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科醫生在巡視病房。

婦科和產科的醫生在進行病例討論交流。

婦科醫生正在為患者進行手術治療。
孕育新生命是媽媽們崇高而又艱辛的使命,而呵護女性生育的尊嚴及護航新生命,爭取母嬰健康最大化,是產科醫護工作者的職業信仰。由于產婦個體差異,可能會遇到突發狀況,每當面臨那些身負兩條生命的孕婦,成就一句簡簡單單的“母子(女)平安”的背后,需要一支臨床技術和科研能力兼備的優秀醫護人才梯隊的盡職付出,而區人民醫院產科的醫務人員就是這樣一群人,她們一直——
盡責在迎接新生命的地方
2014年12月,我區創建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并將該中心掛靠在區人民醫院產科,此后區人民醫院產科就承擔了全區危重孕產婦救治工作。幫助產婦順利生產、為孕產婦治療病痛、搶救危重孕產婦的生命……該中心創建六年來,在醫務人員的密切配合下,實現孕產婦“零死亡”。
懷孕40周零6天的何女士因出現下腹不規律的疼痛,來到區人民醫院產科待產,并于當天下午順產生下寶寶。正當一家人沉浸在迎接新生命的喜悅中時,一個噩耗也隨之傳來——何女士產后發生羊水栓塞。
“羊水栓塞”是產科發病率低而病死率極高的并發癥,產婦病死率達80%以上。羊水栓塞起病急,病勢兇險,多于發病后短時間死亡。避免誘發因素,及時診斷,盡早組織搶救、治療,是搶救存活的關鍵。
第一時間,產科聯合重癥醫學科、心血管內科、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血液科等多科室立即進行全院大會診,明確診斷何女士為羊水栓塞、DIC、代謝性酸中毒,決定立即實施手術。為了爭取搶救時間,全院60多名醫務人員參與到對何女士的搶救中。因正確判斷和及時搶救,何女士生命體征平穩下來。
妊娠是女性孕育子女的自然階段,對于準媽媽們來說本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但由于妊娠期一些并發癥的出現,讓準媽媽和胎兒的健康受到了威脅。
陳女士懷孕29周時出現了血壓增高、全身水腫,來到區人民醫院產科就診。經門診醫生初診,陳女士身體的變化系產科并發癥“重度子癇前期”所致。
子癇前期指在妊娠期高血壓基礎上,孕婦出現某些臟器損傷,如腎臟、顱腦、心臟等。這種疾病一旦出現就會對孕婦以及胎兒產生極大的影響,可能會導致胎兒出現生命危險,或者發育不完全,引起生長發育受限、缺氧窘迫,甚至胎死宮內。
考慮病情發展快速,醫生立即通過綠色通道為其辦理了住院手續。入院后,醫生積極對陳女士進行降血壓、解痙、促胎肺成熟、備血、嚴密監護母胎病情等處理,同時組織了全產科疑難病案討論,決定了進一步的治療方案。在陳女士孕30+3周例行彩超監測時發現,胎兒處于瀕危狀態。為保住胎兒,產科隨即為陳女士進行了剖宮產手術。在醫護人員的悉心照料下,陳女士母子順利度過危險期。
妊娠期的并發癥很多,“妊娠合并絨癌”就是其中非常罕見的一種。它發病速度快、危險性高,直接威脅孕婦和胎兒的生命。一個月前,段女士就患上了這種罕見病——妊娠合并絨癌。
絨癌是一種高度惡性的腫瘤,繼發于葡萄胎、流產或足月分娩以后。少數可發生于異位妊娠后,多為生育年齡婦女。治療以化療或加手術治療為主,在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中,治愈率屬比較高的,預后與臨床分期、滋養細胞增生活躍程度、是否正規治療有關。
考慮病情危重,產科立即組織多學科會診。在段女士入院的第三天,因其病情的進展快,遂對其實施了剖腹產。手術時為了提高手術安全性,產科醫務人員將手術陣地轉移到了總院手術室,其他相關科室也參與到手術中,新生兒出生情況良好。產后第5天,段女士也轉入了腫瘤專科進行抗癌治療。
一次次成功化險為夷的背后,是區人民醫院產科醫護人員的默默付出,以及愛和責任的體現。對孕產婦危急重癥的處理,考驗的是早期的精準識別,發現后的準確快速處理和多學科協作。
區人民醫院產科一切以病人為中心,全力守護母嬰健康。危重癥孕產婦救治能力的提升,得到了上級醫院的認可和市民的廣泛好評,我區孕產婦選擇區人民醫院產科分娩占比近67%,同時得到了南川周邊區縣的不少孕產婦的信賴,目前區外就診率近30%。
