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教師資源配置 建議人:韓云 責任部門:區教委

南川區小學語文陸清華名師工作室學員送教到東勝小學。 資料圖片
南川網訊(記者 劉曉娟)2020年區兩會期間,區人大代表韓云提出《關于積極推進區管校用的教育人事管理體制,加大城鄉教師合理流動,優化教師資源配置的建議》,就城市化進程加快導致鄉村教師富余,城區學校教師緊缺的問題提出積極推進區管校用的教育人事管理體制的建議。
接到建議后,區教委立即與區委編辦、區人力社保局共同研究,并按照上級機關統一部署,協調各有關部門,制定積極的政策和措施,優化義務教育教師資源配置。
改革人事制度,定期制定校長、教師輪崗交流計劃。規定男50周歲、女45周歲以下在同一所學校任教滿9年的均列入輪崗交流范圍,每年參與輪崗交流的教師不低于教師總數的10%;校長、副校長在同一所學校任同一領導職務10年以上,必須輪崗交流。自實施輪崗交流以來,全區參加交流輪崗的校長教師已達650余人次。
統一城鄉學校編制標準,在核定的編制總額內,結合學校生源和班額變化,定期、動態的進行調整。采取“鄉進城”“城下鄉”兩種鍛煉形式,大力推進教師頂崗實踐。
開展集團化辦學,促進城區學校和農村學校、優質學校和薄弱學校捆綁發展。定期開展“送培下鄉”“送培進校”“送培到人”,培訓農村學校教師,積極幫助促進農村教師專業成長,提高區域整體教學教研能力。組織優秀教師、特級教師、骨干教師、名師工作室成員等定期到農村學校、薄弱學校通過上觀摩(公開)課、開設專題講座、指導集體備課、開展教科研活動等多種方式,將優質教育資源送到農村學校。
提高崗位結構比例。從2015年起,教育系統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注重向基層傾斜、向一線傾斜,所有鄉鎮中小學均設置了專業技術高級崗位,進一步暢通了教師隊伍成長通道。優質學校和薄弱學校之間、城區中小學和農村中小學之間均使用同一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設置同等比例的中高級教師崗位,通過崗位結構比例的均等化,促進城鄉教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