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文奇將稻田的情況錄制成視頻發給客戶。記者 陳蕗穎 攝
■ 記者 陳蕗穎
6月26日,記者從區農業農村委獲悉,在6月20日召開的南方省份糧食生產座談電視電話會議上,在談到“要加快發展優質糧食生產,通過優質優價來提高糧食的綜合效能”時,肯定了南川“發展綠色優質稻米私人定制”即福壽鎮大石壩村試行的水稻“私人定制”的做法。
6月27日,記者在福壽鎮大石壩村看見康茂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汪文奇時,他正在錄制視頻,將稻田的情況及時發到客戶群里。
大石壩村地處海拔800米左右的淺丘地帶,光照充足且晝夜溫差較大,有利于水稻糖分及淀粉積累,是天然的優質稻產區。“我們村種出的稻谷一向都以富硒含量高、口感好聞名。”汪文奇說,依托大石壩村的富硒土壤資源與高海拔生態環境優勢,他開始嘗試種植優質富硒水稻,并推出水稻“私人定制”服務。
“定制水稻”客戶需在水稻栽插前按每畝2180元繳納定制費,繳費后視為認領了一畝“定制田”,其定制稻田里的收成全部歸定制者所有,保底畝產250公斤,并且還會通過微信為客戶發送水稻種植期的施肥、養護信息。整個種植過程透明化,客戶可以全程跟蹤。
家住萬盛經開區的梁小鳳是首批預訂客戶,每年的水稻種植期,她還會帶著家人一起來體驗農事。“每畝地都有定制客戶的名字標牌,我都能找到自己的那塊地,而且每個種植環節都可以通過視頻、照片看到,不僅吃起來味道好,而且吃得更放心。”梁小鳳說,自從第一年收到了自家定制的米后,全家人都給予了一致好評,他們也成為定制米的“回頭客”,已經連續5年認領定制。
對于農戶來說,水稻“私人定制”不僅增收,也更加省心。定制的水稻主要有兩種模式種植,一種是將土地流轉給合作社,由合作社統一種植,農戶只收取流轉費;另一種則是農戶加入合作社成為社員,由合作社統一提供種子、管護、技術、價格、防控等,農戶按照要求進行種植,收成時保底收購。“原先一畝地的產值在1400元左右,算上農資和人工,也就掙個幾百塊,遇上天時不好,這一年就算白干了。”70歲的李代云告訴記者,參與水稻“私人定制”的種植后,合作社按每畝1800元給農戶結算,并且種子、技術等全部由合作社提供,每畝地增收幾百元。“現在,我能干得動就自己種,多掙錢,過幾年,干不動了,把土地流轉給合作社,仍然是一筆穩定的收入。”
今年,康茂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接到的訂單超過了200畝,其中100畝還是最新推出的稻魚共生田,每畝定制費2380元,保底畝產200公斤,比起傳統的稻田更加生態環保,定制最多的客戶一口氣定了5畝地。這段時間,汪文奇除了忙著魚苗入田的事,還計劃在稻田周邊打造一套視頻監控系統,以后客戶就可以隨時隨地看著自己“一畝三分地”的實地長勢,從種植到收獲感受“云種田”,親眼見證大米從田間到餐桌。
“‘定制’水稻是我們探索出的農戶增產增收的一條好路徑。”福壽鎮黨委書記馮艷說,接下來,該鎮將擴大水稻種植規模,吸引更多群眾參與其中,并加強社會化服務,從而提升水稻種植技術和管理水平,提高產品質量。同時,還將多渠道開展“定制”水稻的宣傳營銷,不斷提升產品的知名度、美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