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區開展糧食和物資儲備科技活動周宣傳
發布時間:2021-06-08 09:59:12 來源:南川網
新聞摘要:    南川網訊(記者 劉曉娟)5月27日,我區開展以科技助力節糧減損,創新保障優良供給為主題的2021年全

 

  南川網訊(記者 劉曉娟)5月27日,我區開展以“科技助力節糧減損,創新保障優良供給”為主題的2021年全國糧食和物資儲備科技活動周宣傳活動。

  活動中,區發展改革委、區農業農村委、區市場監管局、農發行南川支行、區儲備糧公司等部門通過發放相關宣傳單、知識手冊、現場解答等方式,向現場群眾普及糧油健康知識。

  “看、抓、聞、嘗”

  選購好大米

  大米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糧食,那么如何來辨別大米的品質呢?區發展改革委經貿流通和糧食監督管理科科長李霞介紹,好的大米應當是品種好而且純度高的大米,選購散裝大米可用“看、抓、聞、嘗”四法則。即:一看,利用視覺看大米的色澤和外觀。正常大米大小均勻、豐滿光滑,透亮,色澤正常,腹白少,無黑斑。二抓,利用觸覺抓一把大米,放開后,觀察手中黏有糠粉情況,合格大米糠粉很少。三聞,利用嗅覺聞大米的氣味。手中取少量大米,用手摩擦發熱,然后立即嗅其氣味。正常大米具有清香味,無異味。四嘗,利用味覺嘗大米的味道。取幾粒大米放入口中細嚼,正常大米微甜,無異味。

  粗糧雖好

  但也要適量

  “有些人聽說吃粗糧好,就很少吃米和面,這是不科學的。有可能會加重腸胃負擔,造成腹脹、消化不良等問題。”李霞說,粗糧雖好,但也要適量。尤其是老人和兒童,由于他們的腸胃功能較弱,一次不宜吃得太多,可采用粗糧細作的辦法來幫助消化,比如:可以將小米和大米煮成二米粥;用小米面做成煎餅、饅頭;用小麥粉和玉米粉做成發糕等。

  李霞說,市民要根據自己的體質選擇粗糧,血糖高、血脂高和肥胖的人適合吃蕎麥、燕麥和豆類;貧血的人適合吃小米和黑米,有利于補鐵;腸胃不好的人可以用小米煮粥,有健胃和中的作用;體質較熱的人宜多吃綠豆,綠豆味甘性寒,有中和解毒和清涼解渴的作用等。

  另外,由于粗糧大多含有較多的纖維素,一般來說多吃一倍的纖維素,需要多喝一倍的水,才能保證腸胃的正常消化,所以吃了粗糧要注意適當多補充一些水分,在飯后1小時飲用最好。

  科學儲糧

  減少糧食損失

  李霞介紹,糧食損失主要表現在糧食生產環節、生產后的管理環節和消費環節。其中,儲存環節的重大損失是由于缺乏科學的倉儲設施和技術。

  如何科學儲糧?李霞介紹,無論采用哪種裝具儲糧,裝糧前均應保證裝具清潔、干燥、無蟲。居民家庭大米久存易劣變,家庭一次性購買大米不要過多,特別是在夏季購買的真空包裝或充氮包裝大米,開袋后要盡快食用。面粉盡量購買小包裝產品,打開包裝后應當盡快食用,切勿存放過久,影響食用品質。食用油一定要存放在陰涼干燥處,或用不透光的厚紙板做一個油瓶罩,罩扣在油瓶上,避免光照加速食用油氧化。塑料容器通常都具有一定透氣性,不利于食用油的密封儲存,所以盡量用玻璃瓶裝。溫度高于60℃時,食用油氧化速度顯著增加,油瓶要盡可能遠離火爐、暖氣等熱源。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