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頭渡鎮柏枝村,唐洪正在自己的蜂場取蜜。這個蜂場一共有200多群蜜蜂,每年8月底到9月中旬取蜜。
【同期聲 唐洪:這里蜂蜜的效果就是很好的 光是這一張巢(脾) 就大概的話 有五斤蜂蜜 整個這一箱的話 至少是十斤以上】
今年受到氣候影響,雨水較多,蜂蜜產量不及往年,但是唐洪的蜂場還是給了他一個相對甜蜜的收獲。
【同期聲 唐洪:今年預計產量每群蜂十斤左右 預計產量在2000斤左右 賣蜂群和蜂蜜的總產值估計在30萬左右】
現在的唐洪,對于育種、病蟲害防控等養蜂的各個環節早已駕輕就熟??稍诙嗄昵埃麑τ陴B蜂還是不屑一顧, 認為那是老手藝,掙不了大錢,沒出路。在唐洪老家,一直有著養蜂的傳統,08年在外打工闖蕩一年多的的唐洪四處碰壁,灰溜溜地回到了老家。而與自己境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一年他的父親卻通過養蜂收入了1萬多元,這讓唐洪第一次對養蜂產生了興趣,小小蜜蜂居然真的能掙錢?就此他下定決心在老家當個養蜂人。然而,雄心勃勃的事業剛一開始就被現實擊得粉碎。
【同期聲 唐洪:在2012年的時候 幾乎給我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 我總共六十多群蜜蜂 就有四十多群蜜蜂感染了這個病】
唐洪說的病是一種叫囊狀幼蟲病的傳染病,那一年,他顆粒無收,雖然最終通過看書查資料解決了問題,但是這樣的經歷讓唐洪意識到,自己沒有掌握技術,永遠不可能實現規模發展。思想轉過彎來,唐洪的創業之路也迎來了轉折。2013年,頭渡鎮政府組織蜂農外出學習,這讓唐洪第一次真正對養蜂有了全面的了解,也找到了打開養蜂大門的鑰匙。
【同期聲 唐洪:當時有些學員學完就完了 我是挨個把培訓的老師的電話都留著 然后在以后遇到問題之后 就找他們給我解答 就是這樣慢慢的 一次一次的聯系 我就接觸到了我們重慶這個養蜂界的專家】
靠著一股鉆研勁兒,唐洪得到了很多市級養蜂專家的親睞和指導,養蜂技術突飛猛進。在2020年更是被選為區養蜂協會的副會長兼秘書長。身份的轉變,讓唐洪不僅僅只是照顧好自己的蜂場,他還抽出大量時間幫助周邊的蜂農,就像當初別人指導他一樣,將知道的知識傾囊相授。
【現場同期聲 (唐洪指導蜂農技術)這個巢脾之間的間距還可以拉大點 拉大點了之后它就再出來點 它就不像這樣太進 去了 它就裝得多一些】
【同期聲 蜂農李興海:平時我遇到問題 就找他給我介紹(解決) 他指點我 就技術方面的東西 我都問他】
身份的變化也讓唐洪的眼界更加開闊,對于養蜂產業的發展也有了新的想法。他認定抱團發展才能共同致富,于是便成立了蜜蜂養殖專業合作社,會員從最初的5戶發展到了現在的64戶。他說自己的最終夢想不僅是讓蜂蜜成為群眾的致富門路,更要成為家鄉的又一張名片。
【同期聲 唐洪:現在我們南川的蜂蜜品質參差不齊 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 有些好的也在賣 差的也在賣 所以這個對于我 們南川蜂蜜市場的長期發展 不是一個好的現象 今后 我想不斷地改良我們的蜂王品種 提高蜂群的品質 不斷摸索制定一套適應我們地方的蜂蜜標準 從而提升蜂蜜的品質 打造一個真正屬于我們南川的蜂蜜品牌】
2021-10-22 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