由于特殊的生理特點,女性易患上各類婦科疾病,所以女性應該更加關注自身健康。正視婦科疾病,定期進行婦科健康檢查,是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及早發現并診治女性常見婦科疾病、保障女性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徑。而正確的檢查治療,保證患者的康復,是區人民醫院婦科醫護人員的信念和責任,在做女性健康的守護者這條道路上,她們努力——
讓健康和美麗共同“綻放”
近年來,區人民醫院婦科通過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加強人文關懷,為女性及其家庭送去了一個又一個健康“福音”。
近年來,隨著女性惡性腫瘤年輕化趨勢的愈發突出,婦科腫瘤患者逐年增多。為此,區人民醫院婦科成立了腫瘤亞專業組,可常規開展各種婦科惡性腫瘤的手術及放化療,進行惡性腫瘤的規范化、微創化、個體化治療,且專業技術達區域領先水準。
今年30歲的譚女士,就是區人民醫院婦科救助的一個病例。譚女士從2年前開始出現無明顯原因的下腹無規律疼痛,伴肛門墜脹,直到一次婦科超聲檢查,發現了隱藏在盆腔附件區的“病灶”。隨著病情發展,逐漸出現了腹水等癥狀,最后來到了區人民醫院婦科就診。
醫生根據譚女士的檢查情況,考慮卵巢癌的可能性大,決定行腹腔鏡探查盡快明確診斷及治療。譚女士在全麻狀態下進行了腹腔鏡活檢手術,最終診斷是卵巢癌III期。由于快速查明了病因,醫生很快為譚女士制定了科學安全的治療手段,目前譚女士正配合接受化療,擇期行腫瘤細胞減滅術。
在老齡女性群體中,婦科疾病的出現常常伴隨其他多種疾病,這對主治醫生及其團隊提出了挑戰。今年3月,區人民醫院婦科就收治了一位子宮脫垂,合并腦梗、高血壓、腰椎外傷、哮喘等多種并發癥的老年患者。
入院后,婦科團隊首先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了充分溝通,解除了患者的心理負擔,同時開展詳細的病例討論,全面評估了患者的病情、麻醉及手術風險,最后制定了手術方案。3月25日,在婦科主任蒲元芳的帶領下,成功為患者實施了經陰道盆底重建術。術后患者恢復良好,2天后即康復出院。
蒲元芳介紹,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是女性常見病、多發病,區人民醫院婦科設置盆底疾病亞專業,針對輕度尿失禁、子宮輕度脫垂、陰道松弛等患者,可行盆底康復治療及陰道緊縮術等,具有較好療效。對于中重度及保守治療效果不理想的患者,或針對中重度脫垂,區人民醫院婦科已常規開展腹腔鏡子宮骶骨懸吊術、陰式網片盆底重建術等手術,達到區域領先水平。
在婦科領域中,對于未婚婦女宮內病變的診治是婦科醫面對的一個非常棘手的難題。區人民醫院婦科采用的無損傷處女膜宮腔鏡技術,可最大程度地減少對患者處女膜的損傷,用于異常子宮出血、陰道異物、子宮病變如黏膜下肌瘤、縱膈、息肉等的檢查和治療,手術效果較為理想。
不孕不育是較為常見的婦科疾病,一直以來困擾著很多家庭。區人民醫院婦科開設了不孕中心,專為不孕婦女進行針對性治療。
今年37歲的趙女士于2017年和丈夫結婚,婚后一直未能自然受孕,幾次嘗試試管嬰兒均告失敗,這可急壞了夫妻倆。去年,在家人的陪伴下,趙女士來到區人民醫院婦科不孕中心。
結合患者情況,作為主治醫生的蒲元芳決定為其采用微創的“宮腹腔鏡與導絲”,聯合術后促排卵治療,為她解決不孕難題。該技術是通過聯合運用腹腔鏡、宮腔鏡與輸卵管導絲系統,能準確地檢測出卵巢、宮腔、腹腔、輸卵管病變,分離粘連,恢復盆腔正常解剖位置,疏通輸卵管阻塞部位。
蒲元芳說,導絲是在可視的狀態下操作,手術時間短,創傷小,恢復快,能減輕患者痛苦,同時提高手術成功率及術后自然妊娠率。
在治療的同時,蒲元芳不忘鼓勵趙女士:“放松心情配合治療,懷孕的幾率還是很大的。”術后趙女士積極配合促排卵治療,不久后順利自然受孕,目前已順娩了一健康的小寶貝,終圓母親夢。
(本版稿件由記者羅苑瑜采寫,圖片由記者甘昊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