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糧于技 科技助力“南川米”好
發布時間:2022-06-27 09:12:46 來源:南川網
新聞摘要:       村民在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管理水稻。記者 黎明 攝  ■ 記者 黎明  近日,走進大觀鎮

  

  

 

  村民在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管理水稻。記者 黎明 攝

  ■ 記者 黎明

  近日,走進大觀鎮鐵橋村的南川區現代農業綜合試驗示范基地,只見綠油油的稻谷連成一片,稻田里,村民劉明高正在管理水稻秧苗。

  “我們都是按農技專家的指揮來種植,你看,這些水稻長得多好,還是要相信科學啊!”劉明高感嘆道。

  不遠處,“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標語十分醒目。

  “眼下,稻田里的水稻還在茁壯成長,種植的水稻主要用于科學研究,所以哪個地塊栽什么品種都有嚴格的規定。”區農業農村委農技中心主任宋敏介紹,這里是南川水稻、玉米等農作物的試驗基地,大量新品種、新技術、新耕制在這里試驗并推廣運用。

  南川區現代農業綜合試驗示范基地面積300畝,這里海拔725米,地勢平坦、水源充足,是重慶市中高山區域生態的典型代表。

  2010年開始,由區人民政府和重慶市農業科學院共同組建的南川分院具體實施。基地通過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新耕制、新機制多模式的試驗示范,為大面積生產提質增效提供技術支撐。

  據介紹,基地開展6項工作,即:農作物新品種試驗和展示;綠色高質高效栽培技術及稻菜周年輪作試驗示范;國家級耕地質量監測和化肥減量增效試驗;標準病蟲觀測場,如自動蟲情測報燈、昆蟲性誘電子測報系統監測、病菌孢子捕捉器、田間小氣候觀測儀和田間有害生物遠程監控系統,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技術示范;農業氣象田間監測;探索糧油規模化生產和農機社會化服務模式。

  宋敏介紹,去年,區農業農村委農技中心在現代農業綜試基地開展了貢米基地試驗,試驗品種選用宜香優2115、神農優228,研究不同類型有機肥(復合肥、有機無機復混肥、菜餅類有機肥、秸稈類有機肥、牛糞類有機肥、雞糞類有機肥、豬糞類有機肥、蚯蚓肥類有機肥、尿素)對水稻產量、品質和土壤培肥的影響,旨在篩選出適宜貢米生產的有機肥類型,為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提供技術支撐。

  試驗結束后,進行了測產驗收,共采集植株樣品、土壤樣品各48個送農業農村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分析。

  宋敏說,今年,農技中心繼續在基地開展多項試驗,為我區5萬畝綠色精品稻米基地、32萬畝優質稻提供科技支撐,通過試驗研究,進一步推動“南川米”產業發展。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