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認真貫徹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⑨
重慶日報評論員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歸根到底是要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此,《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提出,強化公共服務共建共享,以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為目標,擴大民生保障覆蓋面,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協同推進“川渝通辦”事項以來,兩地辦事要素逐步統一、辦事流程不斷優化,在人社信息“兩地通”、養老保險待遇資格“就近認”、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等方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老百姓紛紛點贊。當前,要以《規劃綱要》公布為契機,進一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便利化、共享教育文化體育資源、推動公共衛生和醫療養老合作、健全應急聯動機制,讓人民群眾擁有更高品質的生活。
推進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便利化。以標準化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是新時代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要通過聯合制定基本公共服務標準等手段,建立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通過推廣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的“一卡通”服務管理模式等方式,提升基本公共服務便利化水平。當前,重慶正在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要借此機會,研究解決好兩地企業和群眾反映集中的共性難題、高頻事項,謀劃推出一批新的通辦事項清單,讓兩地老百姓和各類市場主體享受更多“同城待遇”。
共享教育文化體育資源??窗l展,既要看經濟等“硬實力”指標,也要看教文體等“軟實力”水平。川渝兩地要聯手做好學前教育、義務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促進教育資源合作共享;要構建“書香成渝”全民閱讀服務體系,打造“成渝地·巴蜀情”等文化品牌,實現公共文化資源共享。要推動公共體育場館等資源設施建設和開放共享、體育項目合作和競技人才交流培養,促進體育事業發展。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面推進教育、文化、體育事業發展,方能讓兩地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推動公共衛生和醫療養老合作。織密公共衛生防護網,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共建共享,指向的是川渝兩地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疫情期間,重慶與四川建立了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效果很好。如今,川渝合作邁上新臺階,更要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在醫療方面,要發揮重慶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等優質醫療資源的優勢,加快推進國家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和國家臨床重點??迫航ㄔO;在養老方面,要開展普惠養老城企聯動專項行動,鼓勵養老設施跨區域共建,讓老有所養成為現實,為幸福生活持續“加碼”。
探索健全應急聯動機制。安全,是發展的底線所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對于這個底線,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動搖和僥幸心態。重慶要與四川攜手守住安全底線,通過強化防災備災體系和能力建設,完善重大災害事件預防處理和緊急救援聯動機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和聯動長效機制等方式,健全公共安全風險防控標準和規劃體系,進一步增強應對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安全穩定的環境。
通過在公共服務共建共享上下功夫,不斷解決好教育、醫療、養老等問題,我們就一定能為川渝兩地群眾帶來更為“安逸”“巴適”的高品質生活。
(原載《重慶日報》10月31日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