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每一處沉淀池分別對魚塘排出的養殖尾水進行處理,最后一個池子流出的水,明顯清澈透明了。”近日,南川區人大常委會調研組走進慶元鎮龍溪村11組鱘魚、鱸魚、大鯢水產養殖基地,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座高低分明的多級沉淀池,正在對魚塘的尾水進行層層處理。
這和2020年8月開展評議前調研時的場景有著天壤之別。
“30畝以上規模水產養殖場47家,多數水產規模養殖場存在不同程度尾水直排現象,嚴重破壞水環境質量。”
“水產養殖尾水治理基本處于空白狀態,含有大量超標的氮、磷養殖尾水直排入河,影響我區出境斷面水質。”
在走訪中發現的這些問題,讓調研組十分驚訝。因為水產養殖在南川區未形成大規模產業化,社會對此關注度不高,尾水治理也容易被忽視。但涓涓細水匯入溪流,超標直排對水質有著一定的影響。
2020年9月,區人大常委會聽取和評議區政府《關于水污染防治工作自查情況的報告》,并提出意見建議和12條整改事項。其中一條整改事項清單明確要求:區政府要強化畜禽養殖和水產養殖管理,水產養殖尾水治理要正式啟動。
接到整改意見后,區政府高度重視,立行立改。一是全面排查全區水產養殖尾水治理情況,針對不同程度存在的尾水直排現象建立問題清單臺賬,并通過一場(塘)一策分別制定整改治理方案,落實鄉鎮(街道)屬地責任和企業業主主體責任,明確整改任務和時限,確保取得實效。二是統籌各項資源,積極爭取資金用于水產養殖尾水治理,計劃把水產養殖尾水治理設施建設納入2021年切塊資金項目申報,并明確補助環節為養殖尾水設施建設。三是印制《水產養殖尾水綜合治理技術指南》200冊發放到各水產養殖場,并成立技術指導服務小組,每個養殖場落實到人;邀請重慶市水產技術推廣總站領導、專家對我區水產養殖尾水直排問題整改工作進行現場督促指導。
目前,全區12家規模養殖場(面積1515畝)已開始以稻田綜合種養、多級沉淀、種植水生植物、資源化利用等多種方式開展養殖尾水治理,完成了養殖尾水治理52萬噸,均實現達標排放。養殖尾水治理工作的空白正被逐漸填補。
與此同時,針對區人大常委會提出的其他11條整改事項清單,區政府也都事項化、具體化,逐一分解落實到相關部門,狠抓問題整改。
5月20日,區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七次會議聽取區人民政府關于《南川區人大常委會關于水污染防治工作評議意見》研究處理情況的報告,并開展了滿意度測評,測評結果為滿意。
同時,區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建議,區政府及相關部門要把水污染防治工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有機結合起來,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切實擔負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上游責任,進一步促進我區水環境質量改善。江振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