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黎明
近年來,水江鎮在山水、長青等16個村(社區)修建“四好農村路”136條,約161公里。今年,該鎮還將建設大佛巖至廟灣等產業路、連接路12條,總里程24.2公里。道路的不斷優化完善為水江鎮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助力水江城鄉深度融合發展,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四好農村路+民生”
改善群眾出行條件
“政府花錢修的這條路,讓我們出行很方便。”5月5日,提起公路建設,水江鎮長青社區2組村民杜民生說,原來的山路崎嶇,一下雨就很泥濘,出行和生產都十分不便。去年,水樂路、水山路等國省道改建完成,他家到公路的土路也實施了入戶便道硬化,出行不再難。
近年來,水江鎮新安裝“四好農村路”護欄54公里,新建招呼站30個、招呼點36個。爭取資金300余萬元,實施了入戶便道硬化項目,解決道路不暢問題。同時,全力落實“路長制”,把農村公路管好、護好、運營好。投入資金對黃泥、石茂等村受毀嚴重道路進行集中養護,保障了該鎮農村道路安全運行。
“四好農村路+產業”
公路通道成致富路
“今年花椒長得好,估計可增產兩成。現在路修好了,大卡車可以直接到基地裝貨,大大節約了成本。”當天,水江鎮雙河社區3組的國中德正全花椒種植專業合作社基地,負責人左國木望著滿山豐收在望的花椒樹喜滋滋地說。
水江鎮以“公路+產業”的模式,打通交通動脈,助力產業發展,今年,該鎮推進高標準農田整治1萬畝,全年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分別穩定在4.2萬畝、1.8萬噸以上。在保持精品蔬菜、香菇等傳統特色產業的基礎上,發展花椒、魔芋等新的特色產業,形成了以綠色生態為基調,產村融合的產業特色。
“四好農村路+旅游”
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長青社區的“四好農村路”是該鎮“公路+旅游”的典范。鋪好農村路,引得游客紛至沓來,每到夏天,搭吊床、看風車、拍美景、吃美食、住民宿。
長青社區3組村民鄭遠洪感慨道:“公路建成后,社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為進出方便了,來游玩的人也多了。”
該鎮還加大“農旅融合”力度,目前興茂樂村康養旅游度假區已經初具規模,高空拓展、運動基地、兒童樂園等配套設施投入使用。新引進的“山語澗康養旅游小鎮”項目、歸望云湖、長青森林公園等項目入駐,給水江帶來了人氣和消費市場。目前樂村片區具有觀光休閑養生避暑等功能的農家樂14家,每年可接待游客近萬人,帶動附近村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