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太平場鎮河沙村蔬菜基地,村民正栽種水白菜苗。 特約通訊員 夏于洪 攝
南川網訊(記者 聶靈靈)目前,我區低海拔地區進入秋播秋種階段。今年,我區計劃種植晚秋作物6667公頃,主要推廣免耕和套種技術,解決農村勞動力短缺問題,達到增產增效目的。
9月8日,木涼鎮玉巖鋪村的村民開始忙碌起來,他們在現有的櫻桃樹下翻地、播種、栽菜,套種起蔥、白菜、蘿卜等周期短、管理粗放、技術要求不高的作物,以此增加收益。
櫻桃樹是村民們去年才栽下的,還未產生效益,村民鄒家賢說:“前不久,農技人員指導大家在林下套種蔬菜,讓我們的田土不閑,實現增產增收。”
“晚秋作物具有成本低、時間短、產量高、品質優、商品率高等特點,發展晚秋作物已成為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宋敏說,今年晚秋作物種植,全區主要以開發利用冬閑田、冬閑土為重點,因地制宜做好晚秋作物的規劃布局,以培植規模種植大戶為基礎,主推稻草覆蓋秋洋芋、油菜免耕直播、免耕蔬菜等模式,積極示范推廣秋洋芋套種油菜或蔬菜或秋玉米新耕制,不但提高土地復種指數,實現一份土地多份收益,還通過秸稈覆蓋、免耕種植,達到省工省力、降低成本、增產增效的目的。
今年,我區計劃發展晚秋作物6667公頃,其中秋洋芋1667公頃、秋紅苕1000公頃、秋玉米667公頃、秋菜3333公頃。秋玉米規劃在交通方便的鄉鎮(街道),秋冬蔬菜充分利用中低山和高山地區反季節生產優勢,種植綠葉菜類、根菜類和白菜類等速生蔬菜,且品種各有側重,做到“一鄉一品”“一村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