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9日,在水江蒿芝灣金家祠堂,志愿者給大家講述劉鄧大軍解放南川的故事。記者 任前蔚 攝
南川網訊(記者 陳蕗穎)“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3月19日,在水江蒿芝灣金家祠堂,水江鎮十七個村(社區)書記、副書記共同重溫入黨誓詞、齊唱《我和我的祖國》、聆聽劉鄧大軍解放南川前后那些事,上好“履新第一課”。
蒿芝灣金家祠堂是一座三層的西式洋樓,鏤空窗花,瓶柱木欄,粉墻吊燈,螺旋盤梯,塑花、草、魚、鳥于天花板,被當地人稱作“蒿芝灣洋房子”,這座建筑作為革命故事發生地,見證了南川解放前后的一段重要歷史。1949年11月25日,南川縣城和平解放,鄭重宣布“原南川縣政府已與廣大人民脫離關系,自此宣告終絡”。解放后的南川迅速迎來新舊政權的過渡。12月5日下午,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服務團第四支隊二中隊到達水江蒿芝灣金家祠堂,宣布成立中國共產黨川東區南川縣委、南川縣人民政府。
南川是解放軍入渝后第一個糧食主產區,而蒿芝灣金家祠堂則作為建國初期第四區糧庫,裝有公糧70余萬斤,由當時的冷水關保鄉隊固守。1950年3月12日,川黔邊區土匪包圍了蒿芝灣糧庫,冷水關保鄉隊堅守三天三夜,勝利守住了公糧。
這堂特殊黨史課的“課堂”就在這個極具意義的革命故事發生地,洋樓前的一塊空地,一張小小的四方桌、幾十張塑料凳就搭起了的臨時“課堂”,“課堂”兩側的展板上展示著劉鄧大軍革命故事、蒿芝灣紅色故事、韋奚成烈士革命故事、韋延鴻烈士革命事跡等內容。“學好黨的歷史,了解過去才能把握今天,把握今天才能更好的創造明天,我們從革命先輩手中接過了接力棒,就要更好的做好承上啟下的歷史任務,不斷保持和發揚黨的勝利成果。”水江鎮平安建設辦工作人員劉乙雨說。
看著眼前歷經滄桑的蒿芝灣金家祠堂,聽著那些驚心動魄的經歷,大燕社區黨總支書記朱永琴很受觸動。“站在革命故事發生地聽這堂黨史課,讓我對解放南川這段歷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100年的黨史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用鮮血、淚水和汗水寫就,充滿苦難和輝煌、曲折和勝利、付出和收獲。”朱永琴說,作為一名22年黨齡的黨員,也是一名村社干部,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她將始終堅持為民辦事,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我們黨100年走來,非常艱辛,但正是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才從貧窮走向了富強。”石茂村黨總支副書記魏安中說,他們將在村里廣泛開展黨史教育活動,將黨的歷史講給更多的老百姓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