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人大常委會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監督
“農藥大瓶子30個,小瓶子32個,總共12.2元……”11月10日上午,在大觀鎮集鎮上的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點,回收員正數著當地水稻種植戶張大爺送過來的農藥瓶。張大爺說,“現在鎮上有專門回收的點,這些回收點基本都是農資經營店,正好在購買種子、肥料的時候順便把用完的瓶罐帶過來,能賣錢,還保護了環境。”
今年,我區探索“市場主體回收、財政補貼、專業機構處置”的新模式,將農藥瓶等廢棄包裝物收集后送到專業機構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7月以來,已建立250個農藥包裝回收網點,共收集并進行無害化處理農藥包裝袋(瓶)12.6萬個。
今年3月,區人大常委會啟動農業面源污染評議工作以來,區政府自覺接受人大監督,對標評議意見提出的問題和建議,采取更加務實有效的舉措,扎實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
針對“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意見建議,區政府圍繞茶葉、藍莓、蔬菜等重點產業,以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高用量主體為重點,持續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實施了有機肥替代化肥項目、水肥一體化示范項目、肥料葉面噴施項目、農藥減量核心示范等項目,扎實有效推進化肥農藥減量行動,使化肥農藥單位面積的使用量減少20%左右。
針對“嚴格落實畜禽養殖環評制度”意見建議,區農業農村委、區生態環境局聯合對全區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進行大排查,排查出13個治理不達標的養殖場,均按期進行限期整改。對39家存在尾水直排的水產養殖戶全面開展水質監測,對未實現達標排放的養殖場實施了關停。停止了限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建設項目審批,對于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選址一律否定。
針對“提高農膜回收率”等意見建議,區政府在秸稈綜合利用上走出扎實一步,年處理秸稈能力可達1萬噸的嘉藍悅霖秸稈綜合利用項目有序推進,將成為全市唯一的專業秸稈加工生產企業,現已收儲玉米等秸稈1000余噸。農膜回收利用走在全市前列,全區已形成1個貯運中心、113個網點的農膜回收網絡體系,已回收廢棄農膜265.95噸,全區廢棄農膜回收率達87.8%。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已建立起以經銷商為主體的強制回收體系。
隨著評議意見的不斷落實,我區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逐步推進,這些扎實的舉措也得到了區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的肯定。在區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一次會議上,對此項工作的滿意度測評獲得88.9的分數,測評結果為滿意。
張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