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竹山鎮五年工作回眸

“一刻鐘”楠竹山交通網絡格局日趨完善

優質稻基地

車厘子種植基地

羊肚菌種植基地

有機蔬菜基地

黃桃種植基地

淡水養殖
過去五年,是楠竹山鎮發展勢頭良好、面貌變化巨大、群眾實惠最多的五年。五年來,楠竹山鎮團結帶領全鎮干部群眾,把握大勢,保持定力,搶抓機遇,圓滿完成了既定目標任務,為推動楠竹山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脫貧摘帽 農民幸福奔小康
楠竹山鎮鍋廠村曾經的貧困戶李大志,在政府的幫扶下,搬離土坯房住進新房,又靠賣早點增收致富;謝壩村曾經的貧困戶肖仁木,享受扶貧小額貸款,做大做強土雞養殖,靠著養殖業擺脫貧困;隆興村曾經的貧困戶韋會蘭,參加“脫貧人口和邊緣易致貧人口育嬰師技能”培訓,學習育嬰技能,通過技能考試成為一名育嬰師,有了穩定的收入……一個個曾經因學、困病致貧的困難家庭,通過政府和政策的幫扶脫貧致富。
五年來,該鎮全力聚焦“兩不愁、三保障”,補齊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和飲水安全短板。補助困難學生88.68萬元,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100%。完成農村C、D級危房改造179戶。改造楠木園、謝壩水廠,飲水安全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積極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貧困勞動力就業62人。創建就業扶貧示范車間1個,持續開展消費扶貧行動,帶動170戶貧困戶增收。全鎮177戶687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
特色產業發展 美了田園更富民
依托森林資源優勢,堅持保護與開發利用相結合原則,打造萬畝筍竹生態長廊;整體打造楠竹山森林公園,配套完善基礎設施,改造農家樂,打造集康養、避暑、度假于一體的休閑旅游地;充分發揮自然資源優勢,引進重慶特珍食品有限公司,采用豐富的筍竹、山野菜資源,深加工地方名特農產品;引進重慶須彌旅游文化產品開發有限公司,采取“公司+農戶”的方式,引導農民制作竹編工藝品,長期訂單收購竹編產品,助力脫貧攻堅……
五年來,該鎮立足自身優勢,調優產業結構。引進車厘子、圓黃梨、晚熟李、黃桃等精品水果,鞏固維護優質稻、筍竹、高山蔬菜等傳統生態農業,發展中藥材等健康產業。通過“進圈入群”“直播帶貨”等方式進行推介,擴大特色水果知名度。積極申報“三品一標”認證,打響生態特色水果品牌,提升市場競爭力。先后種植車厘子200畝、圓黃梨220畝、黃梔子300畝、黃柏150畝、筍竹5000畝,鞏固優質稻3000畝、生態蔬菜2000畝。
夯實基礎設施 聚力發展鋪新路
南水路提檔升級后,從南川城區到楠竹山鎮的車程縮短至半個小時,方便了村民出行,帶動了當地產業發展。
五年來,該鎮聚焦重點項目,落實重點項目建設責任制,市、區兩級重點項目順利實施。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建成“四好農村路”94.7公里、“一事一議”便民路51公里,提檔升級公路4.4公里,實現社社通水泥路、戶戶通便民路。實施人飲工程12處,整治水庫、山坪塘84口,解決群眾生產生活用水難題。6個頁巖氣平臺實現正常產氣,完成6.3公里頁巖氣外輸管道鋪設和4.2公里平臺連接管道建設。
重點項目有序推進。投入490余萬元,完成鍋廠村4500畝土地整治項目;投資785.4萬元,實施千億斤糧食項目,目前正處于綜合驗收階段;完成楊柳村、鍋廠村、謝壩村、水鴨村2142萬元世界銀行貸款農綜項目。
強化民生保障 人民幸福指數高
楠竹山鎮通過開展脫貧人口小額信貸政策培訓、貸款統計監測和分析調度工作等方式,深入開展監督檢查,及時評估政策效果,切實滿足脫貧人口小額信貸需求,支持脫貧人口發展生產,促進增收。
五年來,該鎮堅定不移地以民生為導向,走共富發展之路,推動社會事業發展進步,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指數。認真落實社保惠農政策。各項惠農補貼、低保、五保、優撫、救災救濟等,全部實行“一卡通”發放到位;落實社會保障政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現達齡人員全覆蓋,全民參保任務完成99.7%。積極開展就業創業指導。組織開展就業技能及創業培訓15場次、1000余人次,全面提升農民工就業技能;鼓勵支持群眾創業,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027.3萬元。大力發展文體事業。建成楠竹山鎮革命陳列室,被授予南川區黨史教育基地;完善7個村農家書屋、活動中心等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隆興村“五人制”足球場,為群眾開展文體活動搭建平臺。投入100余萬元,改善學校辦學條件,義務教育階段兒童入學率達100%。
大力改善人居環境 鎮容村貌展新顏
“黑溪河的水變清了,河岸整治好了,成為我們茶余飯后的休閑好去處。”這是住在該鎮集鎮的居民近年來的切身感受。
黑溪河變化的背后,是五年來,該鎮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不斷改善生態環境的成果。
五年來,該鎮全面落實河長制、林長制,完成綠化提升1600畝。投用日處理污水110噸的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2套,改造集鎮二三級污水管網3.1公里。完成黑溪河2公里整治工程和雙河場清淤工程,督促特珍食品廠升級工業廢水環保處理設施。關閉禁養區畜禽養殖場34戶,實施養殖排污技改300余戶等,經過系列措施,黑溪河水質明顯好轉,各項指標均達到三類排放標準,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深入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建成垃圾中轉點10處,配備垃圾桶600余個、箱式垃圾箱11個,落實垃圾轉運人員及清掃保潔人員,按照“戶集村收鎮轉運”模式常態清運農村生活垃圾,持續提升鄉村“顏值”。持續推進“廁所革命”,改造農村衛生廁所874戶,全部通過驗收。
未來五年的主要目標
——奮力建設生態文明新楠竹山。主要生態指標領先其他鄉鎮,爭創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鎮。生態競爭力顯著增強,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基本形成,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通道,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楠竹山。讓楠竹山成為快節奏都市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后花園。
——奮力建設能源聚集新楠竹山。打好以頁巖氣、電力為主的能源牌,不斷優化各種配置,建設產業體系鏈,讓楠竹山成為能源重鎮。
——奮力建設平安幸福新楠竹山。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四好農村路”聯網提檔,成為鄉村振興新典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顯著提高,地區生產總值、農業總產值、工業總產值、公共財政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在2021年基礎上翻一番。平安楠竹山、法治楠竹山建設走在前列,讓楠竹山成為人人向往的宜居宜游宜業美麗幸福的新家園。
(本版稿件由記者梁向紅采寫,圖片為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