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區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
發布時間:2022-07-06 08:59:34 來源:南川網
新聞摘要:   我區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  這些食品安全知識,你需要知道  南川網(記者 李佳遙)6月29日,區
  我區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

  這些食品安全知識,你需要知道

  南川網(記者 李佳遙)6月29日,區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成員單位在鼓樓廣場開展“共創食安新發展 共享美好新生活”的食品安全周主題宣傳活動。

  活動中,工作人員向市民普及預防食物中毒的小方法、防范保健食品欺詐、消費者食品安全維權等食品安全知識,引導群眾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倡導群眾在食品選購、存放、烹飪等環節加強衛生管理,并邀請市民參與食品安全“你點我檢、你送我檢”活動,現場體驗快速檢測蔬菜、肉類等農藥殘留或獸藥殘留情況。

  預防細菌性食物中毒需注意

  夏季溫度較高,空氣濕度較大,細菌滋生活躍,食物容易腐爛變質,是細菌性食物中毒的高發時期。對此,區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提醒,預防細菌性食物中毒,應按照防止食品受到病原菌污染、控制病原菌繁殖和殺滅病原菌三項基本原則,可采取以下措施預防細菌性食物中毒:

  避免污染。主要指避免熟制后的食品受到病原菌污染,避免熟制后的食品與生的食品原料接觸,保持餐飲服務場所、加工制作臺面、容器、工具等清潔,消滅鼠類、蟲害等有害生物,避免其接觸食品。

  控制溫度。采取適當的溫度控制措施,殺滅食品中的病原菌或控制病原菌生長繁殖。如熟制食品的中心溫度應達到70℃以上,貯存熟制食品的中心溫度應保持在60℃以上熱藏或在8℃以下冷藏或冷凍。

  控制時間。當餐加工制作的食品盡量當餐食用完,盡快使用完食品原料、半成品等,盡量縮短食品的存放時間。

  清洗和消毒。認真清洗、消毒接觸食品的工具、容器等物品以及蔬菜、水果等。

  清洗農藥殘留有方法

  活動中,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向市民分享了幾個有效去除果蔬農藥殘留的小妙招。

  水洗浸泡法(用清水洗干凈后浸泡)。水洗是清除蔬菜水果上其他污物和去除殘留農藥的基礎方法。主要用于葉類蔬菜,一般先用水沖洗掉表面污物,然后用清水浸泡不少于10分鐘,浸泡時可以加入少量果蔬清洗劑,浸泡后要用流水沖洗2~3遍。

  清洗后堿水浸泡法。有機磷殺蟲劑在堿性環境下分解迅速,方法是先將表面污物沖洗干凈,再在堿水中浸泡5~15分鐘,然后用清水沖洗3~5遍。

  去皮法:外表不平或多細毛的蔬菜瓜果,較易沾染農藥,所以削去外皮是一種較好地去除殘留農藥的方法。

  儲存法。農藥隨著時間能緩慢分解,所以對易于保存的瓜果蔬菜可以通過一定時間的存放,減少農藥殘留量。一般應存放15天以上,同時建議不要立即食用新采摘的未削皮的瓜果。

  加熱法。氨基甲酸酯類殺蟲劑隨著溫度升高,分解加快,此法常用于芹菜、菠菜、小白菜、圓白菜、青椒、菜花、豆角等,先用清水將表面污染物洗凈,放入沸水中2~5分鐘撈出,然后用清水沖洗1~2遍。

  購買保健食品有陷阱

  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提醒市民,保健食品是食品的一種,并非藥品。它是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適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但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并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的危害。

  消費者特別是老年人在選購保健食品、辨別保健食品宣傳真偽時,對以下宣傳要提高警惕:

  “健康講座”為促銷。一些不法商家以“訪談、講座、采訪、座談會”等形式為幌子,邀請一些假冒專家、教授和老中醫在現場進行“養生”講座,順便兜售保健食品。不少老年人因為盲目信任這些所謂專家或名人的介紹,從而選購了大量假冒保健食品。

  “免費活動”為洗腦。不法商家利用“贈藥”“免費試用”“發放小禮品”“抽獎”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參加其組織的促銷活動。促銷現場往往氣氛熱烈,夸大產品功效,甚至聲稱根治百病。有些活動還會請一些所謂的患者現身說法,雇人制造爭先恐后購買產品的假象,給老年人造成不買就沒有了、不買就吃虧的心理暗示,老人不知不覺中被洗腦,從而購買產品。

  “權威證明”屬虛構。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廣告利用國家機關及事業單位、醫療機構、學術機構、行業組織的名義和形象,為產品的功效作說明,以增強產品的權威性和說服力。還有一些廣告含有無法證實的所謂“科學或研究發現”“實驗或數據證明”等方面的內容。如“聯合國國際生態安全科學院指出,人類腸胃如果每天定植高活性、高含量的雙歧桿菌,那么人類將可以與腸胃病絕緣,人類壽命有望達到140歲”等無法證實的虛假廣告內容。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