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建紅在“耕讀人家”為村民作微宣講。記者 羅苑瑜 攝
■ 記者 羅苑瑜
金秋九月,隨著稻谷收割結束,農田里原本忙碌的身影漸漸閑了下來??稍谑傷}井村,因為一場主題為“我們的小康生活”的百姓故事微宣講,讓村民們找到了新的“落腳點”。
9月15日上午,村里的虔隱民宿“耕讀人家”又成了村民集會的地方。大伙兒搬來桌子、椅子圍坐成一圈,話題從“今年的收成、來年的打算”聊開了。
在一眾人中,嗓門最大的當數該村黨總支書記,也是當天的宣講志愿者劉建紅,此刻他正為村民講解著:“在你們眼里,現代化應該是什么樣子?中國式現代化不只是少數人富裕,而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鄉親們,現在水稻收完了,但后面也不能閑著呀!”聊著聊著,劉建紅的話題就回到了村民最關心的切身利益上。
可沒等他話音落下,馬上就有人搶過話題,“種地我們不怕,就怕種出來了沒人要?!?/p>
劉建紅早有準備,胸有成竹地講:“別擔心、別擔心,今天我要講的就是我們種什么、怎么種、賣給誰?!?/p>
劉建紅說,考慮到今年8月受高溫干旱天氣影響,村里水稻產業受到一定影響,為了挽回損失,村黨總支決定號召村民大量種植秋季蔬菜。
發展農業,首先要解決銷路問題。前不久,村里和一家從事泡菜生產的農產品加工企業達成了合作意向,由公司發種子,全程提供種植技術指導,收獲后統一收購,完全可以解決村民的后顧之憂。
“劉書記看好的我們就不怕?!眲⒔t的話像一顆“定心丸”,讓大伙兒有了發展的信心??粗蠹覠崆檎撸瑒⒔t又拿出了提前準備好的資料,講起了四葉菜種植、泡菜制作等技術知識。
這已不是劉建紅第一次在農戶家里搞宣講。該村依托現有的“文化中心戶”,打造了3個“耕讀人家”志愿宣講點,劉建紅作為區里培養的“百姓名嘴”之一,也是“耕讀人家”的???,長期在此組織村民、游客開展讀書活動、理論宣講,用鄉音鄉語傳遞黨的聲音、回應群眾關切。
為什么叫耕讀人家?劉建紅解答道,“耕”即指耕地、耕作,是村民生產生活的主要內容;“讀”指的便是讀書、學習。目的就是讓大家在從事農業勞動間隙,不忘讀書學習。
“目前,我們的‘耕讀人家’主要采取集中宣講的方式,由村支兩委干部組織大家學習,后面我們要發動志愿者、院落長、網格長,由他們來組織大家一起學習、一起探索,從黨史知識、時事政治,再到民法典、農技知識,結合村里實際和特色為大家宣講,帶著村民一起學習。”劉建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