以105畝稻田入股,選取統一的水稻品種,并在稻田里喂養鯽魚,實現一畝田兩份收入。
“稻魚共生”可帶來一舉兩得。在稻田里養魚,魚的生長過程中會不斷取食水稻害蟲,降低農藥的使用,提高水稻的品質,而產生的排泄物還會作為肥料滋養水稻的生長。秧苗間的空隙則成為魚生存的空間,魚在水中游動相當于松動了土壤,可促進水稻根系的生長,等到水稻枝繁葉茂時還成為魚躲避天敵的絕佳場所。
順竹村采用“合作社+農戶”的方式,由合作社邀請專家為養殖、種植提供技術支持,選取統一品種,待到水稻成熟后,再統一進行精包裝,打造品牌推向市場。魚兒經過半年以上的生長后,合作社再進行統一回收、銷售。最后,銷售所得由合作社、農戶按比例進行分配。以此促進糧食提質,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