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希望一府一委兩院嚴格落實‘一法一條例’,讓孩子們在陽光下茁壯成長。”近日,區人大常委會聽取了區政府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重慶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貫徹實施情況的報告、區檢察院關于未成年人檢察工作情況的報告,通過對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全方位立體監督,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一看
促宣傳氛圍更加深厚
“衛生健康知識、校園霸凌行為警示教育有沒有及時上墻,并且納入法治教育課?學校‘五項管理’是否到位?”會前,區人大常委會組織專題調研組,前往北師大南川附校、水江中學等學校以及水江鎮大龍社區、區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12355”青少年服務站,詳細了解未成年人學校保護、社會保護、政府保護等工作情況。
踏進校園,調研組首先就宣傳教育的環境和氛圍進行了實地察看和了解。“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需要全社會的關愛,良好環境氛圍對于兒童的行為思想引導尤為重要。”調研組了解到,近年來,相關部門通過印制宣傳手冊、制作短視頻、邀請專家座談、校園知識宣講、主題教育活動等形式,進家庭、進學校、進機構、進社區常態化開展心理健康、生命教育和防校園欺凌、防性侵害等知識宣教,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提高群眾對未成年人保護的意識。
區檢察院“莎姐”工作團隊開展普法宣傳178場,受眾達11萬余人次;北師大南川附校每學期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舉辦心理健康講座,建立心理健康咨詢室、宣泄室等功能室,聘請心理教師提供專業的心理咨詢服務;水江中學通過“家長學校”“家長課堂”,與未成年學生家長建立經常性聯系,對青少年身心健康產生積極效果。
“從現實來看,不少父母沒將子女教育上升到法律層面來認識,認為是自己的家事。我們的宣傳還需要更多的面向家庭、面向家長。”調研組認為,關心支持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社會氛圍還有待進一步增強,相關部門還要豐富普法宣傳形式,增強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升各級各部門、人民群眾在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中的法治意識。
二談
促法律制度落實到位
“一法一條例”為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和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工作提供堅實的法律保障。法律法規貫徹落實得如何?區人大常委會組織區民政局、區教委、區委網信辦、區公安局、區司法局、區法院、區檢察院、團區委、區婦聯等部門開展自查,并同相關部門座談交流,詳細了解工作推進情況。
據了解,在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實施后,區政府當即成立區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35個部門作為成員單位,明確了責任分工,并在職責范圍內依法有序開展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建立了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兒童關愛體系,配備兒童督導員34名,兒童主任244名;區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站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51件,避免或挽回經濟損失8.25萬元;區檢察院對全區7347名教職員工、549名校園保安開展教職員工涉罪信息集中查詢,深化教職員工入職查詢和從業禁止制度等。
“工作隊伍雖然建立,但基層力量比較薄弱,鎮街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建設尚不完善;兒童主任雖然配備齊全,但部分沒有實現專人專崗,作用發揮還不夠。”
區人大常委會更多地將焦點對準了不足之處。
“部分家庭保護履職不到位,有的監護職責缺位導致其產生自我封閉、厭世等心理問題,有的過于溺愛、疏于管教導致其走上歧途等。”
“校園安全和學生欺凌問題時有發生,引誘未成年人犯罪呈現團伙化、組織化傾向。”
“個別職能部門認為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工作是檢察院單方面的職能,仍存在重視不夠、力量不足、配合不暢等問題。”
三議
促綜合保護形成格局
近日,在聽取兩個報告后,區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對全區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從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網絡保護、政府保護、司法保護六個方面構筑全方位未成年人保護體系,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但對照新時代新要求和社會各界新期盼,區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要求,我區未成年人保護工作要著力補短板、強弱項。
組成人員建議,要依托正在建設的未成年人司法保護中心,檢察院、法院、公安、司法、民政及政府其他有關部門、人民團體、社會組織協作配合,建成由檢察院負責、多部門合作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宣傳基地,通過示范帶動作用,引導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工作。各部門要進一步完善組織體系,加強經費保障,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引導社會工作專業機構、公益慈善類社會組織提供專業服務;要完善工作協調機制,全面執行六大保護制度,形成未成年人保護大格局。
張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