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朝紅正在為辦事群眾解釋相關政策。 記者 任前蔚 攝
■ 記者 盛余多
“當證書和獎牌拿到手里的時候,我不由自主地回想起脫貧工作中的點點滴滴,雖然辛苦但是無怨無悔。”日前,西城街道社保所所長陳朝紅,回憶起上臺領取全市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獎項的那一刻和幾年來的脫貧攻堅歷程,依然感到無比激動。
陳朝紅與脫貧攻堅工作的緣分,可以從她擔任西城街道沿塘社區的駐村干部開始說起。沿塘社區有64戶貧困戶,他們或因病致貧、或因學致貧、或房屋破舊、或收入微薄。貧困戶的種種困難,陳朝紅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于是她利用駐村的時間,全覆蓋走訪慰問貧困戶,講解扶貧政策,幫助解決困難問題。
談邦燦就是其中一個受益者。他因病喪失勞動能力,居住在D級危房里,生活十分困難。得知情況后,陳朝紅多方奔走,為他爭取到了公益性崗位,負責打掃公共環境衛生,每月能有792元的收入,同時對其房屋進行了改造,談邦燦還養起了雞鴨鵝,生活越過越好。
同時,陳朝紅利用自己從事就業指導工作的優勢,積極指導和幫助位于會峰村的高安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建成了全區首批“扶貧示范車間”。該扶貧車間主要從事老鹽菜加工及銷售,帶動就業總人數13人,其中建卡貧困勞動力5人、低保戶1人。
陳朝紅的辛勤努力得到了組織的認可和信任。2020年5月,她接受組織安排兼任西城街道扶貧辦負責人,全力推動脫貧攻堅決戰決勝。時間緊、任務重、責任大,陳朝紅感到了巨大的壓力,但是想到那一張張渴望擺脫貧困、向往美好生活的面孔,她毅然接受了任務,帶領著街道扶貧辦一班人馬全力投身脫貧攻堅,又把社保所的脫貧幫扶責任督促落實到位,把所駐沿塘社區脫貧攻堅指導監督細致,做到了社保、駐村、脫貧攻堅“三不誤”。
面對脫貧攻堅大戰大考,陳朝紅每天帶領基層干部行走在田間地頭,足跡踏遍每一名貧困戶家中,在群眾的需求中丈量脫貧致富的步子、尋求精準扶貧的辦法,帶領干部群眾一起苦干實干,齊心合力向脫貧攻堅發起沖刺。
從事扶貧工作之初,為了快速掌握精準扶貧各項政策,陳朝紅白天下村探民情,晚上伏案“啃”政策,不到一個月,各項政策了然于胸,采取的針對性脫貧措施精準有效,多次被上級表揚。群眾對她的態度也從最初的懷疑觀望變成了大力支持。
在陳朝紅帶領下,大家千方百計完成了149戶四類重點人員危房改建和107戶拆舊建新工作任務,實施人飲工程30處,實現了危房不住人、人不住危房,教育、醫療、飲水安全應享盡享目標要求。
在聚焦脫貧攻堅的同時,陳朝紅充分發揮起社保所就業扶貧的功能,主動對接,入戶調研,積極爭取改擴建基層就業扶貧平臺4個,開發扶貧公益性崗位138個,創建扶貧車間一個,幫扶523名貧困戶實現就業創業;發放貧困戶交通補貼238人2.78萬元、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104人5.2萬元、一次性創業補助20戶16萬元、高校畢業生離校未就業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6人3000元,為3戶貧困戶發放創業擔保貼息貸款40萬元,讓貧困群眾在家門口解決就業難問題,有力鞏固脫貧攻堅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