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峰絕壁矗天立 四面云山景色幽(二)
發布時間:2022-10-11 09:11:55 來源:
新聞摘要:

  孤峰絕壁矗天立 四面云山景色幽(二)

  ——記劉雨若《金佛游記》與《游金佛山詩》

  楊毅平

  作為南川人,劉雨若對金佛山鐘愛至極,但此前一直無緣登山游覽。1932年8月,南川聘請礦學專家到金佛山開展礦產考察,同時聘請重慶得圜照相館創始人、著名風景攝影家冷伯符同行,專門負責風景拍攝。劉雨若聞訊后欣喜若狂,立即加入了該考察團,利用自己農學專業特長開展金佛山農業考察。考察結束兩個月后,劉雨若寫下了《金佛游記》,詳細記述此次旅行歷程。

  8月11日,劉雨若陪同礦學專家10余人到達南川縣城。在休整準備兩天后,8月13日,考察團專家加上轎夫、背夫共40余人,攜糧乘輿從東街出發,經黃泥堡、土橋場、三泉,當晚夜宿龍骨溪峽谷一農戶家里。饒有趣味的是,當時還沒有三泉這一地名,在1926年出版的《南川縣志》各鄉鎮地名錄中,錄有半河鄉重要地名16個,其中三泉段前有西陽關,后有四十八渡,獨無三泉。在古籍文獻中,對現在三泉地名的稱謂多種多樣,或因巖壁之狀稱為千佛巖,或因溫泉之故稱為溫塘,或以進入三泉的石林窄徑稱為石門坎,或者以四十八渡之第一渡稱為頭到水,莊延齡游記稱為新鋪子,劉雨若游記稱為千佛巖。三泉這一地名,直到1938年國民政府中央振濟委員會開辦金佛山移墾區時,將辦事處設于此地而設山泉鄉后才正式開始使用的。溫泉作為一項獨特資源,引起了劉雨若的特別注意,他在游記中寫道:“千佛巖,彼處有硫磺泉,由溪邊涌出,余等經過時,特停輿往就浴,覺熱度甚高、硫磺氣重,固可療皮膚病之美泉也。惜乎無人來此修建澡塘,建筑旅館,如平京之南北湯山,或如川內之南北溫泉,得以便利游人也。”

  考察團當夜借宿的龍骨溪峽谷農戶,此地一溪貫流,兩面崖壁如削,只有小屋三間,根本無床可宿,考察團一行40余人,有的用曬席鋪在地壩露天而眠,有的卷曲如蟲睡在籮筐中,劉雨若則穿入轎中就寢,他在游記中寫道:“是夜月明如畫,峽中望月,頗有山高月小之慨。其時四壁蟲聲,甚為響亮,似知今夜有多數游人在此,而特表歡迎者。”面對這良辰美景,一行人興高采烈,高談闊論,直到月沒西山方才入睡。是夜,劉雨若寫下了第一首游金佛山詩《龍骨溪月夜》:“白云深處野人家,半是山崖半水涯。四壁蟲聲饒雅趣,高談未竟月西斜。”(注:劉雨若八首《游金佛山詩》均無標題,所有標題均為筆者根據詩意所加。)

  8月14日,天還未亮,一行人匆匆早餐后開始登山。在大河壩木橋上,一行人見滿山飛瀑,極為壯觀,在驚嘆之余,專家們紛紛提出,“此種水力,可以發電,將來即用以作采礦或運煤炭及竹筍之用”。中午,到達了位于半山腰的洋芋坪。此地有一棟南川歷史上第一次由外國人所建的房子,為木架茅頂。一些文獻資料中記載為德國人所建,但既沒有載明這個德國人名字,更沒有載明他是干什么的。1910年,美國動物學家、探險家馬爾科姆·普萊費爾·安德森到金佛山采集動物標本,他在日記和書信中稱為“單層小別墅”,“小別墅歸重慶的一位傳教士所有,他很好心的借給我用”,是“帕克先生的小別墅”,但此帕克與寫《南川與烏江》的彼帕克恐非同一人,1881年來金佛山考察的帕克是英國歷史學家,為駐華外交官,并不是傳教士,在帕克的游記中也清楚記載只是匆匆路過洋芋坪而已,不存在建房一說。而劉雨若游記則彌補了這一史料的空白,“德人傅德利,采集昆蟲標本,筑室于此而久居焉”,載明了此房為德國動物學家傅德利專為方便采集昆蟲標本所建。劉雨若這次登金佛山,原本打算是要去探訪這棟“洋房子”的,但卻陰差陽錯在途中錯過了,因當天要趕到金佛寺投宿,亦無法返回重新去尋找,留下了他此次旅行的一大遺憾。直到幾年之后,1938年金佛山移墾區在這里創辦第一墾殖場,這棟房子被作為墾場職工用房,劉雨若時任金佛山移墾區辦事處主任,他到洋芋坪墾場檢查工作時,才終于走進了傅德利的房子,了卻了一樁心愿。

  (未完待續)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