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毅平
南川段,筑路之苦,苦甲天下。南川民工每天從黎明干到天黑,住巖洞草棚,食野菜稀粥,稍有埋怨怠慢就會遭受辱罵鞭打。既無施工安全設備,也無醫療救治條件,凍死病死以及施工死亡的民工,尸體就草草埋葬在公路旁邊。有幾則當年的史料亦可見一斑。1935年11月30日,南川縣商會主席周鳳池聯名士紳向省政府呈文,“南川本蕞下邑,土壤磽瘠,民風簡樸”,但“苛捐雜稅,名目繁多,派款數額,越來越大,民眾負擔,逐年加重。外加盜匪滋擾,田地荒蕪,百業蕭條,家無宿糧”“欲紓難而無家可毀,欲醫瘡而無肉可剜”。1936年4月,南川“旅渝同學會”常務理事韋安宅、劉訪蘭呈文四川公路局:“鄉人掘草根自食,或挖白沙泥充饑,多腹脹不下致死”“惟近日來,米糧全盡,筑路民工斷炊,勢不能飽腹從事,屈指暮春,欲罷工還里農耕,俾南民得稍生息”,請求“緩期完工”。同年5月,南川縣長兼筑路委員長官維賢、常務委員周鳳池向四川省府遞交呈文,在歷數修路五大困難后寫道:“今開工數月,死亡已達百人。又開工正值嚴寒,雪深數尺,天寒地凍,因此致病者,亦復不少,因工斃命之民工,僅以薄板掩埋,囑其家屬靜待撫恤者,均未兌現”“請求省府撥款以濟”。但所有呈請,均被四川省政府嚴詞駁回。我的祖父楊夕林曾回憶當年修筑情景:頓頓以紅苕洋芋充饑,穿一件單衣在寒風中瑟瑟發抖。
南川段,貪腐之盛,觸目驚心。川湘路工程,貪腐成風,當年有人以“川湘小職員”匿名上告:綦彭總段長李壽松、南川分段劉彭渤,不顧民情,窮奢極欲,在南川與娼婦龔、李通奸,為滿足娼婦無底之欲,貪贓枉法,侵吞工程款項。南川段事務員王伯牢拉攏工頭,中飽私囊,將縣府已下令追逐之私娼劉某藏于所租民房,朝夕尋歡作樂。另一事務員盧德臣喜抽鴉片煙,令工頭私刻公章,冒領工程款。貪腐事件,層出不窮,筑路民工,水深火熱。其間雖有人不斷告發,省府也曾派專員督查,但最后均不了了之。
南川段,工程之艱,前所未有。川湘公路沿途均為喀斯特地貌,石堅土硬,施工困難。位于樂村的青龍洞段,是南川段最艱巨的工程。最先設計是沿河而下,路線相對捷直,但要占用吳道芝大量良田,于是吳買通官府,請官員劉樹槐到處行賄,將路線改走青龍洞,“這一買賣,僅送信一項,吳就花了四十銀元。”青龍洞所在之地為懸崖絕壁,雖然只有短短10多米,但施工極為艱難。《南川交通志》詳細記載了當年情景:“青龍洞面臨峭壁深谷,施工艱難,異乎尋常。先于峭壁上鑿開一個缺口,置石工于竹筐中,從上空將筐徐徐下放,懸在空中,人在空中操作。再于缺口兩壁各鑿一小洞,于兩洞中嵌一橫木,石工站立獨木上,一鑿一鉆,向下開鑿。偶一失足,即粉身碎骨。開此處,殉難工友一百余人,終于劈開了一條虎口通途。”
1937年1月16日,數百人集聚縣城西城外馬路口,舉行南川段通車慶典。省政府派九區專員趙鶴帶領有關工程負責人和報社記者一行13人,分乘4輛小汽車、4輛貨車進入南川。慶典之時,喇叭長鳴,鑼鼓喧天,成為當年南川的一次盛大集會。
(未完待續)