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田開權在查看蜜蜂采蜜情況。記者 聶靈靈 攝
■ 記者 聶靈靈
“老田,還有蜂蜜賣嗎?”“賣完了,賣完了。”連日來,山王坪鎮廟壩村3組的田開權越來越期盼月底的到來。
“去年的蜂蜜早就賣完了,今年的蜂蜜還未到收獲的時節,所以這段時間來買蜂蜜的游客都空手而歸。”田開權說,“每年8月底收蜜,收了蜂蜜以后才有得賣。”
今年70多歲的田開權家旁邊長著一棵老白果樹,白果樹粗大的樹干讓三四個成年人合抱都有些費力,后來大家索性把這里稱為“白果樹院子”。夏天滿目蒼翠的白果樹在院子撐起一把巨型綠傘,為游客遮陽避暑;秋天,滿樹金黃的葉子錯落有致,吸引游客前來觀賞。漸漸地,白果樹院子成為游客拜訪打卡的拍照勝地。
靠著這樣的優勢,田開權家門口的游客也逐年多了起來,他不出家門就能賣出自家的蜂蜜。
說起賣蜂蜜,田開權說,上了些年紀后,種莊稼、養豬那些體力活做起來太吃力,再加上老伴吳光秀患過腦梗塞,手腳不便,兒女又都在外打工,家里所有事情都落在他一人身上。
“我就想著開始養蜜蜂。”田開權說,因為廟壩村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讓這里盛產五倍子,而五倍子蜜也深受大家喜歡。但第一年收蜜時他卻犯難了,滿屋的蜂蜜無人問津。那時,出村的道路泥濘不堪、破損嚴重,有時還會遇上滑坡堵塞道路,田開權只有把蜂蜜背到山王坪鎮上才能賣出去,每賣一次蜂蜜往返山路就需要走8到10小時,每公斤蜂蜜的售價最高也不過160元。
但這樣的經歷,在近年來得到全面改變。產業路、便民路、通村路連接起村民各家各戶,實施“五改”后整個村子環境變得美麗整潔。一到夏天,避暑納涼的游客在村里打起擁堂。
“游客到這里玩,總要帶走些土貨,我的蜂蜜就成為熱銷產品,不出家門,蜂蜜價格從每公斤160元賣到240元。”田開權說,因為收益好,他今年養蜂60桶,一桶能收益720元,一年下來就能收益近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