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區“三管齊下”整治農村面源污染
發布時間:2022-03-17 09:45:02 來源:南川網
新聞摘要:     ■ 記者 黎明  近日,水江鎮勞動社區廣財蔬菜種植股份合作社,負責人周碧云正和村民一起給
  

  ■ 記者 黎明

  近日,水江鎮勞動社區廣財蔬菜種植股份合作社,負責人周碧云正和村民一起給地里的蔬菜苗子覆蓋上地膜。周碧云說:“我們是可降解地膜推廣示范點,這樣的地膜可重復使用,并且可降解。”

  截至目前,我區已有水江、金山、南平、大有等8個可降解地膜推廣示范點,全區鋪設面積已達520畝。

  自2018年開展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以來,我區累計回收廢棄農膜398.9噸,全區化肥、農藥使用量分別下降3.9%、2.6%。

  加強防控 土地綠色治理

  “普通地膜經過使用后,殘膜難以清除干凈,混在土壤中不斷累積,會破壞土壤結構,不僅造成環境污染,還會影響下一季農作物生長。”河圖鎮長坪村品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永祥說,普通地膜使用后殘膜難以清除干凈,使用可降解地膜的價格雖然較高,但使用后便于再回收利用。

  近年來,我區通過設立推廣示范點,以點帶面發揮好示范帶動作用,引導農戶使用可降解地膜,充分促進農膜利用的“減量化、循環化、無害化”,助推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順利推進。

  畜禽糞污是農業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近年來,我區關閉、搬遷禁養區內養殖場253家,連續2年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大力推廣種養循環、生態養殖、“異位發酵床”等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新技術,全區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0.61%,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取得明顯成效。

  推廣技術 減少肥藥污染

  “化肥農藥用多了土地承受不起,容易酸化、板結,應增施有機肥、采用生物防治,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日前,太平場鎮農服中心工作人員趙大倫來到河沙村蔬菜示范基地就農藥殘留問題進行抽樣檢測,并現場進行技術指導。該鎮農技人員每個月都要對種植戶施用化肥和農藥進行督促和指導,使減少化肥、農藥“雙減”目標落到實處。

  區農業農村委組織干部職工和農技人員深入大有鎮、三泉鎮開展農產品產地土壤環境質量市控點例行監測現場勘探工作,全面啟動農產品產地土壤環境質量170個市控監測點位建設工作,落實落地化肥農藥“雙減”措施。

  “我區農藥、化肥使用量逐年下降,提前實現了農業部提出的‘到2020年農藥化肥使用量零增長’的目標。”區農業農村委農技中心負責人介紹,減少農業化肥使用,我區重點在“精、調、改、替”上下功夫,精確控制施肥量、調整化肥使用結構、改進施肥方式、用有機肥替代化肥,我區正實施土壤酸化治理2.5萬畝。

  綜合利用 秸稈變廢為寶

  在秸稈綜合利用方面,我區大力宣傳秸稈綜合利用相關知識,今年以來,區農業農村委組織技術人員深入基層開展秸稈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利用指導,推廣秸稈還田等技術,提升綜合利用效率,發放宣傳資料7000余份。

  此外,我區正在興隆鎮金花村實施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項目。該項目由重慶朗沃農業專業合作社承擔,將投資280萬元,建設一座秸稈綜合利用加工廠,包含廠房、設備、廠區附屬設施設備及秸稈收儲點,其中包括生物有機質生產A區新建秸稈發酵車間2419平方米,采用秸稈綜合利用專用設備和技術處理秸稈,并在項目地周邊鄉鎮建立5個秸稈收儲點。

  該項目建成后,將形成年收集處理秸稈10000噸的秸稈綜合利用能力,年生產秸稈基質4000噸。每年可為農戶直接增加秸稈銷售收入400萬元,企業減少東北草炭土、進口泥炭等的采購支出,節支增收200萬元以上,同時取得較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