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益噸在勘驗物證。資料圖片
■ 記者 盛余多
刑事技術警察,就是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的理論和方法,收集、分析、檢驗和鑒定與犯罪活動有關的各種物證材料,為偵查、起訴、審判工作提供線索和證據的專業警種。區公安局民警許益噸就是這樣一位刑事技術警察。
工作十一年來,許益噸出勘各類刑事案件現場3000余起,提取各類痕跡物證2300余份,痕跡物證的入庫率達到100%,受理各類檢驗鑒定140余份,鑒定過程中均未出現過差錯;利用痕跡物證串并案件80余串370余件,直接破獲各類刑事案件180余件。
優異的成績離不開許益噸對每件案子的執著和責任。“不論大案小案,我們都必須格外細致、嚴謹、規范。”正因為有著這樣的信念,他把每一次現場勘驗都當作一場考試,細心審題,耐心答題,反復核驗,然后才敢提交“答卷”。
“身為技術員,卻有著偵查員般的意識。”許益噸的同事總是這么形容他在勘查現場時的耐心、細致和敏銳,他總是能從方案制定、人員分工、技術協調、信息溝通、裝備管理、督促落實等細節入手,為劃定偵查范圍、指導偵查方向、揭露犯罪事實提供有力的證據。
2010年底,清橋花園小區等地連續發生多起技術性開鎖入室盜竊案。由于作案人反偵查意識較強,案件一時陷入了困境。許益噸在勘查現場時,留意到房屋門口鞋柜上的感應燈不亮了,便想著是否是作案人事先弄壞了燈泡方便作案。經過仔細尋找,他最終提取到了一枚指紋和一枚鞋印,并一舉比中犯罪嫌疑人,還串并了幾十起案件,從而破獲了200余起跨區縣系列入室盜竊案。
由于工作業績突出,許益噸多次被評為“優秀公務員”,先后榮獲區公安局“個人三等功”、市公安局“個人嘉獎”、公安部“2017年度全國公安機關刑事案件現場勘查工作優秀民警”等榮譽,被納入刑事技術專家人才庫。2021年6月,他被區委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
“刑事技術工作雖然不與嫌疑人正面交鋒,但這是每一個案件偵查的起點,意義重大。”許益噸說,近幾年網絡電信詐騙案件突出,給刑事技術工作帶來了不少挑戰。刑事技術部門正在積極轉型,從線下轉到線上勘查。目前,他正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也希望有更多人去鉆研這個技術,與時俱進實現突破,共同為平安南川建設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